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中外学前教育史电子版教材 > 第三 中国古代社会学前教育(第2页)

第三 中国古代社会学前教育(第2页)

社学,创制于元代,是地方基层组织遵令设立的农闲启蒙学校。元制50户为一社,每社须设学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学师,农隙使子弟入学”(《新元史·食货志》)。有资料表明,元代的社学将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合于一体。明、清承元制,均在立国之初便诏令地方兴设社学。明、清的社学均以每乡设置一所为原则,纯粹是儿童启蒙教育性质。明、清的社学,可视为官学系统的基础层级。

(二)童蒙教材

蒙学教学内容往往通过童蒙教材反映出来。

1。宋代以前的童蒙教材

中国最早的启蒙读物,要数《史籀篇》,它也是中国的“字书之祖”。此书又称《史篇》。《史籀篇》的作者,一般都认为是周宣王时期的太史籀。

《仓颉篇》。仓颉相传是中国黄帝时期的史官,汉字的发明者。但《仓颉篇》并不是仓颉所撰,而是出自秦汉时人之手。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仓颉篇》有两种,一种是李斯所作的7章,另一种是汉代乡下的启蒙教师合《仓颉》《爰历》和《博学》,并在此基础上删繁就简、断字分章而成的55章。因为这55章的《仓颉篇》是综合了《仓颉》《爰历》和《博学》3篇而成的,所以它又被称之为《三仓》,在汉代启蒙教学中运用得最多,后人所说的《仓颉篇》,也一般是指这一种而言。秦本《仓颉》已经遗失,汉本《仓颉》于1977年在安徽阜阳发现残简,仅存541字。

中国早期的字书中,汉代的《急就篇》对后世影响极大。《急就篇》的作者史游,据《汉书·艺文志》说是汉元帝时的黄门令,即宦官;也有人说他是河东人,具体行藏不详。关于《急就篇》的名义,有人理解为是作者仓促写成的。也有人说此篇虽仓促写成,而为书甚奇,与他书不同。

《急就篇》的形式,以七言为主,三言次之,而以四言为最少,七言每一句都有韵,而三言和四言都是隔句一韵。《急就篇》主体部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姓氏名字,二是服器百物,三是文学法理。《急就篇》全书有2144字,分为34章。《急就篇》“包括品类,错综古今,详其意趣,实有可观。”其成篇后,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元成之间,列于秘府”。后来更是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蓬门野贱、穷乡幼学,递相承禀,犹竟习之”。[6]成为汉魏以后最重要的启蒙读本。直到唐朝以后,由于有了新的蒙学教材来代替它,这才日渐式微。

《千字文》,为周兴嗣受命于梁武帝所作。《千字文》一书,形式整齐,从头至尾,都用四言写成,凡250句,计1000字,所以称之为《千字文》。全篇1000字并不只是简单的堆积,而是组织成了通顺且有文采、并能表达一定意思的250个句子。全文包容的范围很广,几乎涉及了传统知识类型的各个方面。

有谈天文岁时的,如: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也有谈上古历史的,如:

龙师火帝,乌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商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服戎羌。

遐迩壹体,率宾归王。

更有宣传传统道德的,如: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周兴嗣之后,许多人都竞相仿作。因为它“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固自难展技耳”。[7]要超越《千字文》的地位是不容易的。该书流传久远,并有多种编写本、改编本行世。如《续千文》《重续千文》《广易千文》《正字千文》《训蒙千字文》等。

隋唐除沿用《急就篇》《千字文》作为蒙学教材外,又多以《论语》《孝经》作为蒙学教育读物。此期还有《开蒙要训》《太公家教》《兔园册府》《蒙求》等知名的蒙学教材,其中《蒙求》影响最大。

《蒙求》为唐朝诗人李瀚(又作李翰)撰。《蒙求》取《易·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义,意思是说有不明白的事情,可就此而决疑。后来众多的蒙学读物用“蒙求”命名,除了采用它独特的体裁之外,也有纯粹利用它的这一名义的。

《蒙求》四字一句,全书596句,共2384字。讲求对偶,基本押韵。每一句都讲一个经传故事。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便于记忆并适合讲解。它独特的结构还在于,每一句都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而前后两句又是偶句,如:

王戎筒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非熊。

杨震关西,丁宽易东。谢安高洁,王导公忠。

匡衡凿壁,孙敬闭户。郅都苍鹰,宁成乳虎。

周嵩狼抗,梁冀跋扈。郗超髯参,王殉短簿。

伏波标柱,博望寻河。李陵初诗,田横感歌。

武仲不休,士衡患多。桓谭非谶,王商止讹。

《蒙求》的篇幅虽然不长,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中国古代天文、地理、历史、神话、医药、占卜、民族、战争、动物、植物等多方面的内容。为撰著此书,作者参稽群书,广收博采,除了经史之外,还有大量的小说杂书。如《搜神记》《神仙传》《类林》《幽明录》《风俗通》《志怪集》《三辅决录》《神怪志》等。[8]正因为如此,唐以前中国重要的典故,几乎都可以在此书中找到。《蒙求》面世后很快大行其市,并为后世教材增添了一种“蒙求体”。《全唐诗》收有《蒙求》全文。

2。宋代及以后的童蒙教材

宋代是科举全面强化的时期,为满足社会应举登科的需要,除沿用前代的《千字文》《开蒙要训》《蒙求》等书之外,还编订出一批极具影响力的蒙学教材,其主要代表如《百家姓》《三字经》《小儿语》等。

《百家姓》。大体成书于宋初,旧本题为“钱唐老孺”作。宋人王明清认为,该书应作于960—978年之间的吴越,这时吴越未亡国,所以不应该说是宋人所作,而是属于五代十国时期。[9]全书用姓氏堆砌而成,四字一句,押韵,无文理可言。共118句,472字。除篇末“百家姓终”四字外,余468字由408个单姓和30个复姓合构。由于它适合记诵并与历史及现实人物相关联,且用韵语写成,读起来非常顺口,因而适合儿童兴味,流布极速、极广。如: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扬。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