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心理发展概念 > 四感知规律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第1页)

四感知规律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第1页)

四、感知规律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一)感觉的规律及其运用

感觉的规律主要表现在感受性的变化上。所谓感受性是指有机体对内外刺激的感受能力。每个人的感受性存在着个别差异。感受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各种感觉之间因相互作用,可以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一明一暗的灯光,会使一个强度保持不变的音调,听起来带有时高时低的波动现象,这是视觉对听觉的影响。反之亦然。

感觉的相互作用可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一般情况下,弱刺激可提高感受性,强刺激则降低感受性。例如,在寂静的夜晚或教室,低声说话也可听见,而在喧哗的闹市,大声讲话也听不清楚。根据以上规律,教师在讲课时,应轻声细语,不要高声大叫,以免影响幼儿的听觉感受性。

2。感觉的适应

适应是指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视、听、嗅、味、肤各种感觉都有适应现象。视觉上有明适应和暗适应;听觉上表现为常在噪声下工作,对声音的感受能力会降低;古话说的好: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就是嗅觉的适应;肤觉上表现为用冷水或热水泡脚久而不知其凉或烫,棉衣穿久不知其重等。这些都是感觉适应的表现。

强刺激可以降低感受性(如明适应),弱刺激可以提高感受性(如暗适应)。教师讲课时说话声音不要持续高声;把幼儿从亮的地方领到暗的地方,要适应一会儿再开始活动以免发生意外,反之亦然。要注意幼儿看书的光线不能太强或太弱;每次运动前要先做好准备活动之后再开始,以免受伤。

3。感觉的对比

感觉对比是指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刺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对比有同时性对比,如月明星稀、白与黑、红和绿、冷和热,灰纸放在黑背景中亮一些,放在白背景中暗一些;同样长的线放在短线中长些,放在长线中又短些等;也有相继性对比,如吃完中药后吃甘蔗,就会觉得甘蔗更甜;吃完甘蔗后吃橘子,就会觉得橘子比平时更酸。

幼儿教师在为幼儿制作直观教具或布置教室和活动室时,注意运用“对比”规律,注意色彩搭配,以突出主题;讲话时应注意音调的高低对比,以引起幼儿的注意;教师也可利用不鲜明的对比,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如草丛中找青蛙、花丛中找蝴蝶等都是对比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4。感觉的敏感化

感觉的敏感化是指分析器的相互作用和练习可使感受性提高的现象。人的感受性是可以训练的,它可以通过特殊训练和积累经验而提高。如盲人的听觉和触觉特别发达;染色工人由于职业需要和实际锻炼,可以区分40~60种黑色色调;美术家的辨色力和音乐家的辨音力等都是特殊训练的结果。

教师要重视感知觉的教育,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感知能力。音乐活动、美术绘画及“百宝箱中摸一摸”等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的听觉、辨色力和触觉的有效手段。

(二)知觉的规律及其运用

知觉的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从众多事物中选择出要知觉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在每一个瞬间,人不可能同时清楚地去反映所有对象,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挑选出来加以注意。与此同时,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这就是选择性。如教师上计算课时,写在黑板上的题是幼儿知觉的对象,比较清晰;而周围的一切则作为背景在幼儿的视野外,比较模糊。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只是相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如下列双关图(图4-1)

图4-1《花瓶与人脸》《兔与鸭》双关图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差别越大越容易被选择。强烈的、对比明显的刺激,如强光和洪亮的声音、绿草中的红花等容易被选择。根据这个规律,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应当突出重点、色彩分明,以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便于引起孩子的注意而加以选择。

二是刺激物的组合特点。越有规律越容易被选择。如穿着统一服装的幼儿很容易被从人群中知觉出来。因此,教师给幼儿呈现的教具排列要有规律,不能杂乱无章;为突出某一部位,周围最好不要附加其他线条或图形,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色彩。所讲知识应由浅入深,不能跳跃太大。

三是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着的对象容易被选择。如小虫子趴着不动不易被觉察,爬来爬去就会被注意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制作和使用活动教具,如活动模型、活动玩具、幻灯和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此外,教师讲课的声调应有变化,抑扬顿挫,重点内容要加重语气,辅以合适的表情与手势,便于孩子理解和掌握。

2。知觉的整体性

虽然事物是由多种属性和各个部分构成的,但是人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几个部分,而倾向于把它们组合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这便是知觉的整体性。例如,树后小动物虽只画出它们突出的一小部分,幼儿也能猜出是什么动物。因此,当人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哪怕只感知了它的个别属性或部分特征,也可以依据以往的经验判知其他特征,从而产生整体性的知觉。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主要与人的知识经验的多少有关。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便于幼儿把事物的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形成完整的印象。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