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标题也可以省略制发单位的名称。如《会计人员职责条例》。
(二)落款
规章制度必须注明制定或颁布的具体时间,以便于贯彻落实。落款置于标题的下面,标明发布机关和发布日期。有些重要的章程、条例,在落款中还需标出经过某种会议通过,何时批准。如《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7年10月21日通过)。
(三)正文
正文一般分章分款写,可分为条款式和分章列款式两种类型。条款式是指把规章制度的内容逐条,逐项地分别写出来。分章列款式则是把全文分成若干章节,每章又分为若干条,每条又再分为若干项,各章、项的序数不分章单排,而是按着整个顺序编排。如某《条例》第一章包括四条,第二章的第一条不能写作“第一条”,而应接着第一章的第四条写做“第五条”,依此类推。
正文结构一般由“总则”、“分则”、“附则”三部分组成。
1。总则(开头)
一般内容比较复杂的法规,第一章常常标出“总则”,其主要是简要说明制定本规章制度的目的和总的要求。章程则标“总纲”,说明该组织的性质、宗旨、任务等带有根本性的内容。总则或总纲之后可再分出若干条来写。当然,一般比较简单的规章制度,开头部分大都不标出“总则”或“总纲”,只是作为开头的一个自然段,或直接列为第一条。开头部分的末尾,常用“特制定本办法”等习惯用语。
2。分则(主体)
分则主要应写明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都是由若干章、节和条款组成的。有的先标出“分则”,再分章列条写,有的则不标出“分则”,而直接分章列条写。各章、条要根据其内容,按逻辑关系先后排列(先重后轻,先原则后一般)。
3。附则(结尾)
如果上文用了“总则”、“分则”,这一部分就要标明“附则”。也可用最后几条作为结尾部分。附则主要规定本规章制度的执行时间;宣布原有的与这个文件相抵触的规定同时作废;写明修改、补充、解释权,以及对违反规定者的处理规则等。
四、规章制度的写作要点
1。体式要规范
写作要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公文写作一般不使用口语、方言或俗语,应使行文庄重;常适当地使用一些文言词语或成语,文白相济,更显简洁凝练、严肃郑重。
2。用语要简洁
广泛使用公文专用语,如开端用语、称谓用语、祈请用语、经办用语、征询用语、表态用语、承启用语、结尾用语,都有沿习下来的一些文言词语。使用这些专用语,能够大大增强公文文体的庄重色彩。
3。内容要求严密,使表述更为确切严谨
如表目的、原因,表依据、方式,表对象、范围,表时间、处所的一些介词常在公文中使用而一般文章则较少采用。
【例文】
预算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的预算管理,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
第二章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
第六条公司建立由各预算责任部门、预算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构成的三级预算管理体系。
……
第三章预算管理的范围与内容
第十三条公司所有涉及价值形式的经营管理活动,都应纳入预算管理,明确预算目标,实现预算控制。
……
第四章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第十九条公司预算编制的主要依据:
……
第五章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第二十二条公司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即具有指令性,各预算责任部门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