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清代瘟疫救疗产生的影响 > 四人工免疫02(第4页)

四人工免疫02(第4页)

[143]光绪《丹徒县志》,卷36《人物·尚义》,第2册,692页。

[144]参见光绪《丹徒县志》,卷36《人物·尚义·义举附》,第2册,700~701页。

[145]光绪《平湖县志》,卷4《建置下·义产》,第2册,445页。

[146]余治:《得一录》,卷2,59a页。

[147]光绪《月浦志》,卷2,《营建志·公所》,第4本,350页。

[148]民国《宝山县续志》,卷10《卫生》,第2册,611~612页。

[149]民国《上海县续志》,卷2,第1本,239~240页。

[150]这一比较承梁其姿先生来信指教,谨致谢忱。

[151]参见[美]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198~199页。

[152]参见俞正燮:《癸巳存稿》,卷9,转引自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88页。

[153]参见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89页。

[154]徐雪筠等译编:《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译编》,47~48页。

[155]参见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89~90页。

[156]除了人痘术外,中国在3世纪时就出现了类似狂犬病和丛林斑疹伤寒的接种的思想和实践。参见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101~105页;刘锡琎:《中国古代的免疫思想和人痘苗的发展》,载《微生物学报》,1978(1),3页。不过这两种所谓的接种法可能因为实际效果不彰,在此后似乎并未取得什么发展,对当时和后世的社会影响也微乎其微。

[157]参见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113~116页。不过在医史学界仍有不少著作相信种痘11世纪就已出现,比如马伯英说:“看来11世纪前后四川及河南一带已有种人痘法实行,比较可信。”不过其所根据的只是范已经注意到的两则清代的文献,殊难有说服力。参见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810~811页。

[158]吴谦等:《医宗金鉴》,卷60,第3分册,总第1543~1544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

[159]参见朱奕梁:《种痘心法·审时熟苗》,转引自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121页。

[160]转引自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129页。

[161]参见[美]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289~291、293~297页。

[162]以上内容参见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106~153页;梁其姿:《明清预防天花措施之演变》,见《国史释论》,240~246、249~252页;廖育群:《岐黄医道》,225~233页;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809~827页;杜家骥:《清代天花病之流行、防治及其对皇族人口的影响》,见李中清、郭松义编:《清代皇族的人口行为与社会环境》,155~157页;杨家茂:《牛痘初传我国史略及其意义》;刘锡琎:《中国古代的免疫思想和人痘苗的发展》,载《微生物学报》,1978(1)。

[163]参见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113~114页。

[164]梁其姿:《明清预防天花措施之演变》,见《国史释论》,241页。

[165]同治《湖州府志》,卷80《人物传·艺术》,第5册,1547页。

[166]范认为胡璞明亡时应为三十岁左右,到雍正初已是一百四五十岁的人了。(参见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114页)人活到如此高龄,纵是有些可疑。不过,范似乎有些误会了,若1644年胡三十岁左右,雍正初,最多也不过一百一十余岁。而且,胡是明的诸生,诸生的年龄一二十岁者大有人在,若其入学较早,那雍正初就是百余岁,就不奇怪了。

[167]梁其姿在《明清预防天花措施之演变》一文中提到了桐乡李乐在万历年间完成的《见闻杂记》中两则有关嘉兴和松江“中痘”的故事,她认为当时患天花一般称“出痘”、“患痘”或“痘”,从不用“中痘”,故所谓“中痘”,可能是指“种痘”。(参见《国史释论》,244页)然从文义亡看,李乐所说的“中痘”似更像是出痘而非种痘。大概正是如此,梁比较谨慎地说是“可能”。因此,要证明明末江南就已出现种痘术,还有待进一步的证据。

[168]方象瑛:《健松斋集》,卷16,见《四库存目集部》,第241册,259页。

[169]黄百家:《学箕初稿》,卷2,见《四库存目集部》,第257册,784页。

[170]洪若皋:《南沙文集》,卷7,见《四库存目集部》,第225册,350~351页。

[171]黄百家:《学箕初稿》,卷2,见《四库存目集部》,第257册,784页。

[172]张璐:《张氏医通》,卷12,697页。

[173]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130页后附图。

[174]参见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823页。

[175]詹元相:《畏斋日记》,见《清史资料》,第4册,22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

[176]余治:《得一录》,卷2,67a页。

[177]余治:《得一录》,卷2,55b页。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