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心理发展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 二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第1页)

二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第1页)

二、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表现出注意的能力。研究表明,新生儿及婴儿处于觉醒状态时,外来的新刺激或环境中特别明显的刺激(如巨大的声响、强烈的光线、鲜艳的玩具等)都会引起他们全身的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无条件定向反射。这是无意注意发生的标志。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注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注意的时间越来越长,注意的对象也不断增加等,这些都体现出了幼儿注意是不断发展的且表现出自身的特点。

(一)幼儿无意注意的发展

3岁前幼儿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无意注意。3~6岁幼儿的注意虽然主要是无意注意,但是和3岁前幼儿相比,幼儿的无意注意有了较大发展。幼儿的无意注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强烈的声音、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或变化的刺激物,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比如,动画片、卡通人物和各种玩具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观察小白兔时,看得最清楚的是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等,而对小白兔的三瓣嘴、后腿长前腿短等特点却没有看到;如果教室里一片喧哗声,教师突然放低声音或停止说话,反而会引起幼儿的注意。

2。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很容易引起无意注意。比如,有的幼儿对汽车特别感兴趣,不论在何种场合,他都会去注意汽车及与汽车有关的事情。幼儿期出现了渴望参加成人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需要,成人社会的许多活动,都常常成为幼儿无意注意的对象。另外,幼儿的生活经验也会影响幼儿的无意注意,如听过的故事、看过的动画片、玩过的游戏……只要是他们喜欢的,他们会百听不厌、百看(玩)不烦。相反,远离幼儿生活、高深莫测、不能被幼儿理解的东西,如科幻小说、新闻广播、理论书籍等难以维持幼儿的注意。

3。不同年龄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明显占优势,新异、强烈以及活动多变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注意的稳定性差,容易转移注意。

中班幼儿注意的范围更广,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注意,而且集中程度较高。

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能集中注意更长的时间,而且大班幼儿关注的不仅仅是事物的表面特征,他们的注意开始指向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注意的这种变化与其认识的深化有关。

例如,在同一个娃娃家游戏中,都在给“自己的宝宝”喂饭。饭喂完了,转身取“饭”时,小班幼儿发现旁边的幼儿正在搭建“小花园”,于是便忘了取饭而参与其中;中班幼儿会去“取饭”继续喂宝宝;大班幼儿不仅会继续这一活动,而且喂完饭还会给宝宝讲故事、哄宝宝睡觉、与宝宝一起玩耍等,如果中途中止他们的活动,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据此,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教学与活动时,应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的特点来提高活动的效率。

第一,教学与活动的内容要力求新颖、生动,使幼儿感兴趣且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奇妙有趣的童话、优美动听的散文、构思巧妙的谜语、简短活泼的幼儿歌曲及生动形象的舞蹈等,都是比较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多开展和组织这样的活动,能引起幼儿注意也便于幼儿学习和掌握。

第二,教学与活动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变,这对保持幼儿注意极为重要。比如,教幼儿学习复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虽然故事内容很生动,但若总是采取老师讲小朋友听的方法,过不了多长时间幼儿就会分心走神。如果能换种方式效果会大不一样。先由老师生动、完整地复述;然后老师边出示图画边讲解故事;再请几个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小朋友看图讲述;最后再让小朋友戴上头饰,扮演角色,进行表演。这样的一节课,虽然只有一二十分钟的时间,但因方式方法多样化,孩子们会轻松、愉快地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故事上并且能很快学会故事复述。

第三,教师选择和制作的活动教具,必须颜色鲜明、对比性强、形象生动。比如给幼儿讲述故事时,可以配上几幅色彩艳丽、对比清晰的图片或图画,使幼儿视听结合,比单纯听老师口头讲述注意保持得要好。如果还能配上活动教具(能走的、会动的或能发出声响的),边讲解边操作,幼儿会更有兴趣,注意保持的时间也会更长。

第四,教师的语言要简单明了,抑扬顿挫,富有表情。即教师在上课时要运用幼儿能听得懂的“儿语化”的语言进行讲解,且语速要慢,千万不能像对待成人那样,用难以理解的抽象的语言快速地讲课,这样幼儿既听不懂也不爱听,自然就不会集中注意去听。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组织教学与活动时,在恰当地利用这些因素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对幼儿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凡是不需要幼儿注意的东西就不应该过于鲜艳、突出与多变。如教师的服饰、发型不要过于奇异、花哨,环境布置避免繁杂,教室外面不要有强烈的喧哗嘈杂声,暂时不用的教具可以收起来避免让小朋友看到等。否则会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

(二)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

幼儿期,儿童的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额叶是有意注意的控制中枢所在,7岁的儿童才达到成熟水平。因此,幼儿有意注意尚处于初步形成时期。一般而言,小班儿童的有意注意只能保持3~5分钟,中班幼儿在正确的教育下能保持10分钟,大班能保持15分钟左右。可见其发展水平大大低于无意注意;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另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其有意注意。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教导下发展的

幼儿的有意注意需要成人的引导。成人的作用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和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二是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例如,通过提问“小朋友注意看,什么东西浮起来了”引导幼儿注意的方向等;又如,观察图片时,他们不仅可以注意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也可以在老师提示下注意图片中的细节和衬托部分;再如,为了能够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去听老师的讲课或仔细点数自己手中的实物等,这些都说明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发展。

3。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活动中完成的

幼儿的有意注意的发展水平是比较低级的,同时受其整个心理水平发展的制约,幼儿的有意注意需要依靠活动和操作来维持。当幼儿有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其注意往往能保持在操作活动之中,并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否则幼儿的注意就容易分散。为幼儿创设活动的机会,有利于幼儿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取如下策略提高幼儿有意注意的能力。

第一,必须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这样幼儿的有意注意就容易维持。例如,要求幼儿背诵一首诗,并告诉他们要在“六一”儿童节上朗诵,此时幼儿背诵这首诗就要比平时专心、认真得多;要求幼儿画贺年片,并告诉他们这是准备送给老师的,幼儿也会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细心与专注。

第二,在各种活动中对幼儿要提出一定的要求。如幼儿早晨入园时,要求他们注意观察活动室内外都有什么变化;上课时,要求幼儿坐好:“注意听,这个故事里都讲了什么?”“仔细看,老师是怎么画的?”等。如果老师经常这样反复地要求,天长日久,就能使幼儿逐渐形成一种专心做事的意识与习惯,有意注意的能力也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第三,让幼儿在参与活动中保持有意注意。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让幼儿单纯坐着听,他们的注意保持的时间就短;如果让他们边听边动手学着做一做,注意保持的时间就长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幼儿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如上计算课时,可以让幼儿每人手里拿一套计算卡片,跟随老师一起动手演算;上音乐课时,可以让他们随着老师弹琴的节奏,模仿老师的嘴形跟着轻轻哼唱;上语言课讲故事时,老师讲,小朋友也可以轻轻地、断断续续地跟着讲,甚至可以用手或身体来表演等。

有研究表明:游戏特别是教学游戏、智力游戏是发展幼儿有意注意的有效手段,如在“配对”“找错”等游戏中,幼儿能自觉控制注意,不受外界干扰的时间,远远超过平常上课时保持注意的时间。特别是在中、小班差别更显著。因此,还要多组织幼儿参加游戏活动,以发展幼儿有意注意的能力。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