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托投资公司的股权结构变化与兼并重组
2007年交通银行重组湖北国投,成功开启了商业银行入股信托投资公司的新时代,并为中国的金融综合化发展探索了道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2010年中海信托通过输出团队和管理参股四川信托,持有四川信托的30%股权,开创了信托投资公司入股信托投资公司的先河,也是对信托行业发展的再一次有益探索。2011年7月29日,浙商金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正式开业,成为国内信托投资公司重组复牌的经典成功案例。而中金公司的参股,更是券商参股信托投资公司的第一例。至此,信托投资公司已成为金融业态中唯一拥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券商股东的金融类机构,其股权结构的多元化程度在金融机构系列中遥遥领先,这也必将为信托投资公司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局面。从已完成增资扩股的信托投资公司股东来看,主要有三种参股形式。
1。国内实业公司参股
国内大型企业出于转变发展模式的考虑,即由单一实业发展模式向实业金融并举转变,也加入参股信托投资公司的大军。华能集团控股黔隆信托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中航工业集团控股江南信托有限公司51%股权;中石油对金港信托有限公司增资后控股82。18%,更名为昆仑信托有限公司;中国华电入股佛山信托有限公司,更名为华鑫信托有限公司。
在收购成功的案例中,部分企业出于弥补集团自身功能、机构的欠缺,将信托投资公司定位为集团内部财务公司。虽在短期内可以对信托公司起到扶持作用,但长期可能会弱化信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国内金融机构参股
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促使金融类机构利用信托投资公司进行跨行业经营,国内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加快参股或控股信托投资公司的步伐。交通银行是首个完成对信托公司重组的上市银行,持股湖北信托85%股权,更名为交银信托;建设银行增资合肥兴泰有限公司并控股67%股权,更名为建信信托有限公司;招商银行控股西藏信托60。5%股权;兴业银行持有联华国际信托有限公司41%股权;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持股中诚信托有限公司32。35%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银行等金融机构入股信托投资公司能够实现双赢。对于银行而言,银行的客户理财、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年金管理等创新业务需要运用信托方式,入股信托投资公司后能够降低合作成本、实现资源共享。对于信托投资公司而言,银行可以为其提供客户、项目资源与资金。银行与信托投资公司的合作也避免了出现业务垄断或信托业务单一的发展瓶颈问题。
3。外资机构参股
信托投资公司以其灵活的制度优势和不断扩展的业务范围吸引了诸多的外资机构,参股信托投资公司已成为外资机构布局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举措。目前已经有5家外资参股信托投资公司得到监管部门批准,它们分别是:巴克莱参股新华信托有限公司19。99%股权;澳洲国民银行参股联华信托有限公司20%股权;英国安石参股北京信托有限公司19。99%股权;摩根士丹利参股杭州工商信托有限公司19。9%股权;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参股苏州信托有限公司19。9%股权。此外还有多家外资机构正在与信托投资公司接触,包括麦格理与云南信托有限公司,汇丰银行与山西国投有限公司和国民信托有限公司,美林证券与西部信托有限公司等,均处在实质性接触阶段。
按照现行规定,外资机构在信托投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20%,外资机构容易处于技术强势与股权弱势的尴尬境地。因此,难免会出现外方核心技术能力与中方掌控决策权之间,制定国际接轨的长远发展规划与股东近期回报要求之间的内在矛盾。
(三)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的赢利能力分析
根据2011年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分析,2010年信托行业共实现营业收入约280亿元,平均营业收入为5。09亿元;比上年同比上升1。24亿元,上升幅度为32。13%。2007年单个信托投资公司的营业收入出现了历史最高点,为25。93亿元,之后的年度高点在2008年降为20。05亿元,在2009年则小幅回升为20。75亿元,2010年继续上升为23。86亿元,具体数据如表4-4所示。
表4-4信托投资公司营业收入统计分析表
根据2011年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统计,2010年信托行业共实现利润总额为199亿元;平均利润总额为36142万元,比上年上升了27。32%。自2004年以来,信托投资公司的利润总额在2007年的上升幅度最大,上升了26298万元,上升比例为268。95%。在2008年下跌幅度最大,下跌了11459万元,下跌比例为31。76%。2007年单个信托投资公司的利润总额出现历史最高点,为241271万元,之后的年度高点在2008年大幅降为140906万元,在2009年则小幅回升为147981万元,2010年继续回升为151189万元,具体数据如表4-5所示。
表4-5信托投资公司利润总额统计分析表
(四)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的未来发展势态
1。赢利模式的逐步转变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新两规”的出台,彻底结束了信托投资公司以固有资产投资为主要收入的赢利模式,逐步转变并形成了以信托报酬收入为主要收入的赢利模式。但在信托业务收入增长的同时,信托报酬率目前普遍偏低,而报酬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被动型业务即“通道”类业务所占比例较高,如银信合作业务其信托报酬率仅在0。1%~0。3%的水平上。监管部门已于2010年出台了《关于加强信托自主管理能力的通知》,并确立引入自主管理能力评分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这些办法的出台必将引导信托投资公司提高其自主经营管理能力,将赢利模式继续向以自主管理类业务为主的康庄大道迈进。
2。信托投资产品的不断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和国内的信托产品创新一直不断,有产品结构设计的创新、投资领域的创新、发行方式的创新和产品流通方式的创新。当银信合作、证信合作等一度流行的模式面临各种挑战时,基金化运作的信托产品正在悄然兴起。信托产品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能源投资信托基金、产权交易市场信托基金等信托产品。基金化产品以其规模大、期限长短错配、资金运用方式灵活、申购赎回机制特殊等优势成为信托投资公司塑造自主资产管理能力的重要突破口。
应该说,基金化产品最能检验信托公司客户资源、项目资源、后期管理能力。持续发行基金化产品的信托投资公司必然拥有诸多的高端客户资源、优质项目资源和专业人才资源,而这三方面因素正是信托投资公司自主管理能力的关键所在。
信托投资公司灵活的创新能力能够体现在业务的各个环节或各个方面。如针对不能开立证券账户,信托投资公司创新推出了TOT(TrustofTrust)产品,即由信托投资公司发起设立母信托,母信托募集资金后再选择业绩稳健、职业道德良好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投资顾问并设立子信托,再由子信托投资于股票、债券等证券类资产,是“信托的信托”。通过此路径,将该产品与银行的私人银行部对接,不仅解决了账户问题,还将产品规模迅速做大、做强。
总之,未来信托投资公司的创新步伐将会拓展到投资信托基金、私募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以及高端私人银行理财等领域。
3。信托业务将向少数优秀公司集中且行业竞争必将日益激烈
在“新两规”实施后的一段时期内,信托投资公司通过业务转型将回归主业,此时的信托投资公司之间业绩差距开始拉大,行业集中度增加。显现了强者更强或几花独放的局面,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倾向于选择同行业内排名居前的信托投资公司进行合作。但各信托投资公司在业务开展上也各有侧重,并形成了自身的业务特点。从2009年产品发行情况看,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华润信托三家业务机构相似,即银信合作与证券类信托产品并重;山东信托以证券投资为主;平安信托、中海信托和西安信托银信合作产品在2009年爆发式增长,构成其主要的业务来源。
目前,已领取新牌照的信托投资公司轻装上阵、整装待发,新加入者为原本已经竞争十分激烈的信托行业再添竞争对手。如通过聘用专业猎头公司大举吸纳英才,公司内部适时调整薪酬及激励政策,注册在非中心城市的信托投资公司纷纷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市设立办事处等。信托投资公司之间的竞争开始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