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者都能从做笔记中受益,对能力较低的学习者和处理听觉信息有困难的学习者,做笔记效果较差。这样的学习者也许采取先认真听教师讲演,然后看教师的讲义会更好些。
(3)写提要就是写下能表达所读信息的中心思想的简短陈述。这种策略的效果取决于学习者是如何使用它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让学习者每读完一段后用一句话作概括。另外一种方法是让学习者准备一个提要来帮助别人学习材料,其部分原因是这种活动使得学习者不得不认真考虑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研究发现写提要的方法并没有效果,并且如果要用这种策略增强对书面材料的领会和保持,其条件还不甚明了。
(4)PQ4R方法,一个最有效的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技术是PQ4R方法,这是由托马斯和罗宾逊(Thomas,Robinson)1972年提出来的,它是在罗宾逊(F。P。Robinson)1961年早期版本SQ3R的基础上改进的。PQ4R分别代表预览(Preview)、设问(Question)、阅读(Read)、反思(Reflect)、背诵(Recite)和回顾(Review)。PQ4R程序的进行可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有意义地组织信息,使用其他有效的策略,诸如产生疑问、精细加工、过一段时间后复习等。
PQ4R技术可以这样具体地使用:
①预览:快速浏览材料,对材料的基本组织主题和副主题有一个了解。注意标题和小标题,找出你要读的和学习的信息。
②设问:阅读时自己问自己一些问题。根据标题用“谁”、“什么”、“为什么”、“哪儿”、“怎样”等疑问词提问。
③阅读:阅读材料,不要泛泛地做笔记。
④反思:通过以下途径,试图理解信息并使信息有意义:a。把信息和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b。把课本中的副题和主要概念及原理联系起来;c。试图消除对呈现的信息的分心;d。试图用这些材料去解决联想到的类似的问题。
⑤背诵:通过大声陈述和一问一答,反复练习记住这些信息。可以使用标题、画了线的词和对要点所做的笔记来提问。
⑥回顾:最后一步积极地复习材料,主要是问学习者自己问题,只有当学习者肯定答不出来时,才重新阅读材料。
(5)提问是一种有助于学习者学习课文、讲演以及其他信息的策略。学习者要不时地停下来评估自己对课文或教师的讲演的理解。
许多研究者曾训练学习者寻找故事中的角色、情景、问题和问题解答。一开始提一些具体的问题,然后让学习者找出这些关键要素。柏里斯和肯均发现,如果学习者在阅读时自己提一些“谁”、“什么”、“哪儿”和“如何”的问题,他们能领会得很好。英格勒特(E,1991)等人给学习者一张单子帮助他们构思创作,这单子教学习者向自己问以下一些问题:“我写给谁看的?”“要解释什么?”“有什么步骤?”等等。基本上,训练学习者在活动中自己和自己谈话,自己问自己或彼此之间相互问教师要问的问题。结果表明,学习者能在解数学题、拼写、创作和许多其他课题中成功地学会自我谈话。
但是,在介绍教学材料之前提问,有助于学习者学习与问题有关的信息,但不利于学习与问题无关的信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提与所有重要信息有关的问题。另外,口头复述而非重复教学课本的提问,可帮助学习者学习课本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记住课本。
3。启发式策略
在解决问题时,人们常常受到类似性的启发,所选择的操作途径往往是那种使问题状态转换成与目的状态更为类似的状态,从而对经验中认定的最有可能成功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探索。这一策略省时,且容易引向成功,但不保证成功。
启发式策略主要有如下三种方法:
(1)目标分析法。这一方法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把当前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其步骤是:
①把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相匹配,找出最重要的差异。
②如无差异,则解题成功。
③如觉察到差异,则达到下级目标,即消除差异。如未成功,则失败;如成功,则回到第一步。
二是消除差异,其步骤是:
①搜索对减少差异有用的操作。
②如找不到,则失败。
③如找到操作,则把操作条件与当前状态相匹配,以找出最重要的差异。
④如无差异,则成功;如有差异,则达到下一级目标,即消除差异。
⑤如成功,则回到第三步。
⑥如失败,则回到第一步。
(2)反推法,即逆向推理。就是从目标状态出发往回反推如何达到初始状态。它不考虑目标与现有状态的差异。
(3)计划简化法,实际上就是制订计划。其作用有二,即防止错误与简化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策略还有很多,我们在这里只是选取了几种常用的策略。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情境时,在实际的应用中,学习者还需要思考选择什么合适的策略,这种策略的使用条件是什么,使用程序是什么,使用后是否有效。若无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应该重新选择什么策略。这就是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是衡量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会不会学习的标志。善于学习者懂得何时何地完成何种任务,使用何种策略最合适。
当然,也不能忘记成绩和态度之间的关系。学习者可能知道何时与如何使用策略,但是如果不愿意使用这些策略,他们的一般的学习能力是不会得到提高的。那些能有效使用策略的人相信,使用策略会影响他们的成绩。因此,学习者要能够感觉到策略的效力,并认识到使用学习策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