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一、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由于研究的目的、内容、研究方法论不同,研究者采用的研究路径与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论哪种,一般都包括以下基本的研究步骤。
(一)选择与确定课题
课题,即研究的题目,是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确立的研究的问题。课题反映着研究的价值,引导着研究的方向,决定着研究的质量。不论哪种类型的研究,都要从选择与确定课题开始。
课题的选择与确定是一个由初步意愿到思路明晰的过程。研究者可以从理论或实践入手,首先结合研究者的兴趣通过研读主管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学习教育理论或对教育实践进行观察与思考等途径初步选择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再通过查阅教育文献、分析研究的主客观条件,逐步缩小课题范围,确定出有研究价值、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有研究可行性的课题。
一般来说,初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和大多数学前教师应选择那些范围较窄而且比较具体的课题。至于大的研究课题则须由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人和专门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去研究或者去组织有关人员合力攻关。
例如,有研究者通过学习学前教育理论、反思当前儿童民间游戏研究现状发现:
儿童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文化形成和价值观定位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愈演愈烈,儿童游戏的种类、场地和时间在不断减少。当代儿童尤其是城市儿童的游戏,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扭曲儿童纯真天性、背离儿童原本生活和疏远大自然的危险倾向。
国内儿童游戏研究主要由幼儿教育界针对幼儿园内儿童游戏的研究和民俗学针对儿童民间游戏的研究两部分构成。心理学界、教育学界、文化人类学界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也有对儿童游戏和儿童民间游戏的研究,但尚未形成自己的系统和规模。
传统的儿童民间游戏大多符合儿童天性并贴近大自然,有益于儿童发展和教育,特别需要从儿童真实的生活背景出发,把握儿童民间游戏的性质和现实,从而真正探讨出它们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但我国目前的儿童游戏研究者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真正深入农村、山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作案例调查和参与观察的并不多。
针对此,研究者拟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采用文献法、田野工作和访谈法、文化人类学的比较方法,对彝族儿童民间游戏进行系统考察和探讨,于是提出了“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研究”的研究课题[15]。
(二)查阅文献
文献即记载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与学前教育研究有关的教育文献主要分布于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类、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之中,通过与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研究人员、学者进行交谈、交流,也可以获取相关研究信息。
学前教育研究中研究选择与确定课题之后就要查阅与本题有关的重要文献。通过查阅文献可以使研究者了解该课题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研究课题的依据,确立研究的范围、思路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保证研究成果有更新的高度。
查阅文献有多种方法,为节省时间与精力,研究者可首先查索引、看文摘、阅读文献综述,然后按图索骥从中查找与自己研究有关的重要资料,并于读后作出摘要或记录,最后写出文献综述。
例如,“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研究”查阅文献情况:
研究者收集和参考了一些史书典籍,如国外的柏拉图(Plato)、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等人的有关著作,国内的四书五经、《史记》、《汉书》、《西南彝志》等,力图从中梳理出古人对游戏的记载和描述,为当代儿童游戏研究奠定一个史学基础,这是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特点。
另外,深入彝族居住地区,在当地民族文化研究机构和当地教育局的帮助下,收集了有关县志和民族志、文化研究方面的内部杂志、研究材料以及教育方面的档案文件资料。
在当代文献方面,研究者查阅了有关彝族文化和儿童游戏的书籍,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了很多有关儿童游戏的研究资料。
经过两年多的专项收集,加上从上述数据库下载的有关文章,至撰写研究论文时,研究者手头有关儿童游戏的中英文的论文和书籍有近300篇(册)。研究者对这些书籍和文章进行了初步的阅读、分析和整理,将其分为:综合类、游戏的理论探讨、游戏的哲学和文学探讨、少数民族游戏、民间游戏的理论探讨、游戏的实验研究、儿童游戏实例、儿歌研究和英文儿童游戏研究文献九大类。[16]
(三)制订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是在对教育研究进行设计的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和对各项工作的总体安排。它是指导实施教育研究的蓝图,对课题研究起着导向、调控与激励的作用。
研究者制订的研究计划应主要包括研究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工作方案等。在总计划之下,对于某项或某一方面的工作还可制订更详细的具体工作计划。
在研究工作开始后,研究者也许会发现原计划某些地方不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对原定计划进行某些调整。这时一方面要尽量尊重原定计划;另一方面也要从实际出发,把计划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