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艺术欣赏图片大全 >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欣赏(第3页)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欣赏(第3页)

“纳孜尔库姆”:表演性男子舞蹈。以双人对舞为主,带有竞技性。流传于新疆吐鲁番、鄯善、托克逊等地区,是婚礼、喜庆或麦西来甫中最精彩的节目,各地多有半职业性的纳孜尔库姆艺人。技巧动作有跳蹲、跳转、动肩转等,舞者互以高难动作压倒对方,在观众有节奏的呼喊声中献艺表演。伴奏乐器为:艾捷克、弹拨尔、热瓦甫、手鼓、唢呐、铁鼓等。

“盘子舞”:表演性道具舞蹈。流行于新疆库车、喀什、伊犁、乌鲁木齐、麦盖提等地。用弦乐伴奏,节奏为拍,有专用曲调。由女子单人表演。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持一盘子,指夹竹筷,和着音乐,边打边舞,并在头上顶一盛水的碗,以增加难度。麦盖提县的盘子舞,由男艺人表演,嘴内叼长把木勺,随舞击打碗。盘子舞的步法与舞姿,多来自赛乃姆。

“手鼓舞”:表演性舞蹈。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舞蹈形式,开始流传在南北疆各地民间,后发展成为舞台节目。表演多由一女子在手鼓的伴奏下进行。舞蹈的特点是动作敏捷、节奏多变,多用高难度的旋转与腰部技巧。

其他表演性舞蹈:用道具的有击石舞、萨巴耶(铁环)舞、灯舞等。模拟性的舞蹈有:山羊舞、老虎舞、骆驼舞等。这些舞蹈形式也多在麦西来甫中进行。

2。名舞欣赏

●《掀起你的盖头来》

维吾尔族群舞《掀起你的盖头来》由靳苗苗编导,由北京舞蹈学院2002级表演专业学生首演。舞蹈编导充分地借鉴了维吾尔族舞蹈热情奔放、优美挺拔等特点,并从中加入现代舞蹈的创作手法,从而使整个舞蹈更加开朗、热情、奔放,充满了幽默的欢快气氛。

《掀起你的盖头来》这个舞蹈表现了一群热情奔放的年轻男女们在一起欢快地舞蹈娱乐、相互表达爱慕的场景。音乐响起,一群开朗活泼的男子追逐着场中唯一的女子,他们通过各种办法来引起那美丽女子的注意,他们或逗或跳,整个场面异常热闹,此时美丽的女子却悄悄地跑掉了。再一段音乐又响起来,这次美丽的姑娘却带来了更多的姐妹,这引来场中男子们的疑惑和惊讶,随之男子也更加兴奋起来,他们追逐着自己喜欢的女孩,使出浑身解数讨好女孩子们。音乐停止,有节奏的鼓声响起,男子间相互比拼,尽可能地向女子展示自己的本领,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他们的相互比拼也使整个场面达到了顶峰,气氛也更加热烈。音乐响起,在愉快的聚会及一番激烈较量比拼之后,一些人逐渐找到自己中意的人儿。整个舞蹈音乐欢快优美、旋律朗朗上口,节奏也清晰明了,舞蹈编导充分借鉴了新疆舞蹈的动律特点,采用丰富多变的舞姿和高超的技巧,使整个舞蹈更有艺术性与欣赏性。表演者通过轻巧优美的舞姿、夸张搞笑的表情,以及极具生活化的动作场景,充分表现出年轻人在一起时那种欢快、喜庆、幽默的氛围。

这个舞蹈与以往的新疆舞比起来,除了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特色以外,表现手法更加现代一些,整个舞蹈的气氛、场景都更加新颖独特。舞蹈采用男子群舞、女子群舞、男女群舞及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等多种表现手法,既有群舞也有个人技巧展示,甚至舞蹈中也出现了斗舞、比赛的形式。整个舞蹈把维吾尔族民俗文化生活充分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们真正地融入到舞蹈当中。

(五)朝鲜族舞蹈欣赏

1。朝鲜族舞蹈概述

图3-2-8朝鲜族舞蹈

朝鲜族是从事水田种植的古老民族,其民间舞蹈具有农耕劳动的特征,它是在三韩及朝鲜半岛的传统农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后又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定环境中,育成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的舞蹈。朝鲜族历来受汉族儒家“中庸”思想影响,因而朝鲜族舞蹈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动作多为即兴性的,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动律优美、典雅、细腻、柔和而悠长,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动中有静、柔中带刚的舞步恰似轻灵高雅的白鹤展翅,又似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宕,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见图3-2-8)。

“对称”关系是朝鲜舞蹈中文化的重要体现。其一,从动作上看,朝鲜族舞蹈动作多是圆形的。手臂是圆形的,身体是圆形的,路线也是圆形运动,因此不管是静态造型还是动态运动轨迹都体现出这种完美的对称方式。例如,朝鲜族舞蹈中的典型动作“划圆手”,即是由小臂带动经手腕到指尖的划圆动作。又如“翻摊扛手”:双手交替做扛顶手时,两只手运动路线是对称的,一只手顶起后向下落,另一只手抽起向上,顶起的手由手心向上转至手心向下,而抽起的手则手心向下转至手心向上,最后落于横开手位时已经变化为一阴一阳相互平衡的状态。其二,从舞蹈形态角度看,朝鲜舞蹈在形态上体现为围、拧、含、曲、圆,主要的动作部位在上肢,而上肢的基本形态又主要体现在手臂、手位上。然而,不论是折臂行,还是各种手位,也都具有上述的“对称”关系。在舞蹈中体现为一种整齐、沉静、稳重、和谐之美感。其三,从表演形式上,特别是气息运用上,朝鲜舞蹈也体现出“对称”关系。气息运用是朝鲜舞蹈表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动律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式,经由呼吸方法及气息运用达成的。每种节奏都有其特定的鼓点和击鼓方法,亦有与其特点相应的舞蹈动作,而且要求舞者的呼吸必须与节奏相吻合。

朝鲜族舞蹈的主要形式有农乐舞、假面舞、剑舞、长鼓舞、扁鼓舞、扇舞、拍板舞等。其中著名的民间舞蹈有:欢快喜庆丰收的《农乐舞》、身挎长鼓抒情柔美的《长鼓舞》、代表了朝鲜族民间舞蹈艺术精华的《僧舞》。

2。名舞欣赏

●《扇骨》

《扇骨》由张晓梅编导,罗莹表演,曾获得第七届“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民间舞青年组创作金奖、表演金奖两项大奖。

《扇骨》以朝鲜族传统的说唱艺术“潘索里”为创作原型,结合朝鲜族“闲良舞”中的小生形象,以韩国宗教舞蹈为动作元素,表达了东方女子那种一身傲骨、坚忍不拔、含而不露的内敛气质。

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低沉而苍凉的筚篥音乐声中,一个朝鲜族女子背坐于台上,仅仅是背影也透出了一个刚毅的性格写照。音乐转换为鼓声,颇具力度的开扇合扇强化了演员肃穆的表情,仿佛是在进行一个庄严的仪式。仅仅是几次姿态转换中的开扇合扇,却一下将人物的性格展示出来。

第二部分,铿锵有力的说唱合着抑扬顿挫的鼓点,演员气定神闲、韵味十足的表演中,扇子好像被赋予了生命,能屈能伸,能沉默能诉说,“一开一合之中,浸透世态炎凉;亦张亦弛之外,哪顾南北东西。”舞者的动作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每一次大的跳跃、流动、旋转中却依然从容不迫,将朝鲜族舞蹈含蓄深沉的“气韵流向”演绎出了一个英气十足的人物形象。

第三部分,鼓点越来越急促,演员的动作也继续放大,似乎是回忆起以往经历的风风雨雨,却始终用一种沉静的微笑来面对过往。结尾斩钉截铁地推扇而坐,呼应作品开始的造型,也圆满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刻画。

朝鲜族女子舞蹈一般展现的风格优雅而深沉,韵律细腻而含蓄。而《扇骨》的编导张晓梅却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给观众展现了一位举手投足间都透着坚韧、刚烈的朝鲜女子的人生与情感。张晓梅并非一个职业编导,而是一个常年教学的朝鲜族民间舞教师,但做出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她说:“对于我们这一级,也就是初学乍练的编导来说,创作这样一件作品是十分不容易的。对于一个职业编导,也许他一次比赛可以创作出几个好的作品,可以很敏感地捕捉到舞蹈素材,而我则需要很长时间的累积过程。其实创作《扇骨》并非就是为了比赛,只是这么多年来与朝鲜舞的磨合,我觉得我想做点什么了。”作品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编导亲自体会、经过多次揣摩之后才最终确定下来。作品最初的名字叫《师父的魂灵》后来又改为《师恩》,一次偶然的机会,编导张晓梅和潘志涛教授聊天时,潘教授提出:“这个舞蹈不如叫《扇骨》?”从作品最初的名字、其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以及编导在创作的过程中所投入的情感和心血看来,或许编导是以此剧目来怀念一位仙逝的恩师吧。

1。傣族舞蹈概述

居住在山川秀丽的西双版纳中的傣族人民,同时也是最早的稻作民族之一,他们用泼水节这样的特殊形式表达着对水的深厚感情。这种丰富多彩的民族性格,同样孕育了繁多的舞蹈种类。除了比较熟悉的孔雀舞这样的表演性舞蹈,还包括祭祀性舞蹈、武术性舞蹈等形式多样的舞蹈种类。这些舞蹈大多婀娜多姿,节奏缓慢,但也有轻快明朗的舞蹈。

傣族舞蹈的特点:动作大多婀娜多姿,节奏较为平缓,但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傣族舞蹈那以特有的屈伸动律而形成的手、脚、身体“三道弯”的造型特点,以及刚柔相济、动静配合等特有的表演风格,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傣族舞蹈既有潇洒轻盈的斗笠舞,也有充满阳刚之气的象脚鼓舞、刀舞、拳舞等。在孔雀舞的表演中,时而节奏缓慢单一,动作舒展,感情内在含蓄,时而节奏快速多变,动作灵活跳跃,感情狂放而豪爽。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流行面也很广,并各有特点。

代表性节目总的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和祭祀性三大类。表演性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鱼舞”、“蝴蝶舞”、“篾帽舞”等。孔雀舞在傣族舞蹈中是最具特点的表演性舞蹈,在德宏地区、西双版纳地区及景谷、孟连、耿马等县都有流传。孔雀舞,在德宏傣语为“嘎洛永”,在西双版纳傣语为“凡糯永”。“嘎”和“凡”都是跳或舞之意;“洛永”和“糯永”都是“孔雀”之意。表演时,舞者头戴宝塔形金冠及面具,身背孔雀架子道具,以象脚鼓、镲等乐器伴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及歌舞剧的表演。

“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有丰富多样的手形动作和跳、转等技巧。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2。名舞欣赏

●《孔雀飞来》

《孔雀飞来》由田露编导,2000年由徐萌首演于北京,荣获2002年第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表演铜奖;2003年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优秀剧目奖。

作品采用龚琳娜的同名歌曲《孔雀飞来》为伴奏音乐,营造了一幅清新、优美的意境:一只美丽的孔雀行走在风景秀丽的傣家村寨,它步伐轻快,或驻足观望,或随风起舞,给傣族人民带来了幸福,带来了祥和。

在《孔雀飞来》之前,由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傣族女子独舞《雀之灵》早已深入人心,又有《孔雀舞》等傣族舞蹈剧目,但《雀之灵》是对傣族神鸟孔雀的一种“灵性”的感悟,当中较少用到傣族传统的舞蹈动律,《孔雀舞》重在对孔雀形态的模仿。而《孔雀飞来》则既有孔雀的灵性,又不仅仅是单纯的形态再现,作品抓住了孔雀的“昂首”、“振翅”、“漫步”等形态特征,将傣族传统动律融入其中,塑造了一只“活泼”的“年轻”孔雀形象。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