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花朵 > 第十一章 规则 合规守信畅行未来的通行证(第1页)

第十一章 规则 合规守信畅行未来的通行证(第1页)

第十一章规则:合规守信,畅行未来的通行证!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深信,未来社会信用体系会日趋完善,我们每个人都会置身于一张无形的信用网之中,我们每一次的行为,无论是网购、刷信用卡、付电话费、付水电燃气费、开车出行等生活小事,还是就业、合作、贷款等重大事项,都将被一一记录下来,累积成我们的个人信用档案。你的信用等级越高,你获得的信任和资源就越多,你的办事效率也就越高。未来,将不再是一个刷脸的时代,而是一个刷信用的时代。信用,才是孩子立身未来、畅行无阻的最佳通行证!

一、守信,从合规开始

对孩子而言,信用意识的培养,是从日常的基本规矩和纪律开始的,这些规矩和纪律会逐步内化于心,最后帮助孩子从他律成长到自律。正常情况下,这个成长转变在10—12岁自然会实现。那些长大后缺乏规则意识与自律精神的人,多半是小时候没有打好这个基础。

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说:“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就懂事了。”孩子小,真的就没有关系吗?懂事这件事,还真不是一两天就能练出来的,要知道,每个大人可都是从小孩长大的。我们的教育观念里,有一个“让小”的习惯,容易对小孩过度纵容,孩子小,就依着。但是,再小的孩子也会长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孩子如同一棵小树苗,小时候长弯了,长大了要掰直,几乎不可能。

没有规矩的孩子会怎样?那就是各种捣蛋、闯祸、惹麻烦,自私、任性、不守规则和纪律,坏脾气与坏习惯统统都来了,让人难以招架。而且,没有规矩的孩子很容易犯错,到了一个集体往往就成了最不受欢迎的那个人,被其他人指指点点甚至排斥。最可怕的是,一个孩子从小没有规矩,没有对规则的敬畏之心,长大后肯定会变本加厉地去打破规则,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以为自己的一切所想所言所行都是对的,别人对他只能顺从不能违背,否则就非要闹他个鸡飞狗跳不可,至于规则、法律、道德等在他眼里,都是不值一提的。

父母不懂立规矩会怎样?那就会有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罪。比如有些孩子一上街,见到好东西就想买,不买就又哭又闹,如果你事先和孩子商定规矩,能买什么、买多少,就不至于临时和孩子去讲道理。立好规矩,凡事按规矩执行,父母就不需要时时刻刻去监督、提醒、催促和唠叨孩子,否则不光让孩子觉得烦,你自己也烦。

二、孩子规矩管理三板斧

到底如何给孩子立规矩?我提炼出了一个规矩管理三板斧,掌握了这三板斧,你就能“简简单单立规矩,轻轻松松教孩子”。

一板斧:哪些规矩必须定

经常有父母找我咨询这个问题:我不想把孩子管得太紧,想给他自由,但又不知道如何把握好这个尺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就是要弄清楚哪些地方必须定规矩,哪些地方是可以不定规矩给予孩子自由的。

一个妈妈的切身经历:当我看到餐厅里四周食客的同龄的孩子们都规规矩矩地坐在儿童椅上吃饭,而我的儿子却自己脱了鞋在椅子上各种不老实时,我怀疑是不是我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居然教出这么没有规矩的小孩。然后孩子他姥姥说,你不是放养么?我无言以对。

其实,放养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在底线、原则和规矩的基础上,尽量给予孩子爱和自由。放养与规矩并不矛盾,关键是要把握好尺度,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放,什么时候必须收。

很多人简单地认为西方教育就是所谓“放养”,中国教育就是所谓“圈养”,其实这是典型的道听途说、以一概全。西方教育虽然表面看起来对孩子极度自由,以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为导向,允许孩子各种“不靠谱”;但在某些方面,其实比我们抓得更严格,比如孩子的品德与教养方面,小到吃饭、穿衣、走路,大到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绅士”一词代表的可不仅仅是表面的优雅,更有背后的高尚,而促成优雅和高尚的,就是一系列极其严格的言行举止的规范。

在我的“中国式”精英教育体系里,我把培养孩子分成4个阶段,也就是4个学会: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幸福。在这当中,最需要多多管控的是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在学会生存方面,凡是涉及孩子生命安全的事情,涉及孩子将来能否生活自理、独立生存的事情,父母必须要严格督导,比如不可以玩危险游戏、不可以乱动危险物品等。

成大业者,必先做大人,在“学会做人”方面,凡是涉及孩子的道德品行和教养方面的事情,涉及孩子将来是否能立身于社会的事情,父母必须要严格要求,比如不可以撒谎、私拿别人东西、欺负弱小,比如排队、交换、协作等。这些规矩的制定,能帮助孩子这株小树苗在社会的土壤里从小扎下深根,从而让他的生命之树更加枝繁叶茂。

除此以外,在学会做事、学会幸福这两个方面,则需要换个角度,尽量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父母必须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性格特质与天赋潜能,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自由权利,不强迫、少干涉,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去决策、去尝试、去探索、去试错。

立规矩的目的,最终是让孩子不需要规矩。因此,父母必须尽量放手多给孩子一些自由成长的空间,帮助孩子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大规矩有了,小规矩就要少一点;大规矩严格,小规矩就要稍微宽松点;切忌事事干涉、处处控制,让孩子无所适从。长期在父母压制下的孩子往往会走上两个极端:要么孩子被管束成小绵羊,逆来顺受,没有个人的主见,什么都要别人来做主;要么孩子受不了长期的压制,最终奋起反抗,过早叛逆,经常做出一些让人头疼又无法处理的棘手事情。

二板斧:如何制定规矩

1。规矩制定要民主

有位妈妈对我说:“我一般规定孩子周末才能玩游戏,一次不超过20分钟。”这句话的关键词是“我规定”,对孩子而言:你的规定与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非要遵守?

所以,规矩的制定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和孩子有个沟通商讨的过程,让孩子积极参与到规矩的制定中来,否则孩子就会觉得那只是大人对他的要求与限制,很难从心底认同与接纳。

当然,鉴于孩子年龄的不同,我们开放给孩子的民主程度也会不同。3—6岁的孩子,还不具备逻辑思维,你可以给他做做具体的选择题。比如“洗脸刷牙后再看动画片,看完动画片再洗脸刷牙,你要选哪个?”让孩子自己选择,如果孩子表明两个都要的话,你就要表明规则的严谨性,只能选一个,不可妥协。7—11岁的孩子,逻辑思维已经在发展了,你可以给他更多的建议权。同样是看电视的规矩,你可以和他探讨下这个事情的规矩应该定成怎样合适,包括是否可以看、看的频率、看的时间、看的内容等。

2。规矩意义要说清

立规矩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安全、更快乐、更高效,而不是为了方便成人束缚和控制孩子,这是规矩有效的基本前提。所以,任何规矩在建立之前,必须要让孩子理解和认识到规矩之美,也就是遵守这个规矩能给他带来什么正面的结果或体验。当然,也要让孩子认识到如果不遵守规矩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孩子明白了规矩的必要性后,就会启动自我约束模式,更主动地遵守规矩。

比如为什么要排队?你可以告诉孩子:玩滑梯时,大家一个接一个排队轮流玩,每个人都可以很快地玩到。下楼梯时,如果不排队,后面的人推搡着前面的人挤成一堆,就很容易发生踩踏事故或者滚下楼梯。

比如吃饭时为什么不可以边玩边吃?你可以告诉孩子:吃凉饭菜对身体不好,别人都吃完了你还没吃完,就会影响别人的下一步工作。而早点吃完,你就可以早点去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或者玩具,否则饭也没吃好、玩也没玩好。要让孩子明白,不是不让他玩,而是尽快吃完后可以更好地玩、有更多时间去玩。

孩子都很聪明,当他们真正意识到某个规矩对自己的好处之后,他们一定会努力往那个方向靠拢。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一点加以引导。

我女儿特别喜欢听我给她读书,每天晚上都要我给她读至少半个小时。所以她偶尔不按规定的时间去洗脸刷牙时,我就提醒她:“快点洗完脸刷完牙,妈妈就可以给你读三本书哦!如果你弄得太晚,我们就只能读两本或者一本,甚至可能连一本都读不了啦!”她一听就会马上行动。有时还自己很早就跑去刷牙洗脸,并且喜滋滋地对我说:“妈妈,今天我完成得很快,可以听你读四本书啦!”

对幼儿而言,引导他们体验规矩益处的最佳方式就是游戏,让他们切身感受守规矩的好处,以及如果自己不守规矩对别人带来的不良影响。比如排队,你可以组织几个邻居小伙伴一起去玩滑梯,让他们体验不排队和排队的感受,并且直观地看到后果。同时,也可以和孩子玩换位游戏,比如让孩子当老师,爸爸妈妈扮演不守纪律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在集体生活中,如果没有共同遵守的纪律将会是怎样的混乱。

3。规矩内容要具体、完整

规矩的内容必须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好与坏”“可以与不可以”“合适与不合适”之间的具体标准,知道在什么场景下该如何言行,所以,规矩的内容必须具体、全面。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