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园教师教育基本能力实用手册电子版 > 第一 常用教学方法(第3页)

第一 常用教学方法(第3页)

教师边讲边示范:要求双脚站在线上,两腿屈膝,上体前倾,两臂后下举。跳时两脚蹬地,同时两臂向前上方举,落地时前脚掌轻轻落地。……此例采用的是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4。口授法

口授法是一种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幼儿园常用的口授法有谈话法、讲解法与讲述法等。

(1)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和幼儿双方围绕某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方法。

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谈话必须要在幼儿已具有某一方面知识和印象时才能进行。

②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允许幼儿争论。

【案例】

关于《三只蝴蝶》的讨论

在听完《三只蝴蝶》之后,某幼儿园教师就“三只蝴蝶宁可被大雨淋湿,也不愿分开”,组织幼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幼儿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些幼儿认为蝴蝶做得很好,有的幼儿则建议它们暂时分开,分别躲在三朵花下,有的幼儿认为它们应该去寻找新的避雨地点,还有的幼儿则建议蝴蝶想办法说服其中的某一朵花……在民主的气氛下,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了发展。③谈话必须要有明确的要求和步骤。

(2)讲解法与讲述法。

讲解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事物或事情。讲述法则是运用语言向幼儿叙述事实或描绘所讲的对象。

在实践中,一般不宜孤立地运用讲解法。根据需要,可将它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①讲解与操作相结合。例如,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踵趾小跑步”时,可以边讲解边示范,并配以简单好记的顺口溜“脚跟脚尖跑跑跑”,这样幼儿就比较容易学会这个动作了。

②讲解与设疑相结合。这种方式一般包括先设疑再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设疑两种情况。例如,教师在给幼儿讲解糖的溶化现象前,先请幼儿猜猜,糖放入水中之后会不会变?变成什么样了?以引起幼儿主动观察和思考的兴趣。

③讲解与讨论相结合。

【案例】

下雨前(中班科学活动)

结合图片,讲解为什么下雨前小动物的活动会发生变化。

出示图片1,讲述小白兔碰见蜻蜓姐姐的情节,讲解蜻蜓下雨飞得低的原因:下雨前,空气很湿润,小虫子的翅膀沾了水,飞不高。蜻蜓要捉虫子吃,所以要飞得很低。

出示图片2,讲述小白兔碰见小鱼的情节,讲解为什么下雨前小鱼游到水面上来:下雨前,水下氧气少,小鱼在水底闷得难受,就只好游到水面上来透气。……此例采用的是讲述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案例】

手指按画“小鸭子”(中班美术活动)

大拇指哥哥穿着黄颜色的衣服先出来了(用大拇指蘸黄色颜料在纸上按出鸭子的身体),看!大拇指哥哥一个一个分开站好了。

小指妹妹穿上黄衣服也出来了,有的站在哥哥的前面,有的站在哥哥的后面,有的站在哥哥的上面,有的站在哥哥的下面(用小指蘸黄颜料在鸭子身体的上下、左右各画出鸭子的头),他们离大拇指哥哥不远。

他们是一对好朋友,手拉手唱起了歌(用棉棒蘸红颜料把鸭的身体和头相连接)。

小指妹妹可漂亮了,她头上戴着一只美丽的蝴蝶结(用棉棒蘸橘红颜料点在小鸭的头顶上)。

他们的“嘎嘎歌”唱得非常好,奖励一颗小豆豆。大拇指哥哥说:“小指妹妹比我小。豆豆给她吃。”(用棉棒蘸上蓝色,在头的中间点上眼睛)……此例采用的是示范与讲解和描述的方法。

【案例】

儿歌《我是小画家》(小班语言活动)

讲解儿歌。

教师:“老师今天把这位小画家画的画给小朋友看看(出示图片)。你们看看,他画了什么?”

幼儿:“绿绿的叶子、红红的花。”

教师:“这位小画家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幼儿:“我是小画家,画的叶儿青又青,画的花儿红又大。”

教师:“这位小画家可会画了,他又在画上画了两只蜜蜂(出示两只“蜜蜂”,贴在花上)。小朋友说说看,蜜蜂在花上采蜜是怎样叫的?”

幼儿:“嗡嗡嗡。”(先个别学叫,再集体学叫)……此例采用的是讲解、演示的方法。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