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魏书生的教学特点 > 三文化管理(第3页)

三文化管理(第3页)

为什么?

什么都不会,怕给您丢脸。

我不怕丢脸。

我们怕。

你们打仗都不怕,上个破课怕什么。

老师,上课是我们的弱项。

有什么可弱的,每个人就是扎扎实实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能学点什么学点什么,咱们甩掉包袱,高高兴兴向平时上课那样,一点一滴能学点什么就学点什么。

结果,同学们在魏书生的鼓动之下,上出了一堂非常成功的公开课。而且魏书生就是以这堂公开课的模式,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当别人向他询问成功的原因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一个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管起点多低多差,别忙着谴责人家,而是对他们充满信任,高高兴兴领着人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这班学生也学得高高兴兴。

1991年,有人问:“魏老师,您又当书记,又当校长,还当两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语文课,除此之外还有29个社会兼职,每年外出开4个月的会,在校还要不断接待全国各地的客人,还要处理四面八方寄来的信件,还要写书,写稿件。您靠什么带班教课呢?”他回答说:“老师依靠什么当班主任,依靠什么教语文?就依靠助手,依靠副班主任,各位同学都是我的助手,都是我的副班主任,都是我的语文助理教师。大家都成了老师的助手了,那么我直接支付给同学们的时间再少些,我们的班级也能管理得井井有条。”

魏书生到过祖国各地许多师范院校做报告,从祖国北疆的齐齐哈尔师范、东北师大,到南方的广东教育学院、深圳师专;从西部的新疆大学,到北京师大……散会以后,都有很多学生围着让他写当教师、当班主任应该记住的最重要的一句话,于是他便把“坚信每位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这句话,一次又一次地写在大学生们的日记本上。

(2)依靠人。依靠人是人本管理的又一显著特征,它是建立在相信人的基础上的一个突出特征,缺乏这一特征则不会是真正的人本管理。管理者如果只相信人,而不依靠人,这种相信最终会失去被管理者的信任,被管理者会认为管理者的“相信”只是一种假象,不是真正地相信,因此真正的“相信”就加以“依靠”来辅佐。管理者真正做到依靠人是一个思想的飞跃,因为管理若能做到依靠人,首先要把权利下移,依靠谁,谁就会拥有被依靠的权利。如果没有权利的下移,这种依靠也是虚假的。魏书生的班级管理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就是因为他做到了真正地相信学生和依靠学生。

魏书生的班级里班长就有三位,一位是常务班长,一位是值日班长,另一位是值周班长。这三位班长各有分工,各履其职。另外让每个学生承包一项具体的任务,放手他们按照大家事先商定的办法去管理落实,检查督促,让每个管理者,在感受管理的自豪中,增进能力,提高水平,产生奇妙的管理效果。这就是管理者大胆依靠被管理者的结果。

魏书生常说:“学生能做的事,老师不做;老师能做的事,主任不做;主任能做的事,副校长不做;副校长能做的事,校长不做。”这番话不仅说出了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中的民主意识,也充分体现了魏书生充分相信学生、相信老师,依靠学生、依靠老师的人本管理理念。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朱小蔓在评价魏书生的管理时说:“关于他的教育管理方法,我也提炼出几个字:计划、赋权。”赋权,就是把一些管理的权利交给你相信的人,依靠他们去实现管理的目标。

(3)发展人。人本管理的中心问题是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够在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人本管理顾名思义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只有组织中的人发展了,这个组织才会有长足的发展。就学校而言,一个学校的教育队伍发展了,教师素质提高了,再加上校长的管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能不提高吗?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发展,这个学校能不发展吗?由此看来,发展人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没有人的发展,就不会有其他的发展。

人本管理的目标要设立在人的发展上,没有人的发展,就没有人本管理的绩效,就没有人本管理的可持续性。

魏书生的人本管理处处体现了“发展人”这一特征。魏书生在《选好常务班长》一书中写道:“十几年来,我一直跟学生讲,老师之所以不管理班级具体的事,之所以做甩手班主任,主要不是因为我事多,为我省时间,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管理班级的能力,增强学生协调自己与他人、自己与集体关系的能力。”

魏书生管理的目的是使师生的素质得到提高,能力得到锻炼,其实质是使每一个管理对象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魏书生根据自己工作的体验,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所以,在他做校长不久,就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而且还制订出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管理办法,对教师的教研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从8个方面进行考核、记分。

①写教改实验方案,倘若符合8条要求。

②按时交教改实验总结,倘若符合总结规定的4标准。

③学术论文与经验材料,倘若在国家、省、市、校级教研会或刊物上发表。

④教师亲自制作的教具,在省、市获奖,按等次记分。

⑤本校组织集体听课。承担省、市、校公开课,分别记分。

⑥每学期要求教师写40篇日记,每篇150字以上。

⑦每学期进行教育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测试,得分折合5分制记入量化分。

⑧教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为校争得荣誉,给予奖励分。

这一管理,对过去从未自觉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老师而言,也许会觉得增加了工作的负担,会占去他们常规工作的时间,削弱抓教学质量的精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教师们感受到教育科研给自己工作带来的帮助,使过去工作中未能解决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这样教师们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高涨起来。教育科研工作很快就结出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教师们也从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魏书生是这样评说的:

“经验、论文、公开课公布出去,参与交流,受到了别人的肯定;参加评比,得到了校、市、省的奖励证书,这显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是看得见的成果,另外还有在研究过程中个人意志的增强、胸怀的拓展、学识的增长等许多潜移默化的成果。

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使老师们发现了一个新的更强大的自我,发现了一个新的更广阔的教学天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使老师们的劳动有了双重收获。

5年来,我校教师先后有61篇经验总结或论文在市级教研会交流,有26篇在省级教研会或省以上刊物发表。先后有语文、政治、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美术、地理、历史等9个学科共获得18份省以上教研会优秀论文证书。我校还有53位教师分别为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三万多位教师上过公开课。程庆山同志还到外市介绍经验并给外市学生上课,宋玉珍同志到市师专介绍教改经验。”

魏书生从1997年10月担任市教育局局长以后,制订了教师继续教育考试制度。此项工作从1998年开始,雷打不动,从无间断,规定每年8月26日为教师基本功考试日。考试内容分为学科教材、教法和教育理论两张试卷。考试成绩纳入教师量化考核之中,并与评职、评优挂钩。魏书生认为,考试只是一种手段,主要是促进教师平时的学习,调动广大教师努力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这项管理,目的就在于发展教师。这项工作由开始时老师的不理解到认识的提高,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参与,经历了一个飞跃的过程。而今,这项工作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正如一位教师在总结时说的那样:“自己连教材都不精通,怎么能上好一节课,自己连一些难题都做不出来,怎么去指导学生……”

现在,整个盘锦市的广大教师,在魏书生的带动下,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学课程标准、学教材、学理论、学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十分广泛。广大教师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看成了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教师队伍的整体教育理论水平、学科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4)为了人。人本管理是一种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它不仅是因为“相信人、依靠人”而获得管理的突出成绩,而更主要的是因为“发展人、为了人”而得到人的认可。所有人无不为人本管理而欣慰。“相信人、依靠人”是管理者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基础,而“发展人、为了人”则正是人本管理的目的。作为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为了人”,它不仅仅是为了被管理者,也是为了管理者,还包括管理组织之外的人。例如,就学校管理而言,不仅仅是为了校长(管理者),也不仅仅是为了全校教职他们和学生(被管理者),还为了学生的家长和社会上的其他人。请看,他对加强校长管理的认识:

“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因素靠教师,那么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原因靠什么呢?我认为别的因素也起作用,但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靠校长。有些学校师资水平一般,但换了素质高的校长去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教师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反过来,有的学校一部分教师素质高,但由于校长管理水平低,教师的积极性受压抑,即使有好的素质,却难以发挥作用,有的甚至将较高的文化业务素质用于内耗。因此,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的校长队伍,对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有上面的认识,魏书生做教育局长后,就把加强校长管理摆到了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明确了“学习”应成为校长永恒的主题,制订了“二段、五环、一突出”的干训模式:培训全过程分为学习、实践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五个环节组成。学习阶段包括选择内容、自主学习、辅导互动、研讨交流、考察反思五个环节;实践阶段包括制订方案、制作实施、反馈总结、论文提炼、交流推广五个环节。培训的全过程;始终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培训。

通过这样的管理,既是为了校长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也是让教师、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为人民带来更大的利益。正如他在谈到教育科研的好处时说的那样“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于己,于人,于家,于国,于民,于党都有益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