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德育与班级管理电子版 > 第三 德育方法(第3页)

第三 德育方法(第3页)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品德评价。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言行的对错、优缺点的判断是自我教育的前提。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步骤地培养他们自我品德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在道德实践中不断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形成道德修养的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

三、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德育方法的选择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受到时间、地点、条件以及学生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可以说是有法而无定法。

(一)德育方法的选择

1。德育方法选择的依据

(1)德育目标

德育方法是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因此,选择德育方法的首要依据就是德育目标。选择德育方法首先要考虑德育目标的特点,从中寻求对德育方法的要求。比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既要使学生“晓理”,又要使学生“践行”。“晓理”就需要选择讲解、谈话、讨论等德育方法,而“践行”则需要选择行为训练法、自我修养法等德育方法。或依据德育目标同时采用几种德育方法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2)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的结构、特点、性质决定着德育方法的选择,特定的德育内容规定着特定德育方法的选择。选择德育方法时,首先要分析德育内容的性质,在寻找各项德育内容及所用方法共性的基础上,掌握其差异性。

(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学生的年龄特点、品德发展状况、知识结构等对德育方法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同时,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德育方法的选择也有较大影响,在选择德育方法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因素都要充分考虑。这是德育方法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2。德育方法选择的原则

(1)把握德育情境

德育情境是由特定德育场景的人、事、物在交互作用中生成的特殊情境,隐性地发挥作用。选择德育方法必须通盘考虑、统筹兼顾、整体感知德育情境,从而决定德育方法的取舍与选配,确保其选择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2)注重德育实效性

一是追求最大、最佳的德育效果,争取德育目标的完成取得最大的正面成效;二是在保证最佳德育效果前提下追求最少的德育投入。

(3)重视德育方法的针对性

德育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德育方法的选择必须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体现对德育问题解决的服务性功能。

(二)德育方法的运用

1。综合性

每一种德育方法在学校德育过程中都同时具有优势和局限性,如说理教育法重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情感陶冶法重在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感染,行为训练法重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行为,因此德育方法很少单独使用。学校德育要根据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发展规律,把各种教育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

2。灵活性

学校德育面对的是具体的学生、具体的德育内容和教育情境,教师在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时要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道德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德育内容、德育情境等条件,从实际出发,灵活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的德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3。主体性

德育最终是为了学生道德的发展,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应当符合学生道德的发展规律,在其不同道德发展阶段运用不同的德育方法。如在学生品德形成的初级阶段,重在道德知识、行为规范的传授,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道德判断力的逐渐增强,则应当采用情感陶冶、修养指导等德育方法,适时地进行品德形成的疏导,引导学生走向自我修养之路。

总之,德育方法的运用既有一定规律,在具体的德育活动中又无固定章法。而德育方法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对学生而言会成为德育隐性课程,因此,在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时,必须十分审慎。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德育过程?它包含哪些要素?

2。中学生品德发展有哪些特点与规律?

3。道德发展理论包括哪些?

4。什么是道德原则?中学生道德原则有哪些?

5。什么是德育方法?我国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6。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需注意哪些问题?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