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由于环境恶化,水土镇的回水湾早已不见产卵鱼的踪影。据这里打鱼为生的渔民讲,近些年来,捕捞量急剧下降,他们的收入每况愈下。为此,在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王朴中学课题组对嘉陵江下游水土河段进行了鱼类资源的调查活动。
二、活动过程
课题组在该河段一家渔民的协助下,在王朴中学生物、科技老师和西南大学、欧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组的专家指导下,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鱼类现状调查活动。采用定船(固定1艘渔船)、定点(在该河段选取有代表性的13个捕捞点)的作业方式,除去节假日、禁渔期外,这家渔民共出船138天,下网量为1380网,采集鱼类标本53631尾。对其每天捕获的鱼进行分类、记数,对超过50g的分尾测量其体长和体重,填表作好记载。平日这一工作交由这家渔民具体负责,周末和节假日我们与他们一道完成。对一时难以确定科属的鱼类,用福尔马林溶液(浓度为10%)浸泡保存,请教我校生物老师和鱼类专家,在他们的指导下,参照《中国动物志》《中国鱼类系统检索》和《四川鱼类志》等进行检索、排序、定名。
虽然过程很辛苦、很单调,但同时也很快乐、很丰实。我们完成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但很有意义的工作。并形成了有一定学术价值、对政府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论文。
三、调查结果
通过历时一年的调查研究,我们采集到的鱼类多达95种,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尚有46种未采集到。在已采集到的95种鱼类中,有48种为中国特有鱼类。对照过去嘉陵江鱼类目录,参照历史资料,发现嘉陵江鱼类个体减小,有些过去的优势种群,极度衰落渐入濒危状态。学生们对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做出了客观分析;对保护嘉陵江鱼类资源,提出了独到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捕捞量变化分析
从渔民的捕捞总量与过去相比,变化不大。但从捕捞的个体数量上看,却是越来越多,而从个体的质量上看,却是越来越小。这直接导致渔民的收入下降。
(二)从捕捞品种上分析
从捕捞品种上看,现在增加了外来物种,新增鱼类共1目2科3种(鲟形目;鲟科、丽鱼科;小眼薄鳅、罗非鱼、俄罗斯鲟);这些新增鱼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嘉陵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对于如何解决好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河流,在师生们的共同探讨下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由渔民管理渔民的模式
我们发现嘉陵江水土段渔民的捕捞作业各自为政,对使用什么捕鱼工具,采用何种方式,捕鱼时间地点等缺乏有效的组织,对那些极端粗暴的捕捞行为和外来渔船的盗鱼行为等,缺乏有效的管理。如果把该河段的渔民组织起来,成立一个渔民捕鱼的专业协会,建立由渔民管理渔民的模式,并且参与到该河段鱼类资源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中去,必将对偶发性、隐蔽性强的粗放型、掠夺式的捕鱼行为起到遏制作用,对改善该河段的水域环境,提高该河段鱼类资源的品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2。加强执法管理力度
渔政部门、环保部门以及当地的政府,应加强管理力度,严格执法,对违反《水产资源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行为,对用极端方法捕鱼,禁渔期捕鱼,在河道乱采砂石,以及乱扔垃圾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检举有功者进行保护和重奖。这对于恢复该河段鱼类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禁渔期给渔民发放生活补贴
蒋国福等人在2003年《嘉陵江下游鱼类资源现状调查》一文中建议禁渔期应修订为从3月1日至5月30日。我们建议禁渔期应修订为从2月下旬至6月中旬。禁渔期延长一个月,保证各类亲鱼有充裕的繁育时间、幼鱼有充分的生长时间,对快速恢复嘉陵江下游的鱼类资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禁渔期间,建议给渔民发放适当的生活补贴,使渔民在禁渔期生活无忧。
四、活动体会
王朴中学是北碚区的一个普通中学,但是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科技辅导教师队伍,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和节假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带领学生搞科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到了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和技能。
活动中展示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为什么要设立禁渔期?禁渔期为什么不能捕鱼?其实渔民也知道,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偷着捕捞的情况时有发生。亲历这次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懂得了相关法规,并且还利用他们的智慧,正面导向这段河上的渔民。比如,课题组的刘媛媛同学的父亲就是那里的渔民,在她的要求下,她的父亲在禁渔期不再下河打鱼了,这样的宣传效果,比起渔政执法更好一些。同时她也因为这一探究活动获得了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的入选答辩提名。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肯定。
复习与思考
1。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2。请为你所在的学校和地区,设计一个具体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3。读下列的案例和材料回答问题。
案例:美国的高中生获得毕业证书,除了学分、成绩等要求外,还要求无偿地为社会服务数十个小时。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但美国社会又特别重视个人为社区作出的无偿贡献。社会上有很多组织和基金会为申请大学的高中生提供各种各样在社区服务上有突出贡献的奖学金。
问题:你认为这是否矛盾?如果你是那里的高中生,你准备进行哪些社会服务?试试了解美国为高中生提供的社区服务有哪些?
推荐阅读
1。李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案例。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郭元祥,沈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钟启泉,安桂清。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崔允漷。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专家点评:小学卷。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
5。柏云霞,陈旭远,熊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李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案例。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