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调节我的情绪
·学习成果
我能理解强烈的情绪是如何积累的,以及自己有可能被其压倒。
我能意识到自己开始被情绪压倒,并且能够冷静下来。
·课前准备
(一)教学场地及材料准备
教学场地布置为小组教学形式;材料:幻灯片,积木,小纸条。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准备
需要注意区分本节课与专题二“争吵与和好”(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中关于认识和管理愤怒的几节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相较于“争吵与和好”专题中强调对愤怒情绪的关注,本节课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情绪自身所具备的隐蔽性和累积性的特征,以及情绪可能会引发的情绪后果。本节课的后续课时是六年级专题五“喜欢我自己”的主题四“不要被情绪控制”。教师在教授本课之前可以提前阅读六年级教材中的相关课时,以理解和体会不同年级知识点之间的递进联系和难度区别。
(三)教学组织方式概览
热身活动:堆积木。
主题导航: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探究与体验:理解情绪。
总结与反思:冷静策略。
·学习过程
(一)热身活动:堆积木(3分钟)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把身边的积木尽可能地堆高,观察当到达一定的高度的时候,积木会有什么变化。”
堆积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积木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倒塌现象。
“有时,我们的情绪也会像堆积的积木越积越多,到一定的极限时,可能还会被情绪压倒。”
堆积木时,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应关注积木堆高后倒塌的现象。
(二)主题导航:了解情绪与行动的关系(5分钟)
“同学们,在某一事件中,我们感到恐惧或受到某种语言或行动上的威胁时,我们的身体会有什么变化,又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
学生讨论、汇报。
“当我们感到恐惧或者威胁时,大脑的思维会帮我们做好行动上的准备——我们可以逃跑或者回击,这有助于我们在面临危险的时候,快速做出反应。这时,我们的大脑做出的第一反应有时是正确的,有时会出错。”
1。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情绪的反应会让身体采取行动。
2。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大脑做出的第一反应正确与否。
(三)探究与体验:理解情绪(25分钟)
活动1:情绪的隐蔽性
“同学们,听一听老师说的小故事:欢欢在外面玩耍,他看见拐角处有一个大大的阴影向他靠近,他很害怕。
“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欢欢此刻有什么反应?”
学生活动,讨论。
·分析欢欢身体的反应: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绷紧……
·分析为什么他会有这些反应。
·分析他准备干什么。
学生两两讨论、交流,为什么欢欢会袭击自己的哥哥?即使他很爱他的哥哥而且不想伤害他。
学生讨论、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类似经历。
“那人拽住他的胳膊,欢欢已经认出那人是他的哥哥,但他还是不停地打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