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幼儿心理的内部因素
遗传和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条件,前者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后者可以使可能性变为现实。但是,发展的条件还不是发展的根本原因。我们知道,儿童从出生开始就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随着心理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儿童的积极能动性越来越大。虽然环境因素在各种条件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它们绝不能机械地决定幼儿心理的发展,而只能通过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因素来实现。
(一)儿童自身的心理因素是相互影响的
儿童的心理活动包括许多成分,这些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个性倾向性和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能力和性格,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例如,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影响其坚持性和能力的发展,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中,幼儿的坚持性有明显的提高。幼儿学钢琴,爱好弹琴的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不爱好的则学习起来特别费力或始终学不会。
又如性格和气质也影响幼儿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反应快、易冲动的儿童较喜欢去完成多变的任务。安静、迟缓的儿童有耐心,能够坚持较长时间做细致的工作。性格开朗的幼儿受指责后能很快就忘掉,不挫伤活动积极性。性格内向的幼儿受批评后会长时间闷闷不乐,活动积极性不高。
同样的道理,记忆特点不同,幼儿能力会有差异;创造力的表现不同,自信心会有差异,等等。因此,相同环境中成长的同卵双胞胎,即使遗传素质和环境影响十分接近,因自身的心理因素不同,其心理发展也有各自的特质。
(二)幼儿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需要总是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和倾向,它是矛盾中比较积极活跃的一面。需要是由外界环境和教育引起的。随着儿童的成长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外界对儿童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客观要求如果被儿童接受,它就变成儿童的主观需要。需要是新的心理反映,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是过去的心理反映。新旧心理反映之间的差异就是矛盾,它们总是处于相互否定、相互斗争中。新需要和旧水平的斗争,就是矛盾运动,儿童心理正是在这样不断的内部矛盾运动中发展。例如,1岁前的婴儿在与成人接触中,产生了表达自己简单愿望的需要,但此时的他还不会说话。这种矛盾促使他学说话。当他学会了一些简单词语时,就是发展到新水平。这时又产生了要表达清楚自己意思的需要,他用一个词代表各种意思的水平往往使人不理解,不能满足需要,对这种新需要来说能说简单词语又成了旧水平,于是又出现新的矛盾。如此不断地产生、解决、再产生的矛盾运动,使儿童的语言活动得到发展。
儿童心理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又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儿童的需要依存于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因为需要总是在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或状态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外界的要求脱离儿童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或状态,就不可能被儿童所接受,也就不能形成儿童的需要。过难的教材不能引起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毫无熟悉之处的事物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原因都在这里。另一方面,一定的心理水平的形成,又依存于相应的需要。没有需要,儿童就不去学习任何知识技能,心理水平不能提高。在包办代替过多的家庭里,儿童的生活能力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这方面的需要。同样,当幼儿打架之后还感到委屈时,不可能作出自我批评,因为他还没有这种需要。只有当幼儿平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可能产生自我批评的需要,改变原来和小朋友对立的心理状态。教育的任务就是根据已有的心理水平和心理状态,提出恰当的要求,帮助儿童产生新的矛盾运动,促进其心理发展。
总之,遗传、环境和幼儿心理的内部因素对幼儿心理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只看到遗传和环境这些客观因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而忽视幼儿心理发展主观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它们之间的作用是双向的。只有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弄清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引导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和谐地发展。
单元小结
格塞尔的成熟学说认为,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成熟和学习,并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五大原则。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说,构建了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并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他十分重视早期经验和亲子关系对人格培养的重要性。行为主义学说认为,环境是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同时强调模仿,也就是观察学习的重要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他将儿童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他认为教育应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陈鹤琴认为儿童不同于成人,有不同于成人心理的特点,他强调“从出生教起”,并提出“活教育”理论。现代有影响的心理发展观有:社会生态学的心理发展观、现代生物学的心理发展观和儿童“心理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幼儿心理的内部因素。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家庭、托幼机构和社会文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只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条件,它们只有通过幼儿自身的内部因素(心理因素和内部矛盾)才能实现幼儿心理的真正发展。
思考与练习
1。成熟学说、精神分析学说、行为主义学说、认知发展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主要儿童发展观是什么?对幼儿教育有哪些指导意义?
2。维果茨基和陈鹤琴关于儿童发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幼儿教育有哪些指导意义?
3。比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关于儿童心理发展观点的异同。
4。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
5。与幼儿家长进行座谈,了解他们是怎样看待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的。在他们看来,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6。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遗传在幼儿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
7。调查和分析目前网络游戏和动画片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案例分析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本章知识,分析家长的观点和行为对颖颖身心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教育建议。
颖颖从出生第一天起,就成为全家人的焦点。爷爷奶奶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漂亮活泼的小孙女,但由于颖颖从小体弱多病,奶奶认为只要照顾好颖颖的吃和穿,身体健康就好,于是对她百般呵护,有求必应。可是随着颖颖慢慢长大,爸爸发现她很娇气任性,也有很多不好的习惯,于是与家人商量颖颖的教育问题,并决定颖颖从3岁起,由父母亲自带。除了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外,父母也效仿其他孩子的家长,帮3岁的颖颖报了4个兴趣班,开始教颖颖识字、背古诗和《三字经》,可是颖颖一点儿都不喜欢,也记不住,为此,家长十分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