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涛妈妈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比教给孩子认知方面的能力更为重要。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而教育机构给孩子的认知教育难免片面,就算教孩子行为习惯也是说教式的,哪有这种在生活中教得快乐和学得轻松?
从私塾到小学、中学,我经历过起码20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老舍《我的母亲》
我们的家长其实在生活中已经教给了孩子很多宝贵的知识,只是他们还没有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这种自己都意识不到的行为也是一种教育。在家长的眼中,教育只有老师才能开展,而自己什么也不会。其实这是不对的,教育是开放的,不局限于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幼儿成为“人”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教育。教育中没有权威,有育儿经验的人都有发言权,家长是有能力教育好孩子,承担起子女第一任教师的责任的。
教师作为家长的合作者和育儿援助者,有责任去引导家长发现他们的教育行为的闪光点,认识到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才是真正的教育者,是教育孩子成为“完整的人”的教育者。
4。家庭教育无处不在
幼儿园这类机构教育有其局限性,孩子在围墙内生活,被剥夺了接触自然的机会,教育更多是在教室里开展,通过教师的讲解告诉孩子一些认知性内容。其实,学龄前的孩子更多的是要通过直接经验,通过亲眼看、亲手摸来学习的,我们何不抓住幼儿生活中的契机告诉孩子呢?
我下午去买菜,平涛和我一起去了。突然他对我说:“妈妈你看,上面字还有6、1、8、7。”他说的是菜的价钱数字。我很耐心地对他说:“这是菜的价钱,6毛1斤……”我牵着他的手一边走一边说,这是什么菜,那是什么菜。平常我买东西他也跟我去,但是没说过。今天他对我说了,我也很高兴。我觉得买菜和买水果,带着孩子一起去,让他多认识菜和水果,对他很有帮助。
——四环游戏小组家长
能够把生活与教育结合起来的教育家,非我们的家长莫属,他们才是生活教育的实践者。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机构教育不一样。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教育孩子,遇到事情因势利导,在生活中开展教育,方法灵活、有针对性。教育机构采取班级教学,用整齐划一的模式教育全体孩子,难以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但真正的教育恰恰应该提供一种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关注到个别与差异,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帮助每个孩子发展。
家长们在家里实施对孩子的教育,可是他们并没有发现自己行为的价值所在。我们四环游戏小组的志愿者就来充当起这个引导者,引导和帮助家长来自我发现,发现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我们来做合作者,与家长一起讨论育儿的经验;我们更是协助者,为家长们提供一个平台,让家长们都聚集到一起,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尊重,教育经验得到分享,在平等的交流中认识和发现自我的能力,成为有信心有能力的家长。
樊彭宇妈妈:他每次做作业很拖拉,写到10点还做不完,想揍他一顿,最后还是忍了,深呼吸一下,让自己静下来再跟他说。
顾庆爸爸:顾庆太淘气了,在家里是棍不离手,吃饭的时候也坐不住。我就对他说,你好好地吃完饭,晚上我给你讲故事。我知道他最喜欢听故事,就利用这一招让他好好吃饭。
魏清甜妈妈:我经常对甜甜说“你真棒”,她很高兴。孩子,只要多关心,说几句“你真棒”比什么都好,这样也能给她信心,她学得也快。
你们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你发现他们有哪些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家庭教育影响深远
你身边孩子的某些行为是不是有着家庭的影子?和他们的父母的行为是不是有几分相似?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行为
四环游戏小组每天的活动仅两三个小时,孩子更多的时间是和父母在一起。郭潇雨家是卖包子的,父母很热情。每次有孩子去她家,她爸妈总是会拿包子给孩子们吃,这无形中影响了郭潇雨。她也常常把自己好吃的东西分给同伴们,哪怕只有一个苹果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家庭是伴随着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终身环境。父母与孩子的血缘关系及情感联系是天然的、密切的和持久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这种影响是终生的。这使得家庭比机构更具有教育孩子的优势,影响力更大。曾经有研究指出,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力接近70%,而学校对孩子的影响力只有30%。
今天下午,我带王团结去长椿街办事。办完事正要往回赶,他说:“你不是说要吃麦当劳吗?”我一想,哦,对了,可我急着要回来。后来想一想,去吧!(提前说好了要去吃的)家长也要讲信用,不能说谎。
吃完的时候,他说妈妈,我去倒垃圾(因为每次吃完麦当劳,我就让他主动去倒垃圾)。然后,他端着盘子去找垃圾桶,服务员看见忙接过去,看着我家孩子,(可能是快餐店很少有人去倒的),团结转过身子的时候,她说:“谢谢你,小朋友。”团结就说:“不客气。”我想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教育我们大人,你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会让人很感动!
——四环游戏小组家长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王团结妈妈对孩子的教育,使孩子形成了讲文明的习惯,不用父母提醒就能自觉地去倒垃圾。这个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蔡元培曾经说过,“幼年受于家庭的教训,虽薄物细故,往往终其身而不忘”。
6。团结起来力量大
一个家长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许许多多个家长团结起来,一起为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想办法。人人参与,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拉动教育的大车往前行驶。另一方面,家长对育儿方面的认识和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家长很有办法,有的家长则拿孩子没辙,大家凝聚起来,相互之间出主意支招、彼此影响。有时家长之间的带动作用,远比老师说的话管用得多,因为他们有实际的例子,更让人信服。
[案例]2009年7月29日多云
看了大家的交流日记,深有同感,每个孩子的成长对家长都是一种惊喜。自从张阳进了游戏小组,进步有目共睹,从以前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画画、写字、数数等等,让我们是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只要正确引导,能学到好多东西。就拿张阳来说吧,有一次,他妈妈给他借了三本书,其中有一本是看图识字,他拿着书问我,“爸,这个字念什么?”我拿过书看了一眼,就问他,下面画的是一幅什么画,他告诉我:“一个太阳。”我就告诉他:“这个字就是太阳的太,后面是太阳的阳,跟你的名字是一样的,你不认识吗?”他告诉我:“知道了。”接着后面的字看完图以后都能认出来,还到处告诉别的小朋友。时间长了,不看图也能认出这些字,其实有好多事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学会了。家长只要好好地引导,他们都能学习并改掉不好的习惯。现在游戏小组停课了,孩子没地方玩了,安全就成了一个问题。前几天,张阳把头摔破了,希望家长们多注意自己孩子的安全问题。
还是希望游戏小组早日开课,给孩子一个游戏的天地,还孩子一个健康的乐园。
——张阳爸爸
张阳爸爸看到了其他家长的育儿日志,感触于自己孩子的变化,于是第一次提笔在育儿日志中记录下了自己的感受和孩子生活的点滴。在这个过程中,张阳爸爸不自觉地把精力从摊位转移出一部分给自己和儿子的生活。这个变化,恰恰是受到家长群体的影响。不仅如此,他还提醒其他家长孩子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相信其他家长看到之后,也会深以为然。
小结
孩子每天与家长生活在一起,家长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的一举一动,知道孩子的性格,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不留痕迹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让孩子整理自己的物品、一起外出时看到什么就和孩子说说,真是随时随地都在静悄悄地开展教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的,孩子吸收了父母的行为方式、道德观念,这些无一不在影响着他日后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