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教育概论心得体会 > 第二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第2页)

第二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第2页)

四、发展性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的含义

发展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要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教师应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和谐、健康幸福地成长,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在教育活动中,无论偏重或忽略哪一方面,都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必须面向全体幼儿,将全面发展教育贯穿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之中。

(二)发展性原则的运用

一是,幼儿教师要全面观察、深入了解全体幼儿的一般情况和发展水平。对自己班上的每个幼儿发展状况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身体和谐发展强调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各个系统机能的和谐发展;幼儿心理机能和谐发展,包括认知、情感、性格、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尤其在今天,独生子女教育中所存在的重认知、轻情感,重生理、轻心理的现象,使得不少幼儿性格孤僻、拒绝与人交往,身心发展不和谐。

三是,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育必须面向每个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育还应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满足个人特别发展的需要。教育应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则,让不同幼儿在不同方面的潜能都得到应有的发挥和发展。

四是,促进全体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打基础。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做到两个“全面”,其一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而不是个别乖巧伶俐、聪慧能干的幼儿;其二是教育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的片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促进全体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直观性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的含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利用幼儿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吸引幼儿注意力,丰富他们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取知识和技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直观性原则是根据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而提出来的。它符合幼儿第一信号系统占主要优势的特点,能使教育活动过程生动形象,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形成有效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记忆力等方面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有实物、教具、音像资料、语言和动作等直观手段。

(二)直观性原则的运用

其一,幼儿教师应根据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幼儿的实际,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为教育活动服务。如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可为他们选择能动的、会发出声音的、色彩鲜艳的直观教具;大班幼儿则可更多地选择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科学领域活动中可选择实物和教具;艺术领域中的舞蹈和律动,就可选择形象的动作。

其二,直观手段的运用要与幼儿多种感官的训练相结合。在教育活动中,要尽可能地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实物,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如在“认识西瓜”的活动中,就要让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让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帮助幼儿综合全面地认识西瓜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味道。

其三,运用直观手段要注意与教师的语言指导和动作示范相结合。

其四,运用直观教具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实用性,不宜过多、过杂,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六、情景性原则

(一)情景性原则的含义

情景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情景是教师围绕着教育活动目的而设置或设计的,能引发幼儿的积极情绪体验,使幼儿能“置身其中”的具体而生动的场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情景性的重要特点是直观、形象,但它绝不简单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直观性。直观性关注的是如何利用直观教具表现相关的活动内容,使之易于被幼儿感知,并用直观操作演示来指导幼儿模仿学习;而情景则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能“置身其中”进行学习活动的场景或背景,它关注的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情绪体验,关注他们的经验,关注他们与教师、同伴、学习资源的互动,关注他们自身对所学内容的意义的建构。在情景中,幼儿不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模仿者和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以及和同伴、教师、学习资源的互动者。

(二)情景性原则的运用

资源是情景性的核心要素。幼儿教师在选择情景资源时,首先应考虑将要选择的这些资源中是否蕴含了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还应和幼儿的学习任务、内容密切相关。情景性应把幼儿原有的经验、知识作为其新经验、新知识的生长点。

问题是情景性的关键要素。一个好的情景问题应具备四个基本特点:一是幼儿自己的问题(幼儿自己发现或认同,而不是成人强加给他们的问题);二是幼儿生活中的问题(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三是幼儿对问题有较大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四是幼儿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情景问题的设计还应该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经验水平,这样幼儿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与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

理想的活动情景应该是引导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背景和平台。因此,教师所提供的活动情景中的材料应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层次性,保证每个幼儿都能与材料互动;情景中的活动应该是需要幼儿之间或幼儿与教师之间协作或合作的活动,使幼儿在与他人协作或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帮助;情景不仅要为幼儿的交流提供话题,还要为幼儿的交流提供较为充裕的时间与空间,让每一个幼儿的体验和想法都为其他幼儿所共享,并成为幼儿新经验的组成部分。

【学以致用】

1。试分析以下案例中体现了哪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

大班开展了讲述活动“动物之最”。事先教师请小朋友收集了各种动物之最的资料和图片,做到人人有准备。活动开始时,教师说:“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小朋友你们都知道动物有哪些本领呢?我们先请大家分组讨论,各组的小朋友要一个一个讲,听的小朋友要认真仔细地听。然后各组推荐讲得最好的小朋友代表本组到班上来讲,我们比一比,哪组讲得最好。接下来全班35名幼儿按自愿组合的方式很快分成了7个组。第一组为了谁最先讲,争论不休,最后大家一致决定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赢的先讲,于是很快决定好了轮流的顺序。教师给这组幼儿一个鼓励的微笑,并伸出大拇指。第二组用“点兵点将”的方法,每次点到的“将”先讲,也得到一致赞同。教师说:“这个方法不错,又快又好。”各组都开始按照本组决定的顺序轮流进行讲述,讲述的幼儿手拿着自己准备的图片,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不时地加进一些动作。听的幼儿有的与讲述者一起看图,面带笑容很认真地听着,还不时地模仿讲述者的一些动作,或发出一些代表着理解了的笑声。有时,有的幼儿会被旁边小组的讲述所吸引,侧过身或转过头去听一听。教师则在各小组之间轮流参与和倾听,偶尔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给讲述的幼儿一些鼓励的眼神、手势等。

2。结合幼儿园见习的经历,举例说说你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某一原则的理解。

【课外拓展】

陈鹤琴谈幼儿园的惩戒

陈鹤琴先生认为:在学校里最好不用惩戒。从理想上说,学校如果办得完美,自然就用不到惩戒,但是学校不容易办得完美,惩戒也就不能废除了。但陈鹤琴先生也对惩戒提出了原则:教儿童明了规则的意义;使儿童了解规则是公共应守的纪律;惩戒不得妨害儿童身体;惩戒不得侮辱儿童的人格;惩戒不得妨害儿童学习;在可能的范围内须尽力顾全名誉;须鼓励儿童勇于改过引起他们自爱;实施步骤:友谊式的劝告—命令式的警告—揭示姓名—分座。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