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艺术欣赏图片大全 > 二电影语言(第1页)

二电影语言(第1页)

二、电影语言

电影作为一种媒介手段及其表现力的发展史,自诞生之初就成为了一种视听语言的历史,犹如自然语言的媒介是语音,文字的媒介是痕迹,而电影语言的媒介是声音与连续影像形成的联合体。

与一般语言不同,电影语言是一种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以直观、具体、鲜明的形象传达含义的艺术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镜头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参与镜头画面创造的表演、场景、照明、色彩、化装、服装等都在构成特殊的电影语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由摄影机的运动和不同镜头的组接(剪辑)所产生的蒙太奇不仅形成了银幕形象的构成法则,也完善了电影语言的独特语法修辞规律。总体上电影语言可简化为两大方面构成:一方面是“镜头”;另一方面是“剪辑”。

镜头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它是电影的原材料,是构建整部电影的基石。当代主流电影中的镜头数量一部往往多达几千个镜头,这些原材料必须经过复杂的剪辑处理,才能成为一部完整的电影。

图5-1-1电影剪辑师沃尔特·默奇

剪辑就是在这几千个镜头要逐个挑选,把哪一个镜头剪开、哪一个镜头进行组接,排列、组合的可能性有无限种。剪辑师(图5-1-1)正是在这无数种可能与走通的路径中,发现一条理想的“道路”。显然,可供操作的素材越多,这些路径相互交错使得可能性更加复杂。

实际上,剪辑是电影的再创作,是一个探索的历程。好莱坞剪辑大师沃尔特·默奇曾被邀请到澳大利亚悉尼的光谱影业公司(SpectrumFilms)做一个关于电影剪辑的讲座,他对剪辑师的作用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存储在DNA的信息可以被看成未经剪辑的电影素材,而那个改变DNA神秘编码的排列次序的就是剪辑师!这就是DNA的特异性导致了质的不同,相同的电影素材,经过不同的剪辑师剪辑,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总之,镜头是电影语言的最小单元,剪辑是电影语言最外在的表现形式。如果说镜头是电影与观众交流的“词汇”,那么剪辑就是把镜头组接起来构成影片的“语法”,两者都是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缺一不可。

从电影诞生到电影语言的日臻发展成熟,成为叙述故事和传达思想的艺术手段,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期间美国电影大师格林菲斯、苏联电影理论家爱森斯坦、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让·米特里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蒙太奇是将镜头等元素进行组装的规则,是一种影视语言或符号系统中的修辞手法。因此,电影语言的核心是蒙太奇(剪辑的概念和蒙太奇接近,但范畴更窄)。广义的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电影从剧作开始直至作品完成,这整个过程中艺术家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毫无异议,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

(一)镜头——电影语言的最小单位

约一百年前,电影史上第一位电影大师格林菲斯预言:电影在未来将成为新的世界语言,大凡能看者都能够理解。

如今预言成真,这门语言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全世界的观众通过DVD、电影院、互联网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影片,因为电影可以将历史、信仰、态度、欲望和梦想铭记在他们创造的影像里。

研究这门语言,我们从它最小的单位——镜头入手,每个镜头犹如形象的电影语汇,可以把每个镜头的内容转化成视觉语言的形式。

据马尔丹的《电影语言》的说法,镜头的定义是指前期拍摄时从开机至停机的过程所拍摄的连续画面;或者在后期制作中,两个剪辑点之间的一段连续、完整的有效画面。

从现代电影的制作方式来看,镜头的定义如果单单是从前期拍摄来考虑,已经不一定合理。例如,数字技术的出现,前期拍摄的几个镜头,在后期进行处理可以合成一个新的镜头。所以前期所拍摄的镜头不一定就是一个完整镜头,很可能只是一个镜头的一部分。所以关于镜头的定义从后期剪辑的角度来考虑更为严谨。

镜头的本质特征如下:

首先,镜头是具有客观再现性。这种特性和电影的本体特征是一样的。镜头的画面是通过透镜成像出来的,摄影取得的影像具有自然的属性,它产生于被摄物的本体,它就是这件实物的原型。在巴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中提出关于电影本性的核心命题: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因此,电影再现事物原貌的独特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

其次,镜头具有时空性。即镜头在时间上展现空间,空间中延续时间,两者不可分离。时间和空间是电影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其卓越的影响力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电影是最完整地控制空间的艺术,如马尔丹所言:“我们的想象还从来没有被带进如电影的空间那样,呈现出一个如此令人眼花缭乱的空间中,其间,不断地出现着特写镜头、全景镜头、俯拍镜头、仰拍镜头……”除了空间之外,电影也是时间的艺术,这犹如音乐艺术,在时间与节奏中体现它自身的韵律。

最后,镜头具有运动特性。运动是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特征。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一书中说:“运动是电影画面最独特、最重要的特征。”正是因为电影具有其他艺术所不具备的展现运动的手段和优势,因而它才能从众多艺术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魅力无穷的现代艺术。这门艺术是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其运动性包括两个基本层面的内容:(1)银幕框内被拍摄对象(人和物)的运动。画面中的人和物的运动是电影最基本的运动方式,电影自始至终都是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并且依靠运动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和情感。(2)摄影机的运动。摄影机运动是有别于戏剧、舞蹈等艺术动态艺术重要特征,也是场面调度和电影语言的重要表现手段。

镜头在早期的电影语言中,含义相对单一。马尔丹认为:“单个镜头只是展示,没有论证”。所以一组镜头经过排列组合,才能形成相对完整的意思。当然,电影语言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并诞生出来的长镜头调度是可以传达相对完整的意思,那属于另外一种情况。因此,镜头这个最小单元很重要,在电影语言中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单元”,才能组建成相对完整的“蒙太奇句子”,故爱森斯坦言:“镜头是蒙太奇的基石”。

最早的电影如《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1895)(图5-1-2,图5-1-3)。这些电影以固定视点、单镜头的方式纪录生活。一部电影其实就是一个场景、一个机位、一个镜头所构成,那时还没有具体镜头的概念,都是以场景为单位。到了电影大师格林菲斯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他明确提出了镜头的概念,把镜头当做电影的最小单元,为电影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图5-1-2电影《火车进站》(1)

图5-1-3电影《工厂大门》

镜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单位,因为在制作整个电影的过程中,每个镜头都与整个电影的情绪、场面调度等密不可分,场面调度犹如为影像加入了材料,并且安排布景、灯光、服装、人物走位等,每个镜头的拍摄方法、景别大小、是否运动、镜头的时间长度等都有特定的含义与作用。

(二)剪辑——电影语言的表现形式

昆汀·塔伦蒂诺说:“很久以前,电影没有剪辑。当电影这个新生儿,横空出世给观众的冲击波过后,人们对电影的未来并不看好,直到有一天‘剪辑’出现……”

1。早期的剪辑和电影语言的雏形

19世纪末,在电影诞生之初,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图5-1-4)拍摄的电影,是将摄影机固定在某个位置、将整卷胶片连续不停地拍摄完,就是一部电影。如《火车进站》(图5-1-5)、《工厂大门》(1895)等。电影的长度不到2分钟,以固定视点、单镜头的方式纪录生活,是生活场景的“复制”。一部电影其实就是由一个场景、一个机位、一个镜头所构成,那时还没有具体镜头的概念,都是以场景为单位,更没有什么剪辑可言。

图5-1-4卢米埃尔兄弟

图5-1-5电影《火车进站》(2)

1908年,美国的格林菲斯进入到电影领域,他在电影语言领域的发展史堪称划时代的人物,他在前人累积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探索:明确地把镜头作为电影的最小单元,并且不同镜头具有不同的景别大小;把动作镜头进行分切,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剪辑,并且开创了好莱坞连续性剪辑的先河;电影中采用并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两条线的叙事方式,使电影语言的雏形已经形成。

在格林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积累了10年的剪辑技巧体现在一部片子里,不仅突然间有了特写,还有了闪回(图5-1-6)、并行(图5-1-7)的事件,有了各种方法让观众集中注意力,为日后电影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图5-1-6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中的闪回

图5-1-7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中的并行

格林菲斯开始将一个动作分切成不同的镜头拍摄,并且在多人的场景中将画面分割为不同空间大小的镜头,如分切个人的反应镜头和特写镜头,将空间进行分割与组合;同时摄影机可以改变机位和角度,众多的分镜头和视点的变化给观众带来很强烈的视觉感受。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