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自考真题 > 五学前儿童成长档案袋的创建方法(第2页)

五学前儿童成长档案袋的创建方法(第2页)

把孩子经历的一次特殊的家庭旅行或者拜访记录下来;

把家长日常接送孩子的照片拍下来;

把家长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外出活动的照片和逸事记录下来。

成长档案中的这些记录资料,认可了家庭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增进家园关系,而且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

4。发展里程碑

将孩子每天在教室里的所作所为与发展里程碑相联系,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班上孩子所做的事情。通过用逸事、照片和作品记录孩子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化,使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孩子在各个领域里知道的和能做的事,较为容易地确定每个孩子的发展强项和延迟发展的领域,经过深思熟虑后为孩子制订下一步活动计划,也可以向家长说明孩子正在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以及他们是如何进步的。

为婴儿和学步儿记录发展里程碑时,我们应该关注以下七个发展领域:①对他人的兴趣。②自我意识的展示。③大肌肉的发展。④小肌肉的发展。⑤交流。⑥有目的的行动和使用工具。⑦感觉的表达。

幼儿按年龄段可以分为3岁、4岁、5岁,在为幼儿记录发展里程碑时,我们应该关注以下七个发展领域:①思考、推理以及问题的解决。②情感以及社会性的发展。③大肌肉的发展。④小肌肉的发展。⑤语言和交流。⑥阅读和书写的发展。⑦创造性的发展。

在每一个发展领域里都有孩子将要展示的特定态度、行为和技能,我们应该用文字描述和照片记录来反映孩子正在做的与发展里程碑相关的事情。

(三)聚焦式成长档案资料收集表

以下是喜好、朋友、家庭收集表以及发展里程碑收集表的样例。

续表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实物研究法的含义、特点、价值、程序、不同研究者对实物类别的划分以及对实物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实物研究应注意的问题等。为了便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本章节中还特别介绍了国外学者的有关实践研究成果,包括学前儿童绘画作品的一些分析方法、聚焦式学前儿童成长档案袋的建立方法,并从“喜好”、“朋友”、“家庭”、“发展里程碑”四个纬度为学生提供了简便、易行、实用的实物资料收集表格,以增强理论知识的可操作性。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实物研究为我们更深入地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

2。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实物?

3。如何建立和使用聚焦式学前儿童成长档案袋?

4。收集幼儿园中教师用于与家长交流的实物资料,如给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等,分析教师与家长交流的方式、主题、内容等,写一份实物研究报告。

5。收集不同幼儿园的学前儿童成长档案实物,分析各个幼儿园的儿童成长档案的记录形式、记录特点、存在问题等,写一份研究报告。

阅读导航

学前儿童成长档案的建立是一项相当繁杂的工作,为此很多研究者都努力寻找一种适用的、可行的成长档案建立方法,美国学者伊·格朗伦和贝夫·英吉儿所著的《聚焦式幼儿成长档案》一书,就是关于这项工作的一个研究成果。

这是一本非常出色的、融理论知识阐释与具体操作说明于一体的书。它巧妙地将物证的收集框架聚焦在孩子的喜好、朋友、家庭以及发展里程碑四个纬度上,结合具体案例,完整细致地说明了聚焦式成长档案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与需要注意的问题,相信正是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当下所迫切需要的。

[1]邱学青:《对一名边缘儿童绘画作品的分析》,4~26页,幼儿教育,2008(2)。

[2]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150~151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162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162~173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189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25页,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伊·格朗伦,贝夫·英吉儿:《聚焦式幼儿成长档案》,4~26页,169~171页,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