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欧洲电影
(一)法国电影
1。法国电影概述
法国是世界电影的诞生地,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制作出人类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1902年,电影技术、电影市场的探索者乔治·梅丽爱制作了《月球旅行记》,第一次把特技、科幻应用于电影制作。20世纪20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人提出:“法国电影必须是真正的电影,法国电影必须是法国的电影。”20世纪30年代后,法国涌现了许多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人,包括雷内·克莱尔、让·维果、马塞尔·卡内尔、让·雷诺阿。20世纪50年代末,在塞纳河畔掀起了一场“新浪潮”电影运动。1958—1962年间,法国大约200位新人推出自己的电影处女作。新浪潮电影的艺术特征为:内容上,有强烈的“个人气质”;美学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纪实性风格;在拍片方法上,主张即兴创作。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当代电影趋于平稳,法国电影基于其深厚的传统,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本国影片在国内电影市场上占优势的唯一西欧国家。新的人才不断出现,给法国影坛带来了勃勃生机。
图5-3-3《放牛班的春天》海报
2。电影名作欣赏
●《放牛班的春天》(见图5-3-3)
英文名:TheChoir
中文名:放牛班的春天
制片:雅克·贝汉
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编剧:GeesChaperot
上映时间:2004年
欣赏:
(1)主题思想:表现爱与音乐的力量,童年梦想的价值所在。马修用真诚的爱与音乐治疗孩子们的心灵创伤,唤起他们的纯真天性,还原了他们的快乐童年。在合唱团中他为每个孩子都安排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使他们发现了新的自我,从而真正进入了马修的音乐世界,在音乐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自我实现”。
(2)“放牛班的春天”的含义
马修用真诚的爱改写了“池塘之底”的孩子们原本灰色的童年记忆,留下了一串歌声与欢笑。孩子们惊奇地看到了“池塘之底”的阳光,盼来了“放牛班的春天”。
●《这个杀手不太冷》
英文名:Leon
中文名:这个杀手不太冷
编剧、导演:吕克·贝松
上映时间:1994年9月14日
欣赏:
(1)对里昂中弹场景的处理:导演采用了慢动作、消音的方法,观众看见的是眉心慢慢扩大的血斑,直至倒地,他的脚步从未迟疑过,一直向着光明的出口迈进;他想脱离这黑暗的世界,即使这种想法只是一个苍白的奢望,他的死,换来玛蒂达的生,所以他的死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2)对片中里昂的绿色盆景:无根的兰花,不吵不闹,永远灿烂,所以里昂喜欢它,是他最好的朋友。兰花虽然是无根的,可它充当了里昂的根。在里昂纯洁的心底,也有着对灿烂的永恒向往。
(二)英国电影
1。英国电影概述
1895年,英国人B。艾克里斯发明了“动力灯”,拍摄了埃普瑟姆地方的赛马、牛津和剑桥两校划艇比赛、基尔运河通航典礼。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新闻纪录片,但当时没有放映机,没能及时映出。R。W。保罗1896年3月26日在奥林比亚大厅里为观众作了电影的首次商业性映出,上映的节目是他自己拍摄的《多佛海的狂浪》。后来,保罗摄制了许多喜剧短片,其中有《大兵求爱记》,可放映一分钟。保罗在索思盖特还建造了制片车间,配备了特技效果的设施。
对英国早期电影最有影响的是布赖顿的几位摄影师,其中有E。柯林斯、A。G。史密斯、J。威廉森等,这几位电影先驱,后来被人称为“布赖顿学派”。他们最早采用了两次曝光、移动摄影、叠印、全景、倒拍、停拍等技巧。早期英国电影除纪录片和故事片外,还出现了风景片,如G。潘廷格的《罗伯特·斯科特漫游南极》(1913),颇受欢迎。20世纪30年代,英国电影出现了短期的繁荣景象,每年影片生产量为150~200部,故事片的复兴同出身于匈牙利的制片家亚历山大·柯达大有关系,他于1933年定居英国,创办伦敦电影制片厂以后,摄制了一批成功的影片,其中以《亨利八世的私生活》(即《英宫艳史》,1933)为最。他用新的观点处理历史题材,提出社会出路问题,迎合观众的民主思想,取得很大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电影业无法正常生产,大部分电影界人才被征入伍,故事片生产从1940年的108部下降到1942年的46部。但观众反而有增无减,影片的票房收入直线上升。“二战”期间,英国邮政总局的电影机构被新闻部合并,成为皇家电影机构,给了纪录片工作者施展才干的良机,他们拍出了一批优秀的纪录片。从20世纪5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由巴尔康主持的“伊灵喜剧影片”。伊灵是制片厂名,位于伦敦西郊。伊灵喜剧表现实际生活,敢于打破常规,描绘反对官僚主义的人物的各种遭遇,以新眼光观察生活,温和地批判贵族阶层和人情风俗的繁文缛节。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电影举步维艰,为了抵制美国影片的大举入侵,英国电影人以自己的努力,尝试着不同的电影风格,来打破好莱坞对市场的垄断。在这个挑战中,以从英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汲取素材的遗产电影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瞩目。而这一流派的中坚力量,就是依据文学或戏剧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20世纪80年代之后,英国电影开始走向国际化。当代英国电影的特点为:戏剧化的、国际化的、好莱坞式的,如《四个婚礼与一个葬礼》、《憨豆先生》系列;写实的、批判的,如《神秘的备忘录》、《石雨》等;实验的、先锋的,如德里克加曼的《花园》、《爱德华二世》,彼得格林纳威的《魔法师的宝典》、《枕边书》;文学的、戏剧的,如《理智与情感》、《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2。电影名作欣赏
●《两杆大烟枪》(见图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