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培训与开发最难实现的环节 > 2 5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第1页)

2 5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第1页)

2。5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等,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2。5。1智力

1。智力的含义

智力,一般的共识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包括观察、注意、想象、思维和记忆五种基本心理因素。

2。智力在学习中的作用

智力对学习有很大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智力影响学习的深浅。具体而言,智力水平高的人可以学习得深些,而智力水平低的人,则只能学习得浅些。不同的智力类型可以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

(2)智力影响学习的速度。智力水平高的人学习得快些,智力水平低的人则学习得慢些。

(3)智力影响学习的方式。智力水平高的人采取发现学习的方式,智力水平一般的人会采取理解的机械学习方式,智力水平较差的人会采取机械的接受学习方式。

智力与学习之间是辩证关系。一方面,智力是搞好学习的基础,它帮助学习者获得知识与形成技能;另一方面,学习是发展智力的条件,它可以促进人们智力的开发。

2。5。2动机

1。动机的含义

所谓动机(Motivation),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引导该种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历程。学习动机,就是唤起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引导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对此种学习活动加以维持、调节和强化的一种内在历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的规律

动机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在学习中自觉地遵循这些规律,便有助于改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

(1)学习动机由外部客观条件激发而来。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有许多外部客观条件(即“诱因”)吸引、激励、诱发学习者,形成相应的学习动机。这些能激发学习动机的外部客观条件,既可以是简单的物体,如食物、饮料、物品、金钱等,也可以是复杂的事件和情境,如名誉、威望、竞赛、评优等。它们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较少,维持的时间也比较短暂。如学习者参加某种竞赛,在准备竞赛和实际竞赛的过程中,其学习的积极性确实会高涨起来,但等竞赛一结束,则这种积极性也就不复存在。

(2)学习动机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在学习活动中,能转化为学习动机的内部心理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对学习的需要、愿望、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情感、信念、理想、三心(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三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都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从而激励学习者去追求学习目的,改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它们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较大,维持的时间也比较长久。如一个学习者对某门课程有浓厚兴趣,他就会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地学习这门课程。

(3)外部学习动机与内部学习动机相互交替转化。在学习活动中,有时是外部学习动机起作用,有时是内部学习动机起作用,二者轮流交替,相互转化,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直至达到既定的学习目的。即是说,当一个学习者在获得某种奖励的推动下进行学习时,渐渐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热情或责任感,于是便在其推动下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样外部学习动机便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同样,当一个学习者在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或学习责任感的推动下进行学习时,由于取得优秀成绩而获得奖励,于是又在其推动下增强了学习的劲头,这样内部学习动机又转化成了外部学习动机。

(4)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与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相互结合的规律。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表现为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和爱好,以及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新颖丰富的学习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获得优良成绩、受到某种奖励等,都可以激发起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但容易受一些偶然因素或条件、情境的变化而改变。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不受学习活动本身及其直接结果的制约,而是同学习活动的间接结果,亦即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意义相联系,比如社会对学习者学习的要求,以及学习者个人的前途和志向等都可制约这类学习动机。

(5)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成正相关的规律。按一般推论,学习动机愈强烈,则其对学习活动的影响愈大,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据研究,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其学习效率会随着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在比较困难的课题中,其学习效率反而会由于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处于力所能及的范围时,其效率的提高更为明显。

(6)学习动机迁移的规律。学习动机迁移是指把其他活动动机转移到学习上来,或者把这一课程的学习动机转移到另一课程的学习之中。在学习中,找出现有动机与将要形成的学习动机共同的地方,然后强化“共同因素”,最后导向新的学习。

2。5。3兴趣

1。兴趣的含义

兴趣就是人们积极认识、关心某种事物或积极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有内在趋向性与内在选择性两个基本特点。定向和动力作用则是兴趣的两大功能。

2。学习兴趣的主要规律

(1)学习兴趣发展逐步扩展深化、稳定集中。从人们一生的兴趣来看,最初总是分散的、泛化的,即对多种多样的事物和活动都感兴趣,然后逐步集中到较少的一些事物上;这种状况持续一定的时间后,其兴趣又会有所扩展;当扩展到一定限度后,其兴趣又逐渐趋于集中,以致最后把兴趣集中稳定在一两件事物和活动上,但也并未完全抛开对其他某些对象的兴趣。因此,对学习者的兴趣应顺其自然地加以引导,切不可随意扼杀。

(2)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彼此替代、相互转化。一般来说,凡是与学习者的需要及已有知识经验相符合的事物,就会使他们产生直接兴趣,但当他们一旦遇到困难,感到乏味,不愿再学习时,就需要有间接兴趣参加了。根据这一规律,在学习中,要善于把简单容易的材料和复杂的材料,有趣的材料与枯燥的材料结合起来,交替进行,以促进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彼此交替、相互转化。

(3)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相互促进。中心兴趣就是对某一方面事物或活动有极浓厚而稳定的兴趣,广阔兴趣就是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都感兴趣。如果学习者只有广阔兴趣,学习便会如蜻蜓点水,流于肤浅;反之,如果学习者只有中心兴趣,学习又会如钻牛角尖,流于狭隘。因此,应当在培养学习者广阔兴趣的基础上,去发展中心兴趣;在发展学习者中心兴趣的前提下,去培养广阔兴趣,从而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好奇心、求知欲、兴趣依次发展。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表现为好问、好动。求知欲是人们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欲望,它是学习者积极学习的理智诱因。它们与兴趣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5)兴趣与注意相互依存。当人们对于某一问题有兴趣时,会加以注意;同样,越注意某一问题便愈有兴趣。一般地,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同时直接兴趣、无意注意又与学习中的容易性、简单性相联系,而间接兴趣、有意注意又与困难性、复杂性相联系,于是随着学习中难易程度的相互转化,两种兴趣、两种注意也会随之而发生转化。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