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培训与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说,培训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因此对于培训与学习的关系,许多人将其看作是一回事。但在当代人力资源管理中,认为将二者进行区分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从学习的概念、成人学习的特点以及组织学习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2。1。1学习的定义
中国古人一般是把“学”与“习”分开来说的:“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孔子最先把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了之后经常温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真正把“学”与“习”两个字联结在一起来谈论的是《礼记·月令》,《礼记·月令》篇中有“鹰乃学习”一句话。
学习一词应用广泛,为了描述和研究的方便,一些心理学家把学习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习,指人和动物的学习,主要探讨动物学习和人类学习。西方心理学受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影响,从动物与人类在进化层次上的连续性认识到动物学习和人类学习也有一定的连续性,于是借助科学的类比与抽象,希望通过对动物学习的研究来阐明人类学习的规律。巴甫洛夫认为,凡是能建立条件反射的有机体,就有学习行为。第二个层次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主要探讨人类学习的本质和规律,了解人类的学习不同于动物学习的独特之处,例如人的学习是自觉的、积极主动的。第三个层次的学习指学生的学习,探讨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的学习与一般成年人的学习的不同之处,找到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以便为指导学校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第四个层次的学习,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人要生活、工作,必须学习和掌握许多知识、技能,以及一些专门的学问。第五个层次,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主要就是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一般人心目中的学习是第三个层次的学习,即学生的学校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的许多理念和基础知识来源于心理学,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教科书对学习的认识也主要来自于心理学的见解。心理学上的“学习”与人们心目中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是有区别的。对学习下定义时,多数心理学家比较忽视学习活动的层次性,并且学习心理学又有许多流派,不同流派不同偏好的人对于“学习”所下的定义又不同。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华生、巴甫洛夫、斯金纳等人强调外部行为的变化;奥苏贝尔、加涅等人强调认知结构的变化。因此,关于学习的定义很多,其中,金布尔(G。Kimble)从行为主义立场出发所给出的定义影响较大。
金布尔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第一,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较为持久的改变。通过学习,学习者在知识、技能、行为等方面要发生变化,要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新的行为模式。这些变化是较为持久的,因疲劳或者习惯化等原因造成的动机和反应能力下降等临时性变化不属于学习的范围。第二,学习不仅发生外在行为的变化,也会发生内在心理的变化,例如潜伏学习和无意识学习也属于学习的范围。第三,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例如学生从不理解一个概念到弄明白一个概念的过程,从不会操作一台实验仪器到熟练操作仪器的活动过程,属于学习范围。第四,要受到强化。如果没有强化,就不可能使潜在反应能力发生较为持久的改变,而且会使已经形成的反应能力出现消退。第五,要练习。桑代克、华生、巴甫洛夫、斯金纳等行为主义者都强调练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强调练习,也可以把有些物种的先天倾向和由机体成熟而引起的变化排除在学习的范围之外。
2。1。2学习的分类
人类的学习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式。按照学习的结果,学习可以分为智慧技能学习、言语信息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和态度学习五大类型。
(1)智慧技能(iualskill)学习是指学习者习得“使利用符号成为可能的能力”,包括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高级规则(问题解决)学习四个由低到高不同层次的学习。
(2)言语信息(verbalinformation)学习是指学会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包括字词知识的学习、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复杂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等。
(3)认知策略(itivestrategy)学习是指学会调节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等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包括注意策略、编码策略、记忆策略、检索策略和思维策略等方面的学习。
(4)动作技能(motorskill)学习是指学会为完成有目的的动作而协调自身骨骼和肌肉活动的能力。
(5)态度(attitude)学习是指学会某种相对稳定的影响个人选择行动的内部状态。
在学习过程中,信息靠感官刺激传递进入大脑。人的五种感官,即嗅觉、触觉、味觉、听觉和视觉是人类获得信息的途径。经心理专家实验证明的,人体五种感官所传递的信息量见表2-1。
表2-1人体感官传递信息量表
上表显示,在人的五种感官中,有83%的信息是经过眼睛传递的,即视觉在感官中是最强有力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多采用视觉刺激,包括多种手段的视觉刺激,如资料、笔记、实物、图示及各类视听教材等。同时也不应忽略其他感官的刺激。
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利用多种途径的信息传递方式,使感官刺激方式多样化,使学习者对所学的知识有全方位的了解,从而加深印象。
2。1。3培训与学习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