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电子版课本 > 四非产能营养素(第3页)

四非产能营养素(第3页)

缺乏叶酸,可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引起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也可导致婴儿神经管发育畸形。故越来越受到重视。叶酸广泛存在于食物中,一般不会缺乏,良好的食物来源有酵母、绿叶蔬菜、肝脏、豆类等,但乳类中缺乏。叶酸在烹调时易被破坏。

6。维生素C(抗坏血酸)

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极不稳定,在氧化、高温、接触碱类和铜器的情况下,易被破坏。

能激活羟化酶,维护血管、肌肉、骨骼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在体内氧化和还原反应中,促进铁的吸收和叶酸代谢,对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一定治疗作用,并有利于钙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

新鲜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其中橘子、山楂、猕猴桃、柑橘、枣、西红柿、辣椒含量特别丰富。维生素C在储存、加工、烹调中极易被破坏。

按一般的烹调方法,维生素C的保存率为50%~60%。只要经常食用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并注意科学的烹饪方法,人体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C。

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坏血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皮下、黏膜、肌肉、牙龈等处易出血,易感染,伤口愈合缓慢,毛细血管壁脆性增加,骨质疏松,机体的抵抗力下降。

婴幼儿每日维生素C的供给量,0~1岁为30毫克,2岁为35毫克,3~4岁为40毫克,5~7岁为45毫克。

7。维生素D

维生素D2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属于类固醇化合物,种类很多,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是最重要的维生素D。

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形成麦角骨化醇,称为维生素D2;维生素D3是由人皮下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的。

维生素D能够促进小肠钙、磷的吸收与利用,刺激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对骨骼与牙齿的发育起重要作用。

缺乏维生素D会使骨骼生长受阻,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手足搐搦症。成人可发生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

经常接受阳光照射的成人一般不会发生维生素D缺乏症,但对于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学前儿童和其他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来说,要注意多晒太阳,并从膳食中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肝脏、禽蛋、鱼肝油等,奶类、瘦肉及植物性食物含量均偏低。

过量摄入维生素D制剂易引起维生素D中毒,可发生中毒,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血钙过高,严重者发生肾及其他脏器钙盐沉着,使肾功能受到损害。10岁以内儿童每日需要维生素D10微克。

(三)水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仅次于空气。

儿童体内水分相对比成人多,新生儿的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0%,出生后1个月降为75%,学前儿童为65%~70%。儿童体格的生长也与水分的蓄积有很大关系,如婴儿每日体重增加25克,其中水分有18克,蛋白质及脂肪各3克,矿物质1克,糖原微量。

1。生理功能

(1)构成细胞和体液。

成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内体液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人体内所有组织都含有水,但分布不均匀,如血液含水90%,肌肉含水70%,骨骼含水22%。

(2)调节体温。

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将体内代谢产生的热量均匀分布全身,当机体内热量过剩时,人体通过排汗散热,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3)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水是溶解许多物质的溶剂,机体内一切化学变化都必须有水的参与。细胞必须从组织间液中摄取营养,而营养物质必须溶于水后才能被充分吸收。(4)充当输送各种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的携带体。

水把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又通过尿液、汗液以及呼吸等途径把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5)水是机体的润滑剂。

水起着润滑作用,如泪液可以防止眼球干燥、唾液有利于吞咽和咽部的湿润,关节滑液、胸膜和腹膜的浆液、呼吸道、胃肠道的黏液,都能发挥良好的润滑作用。

2。水的需要量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需要的水分越多。水的需要量决定于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热量的需要。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水分蒸发多,因此,需水量相对比成人高。

影响人体需水量的因素很多,如体重、年龄、气温、活动及持续时间等,都会使人体对水的需求量有很大的差异。当人体失水达到10%时,很多生理功能受到影响,达到20%时,就无法维持生命。

儿童每日每千克体重需水量如下:0~1岁110~155毫升;1~3岁100~150毫升;4~7岁90~110毫升。学前儿童如果摄取的水量低于每日每千克体重60毫升,可发生脱水症状。儿童若摄入水超过需要量,也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3。水的来源

机体需要的水有三个来源:包括饮水、食物中含有的水以及代谢水,即来自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代谢氧化产生的水。对学前儿童来说,理想的饮用水是白开水。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