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对于社会的认识,对社会规范、要求的掌握,社会行为、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等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幼儿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者,是使之接触、了解社会,并开阔其视野,使其走向社会生活的重要引路人。幼儿对社会积极的认知、态度与情感体验都是在与幼儿教师的交往中完成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大部分内容都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如走向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活动,如超市购物、搭乘公交车、参观动物园等各种活动都是在幼儿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的。幼儿教师还可以提供各种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教育活动,如中秋节、教师节、妇女节、儿童节、我爱我家、我爱幼儿园等,这些活动不仅为幼儿的认知发展特别是社会认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交往态度、能力与行为,如爱心、责任心、自制力、规则意识等。另外,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的交往,在教育教学中的教导、引导、要求等,更是影响幼儿对社会的认知、情感态度与行为的重要方面。
同时,教师是幼儿班集体的领导者,在教师的领导下,班级建立起自己共同活动的目标,每个幼儿服从集体的共同行为规范,互相开展行为的评价,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教育素养、教风教态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教师也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组织思想认识各异、需要和兴趣不同的幼儿通过共同的学习生活和园内、园外丰富的集体活动,使幼儿充分体会人际交往中的真诚和理解,激发幼儿热爱集体、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为幼儿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3。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我们已经面临一个教育的新时代,让学习者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已成为教育的共识,这就意味着幼儿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做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幼儿教师要学会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善于发现孩子内心的需求。幼儿的内在需求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和前提,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和想法并对其进行解读,要以幼儿的视角去分析和理解幼儿行为表现背后的原因、想法及所反映的幼儿的核心需求,做到“以幼儿为本”。幼儿教师要为幼儿的学习创造适宜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同时放手让幼儿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当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及时关注并提供适宜的帮助。
4。幼儿教师要成为家长的合作者
幼儿园是幼儿首次离开家庭接受教育的场所。幼儿年龄小,家庭对其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幼儿教师和家长都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力量,虽然有人说幼儿教师是“白天里的妈妈”,但家长和幼儿教师的角色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详见下表:
幼儿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要成为幼儿家长的合作者,要积极引导、影响他们,并相互学习交流,使家庭教育能与幼儿园教育配合一致,共同担负起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
表3-1幼儿家长与教师角色的差异
(二)幼儿园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我国《教育法》、《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职业享有的社会权利除了一般的权利外,主要是职业本身所赋予的专业方面的权利,包括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基础上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自由和自主权。
1。我国幼儿教师的权利
(1)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3)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
(5)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权利;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2。我国幼儿教师的义务
(1)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划,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
(3)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作为一个公民和专业教育工作者,幼儿教师应当为从事这种神圣的职业而自豪,应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权利,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为幼教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三、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
师幼关系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是一种心理上的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幼儿一生的健康和幸福生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与幼儿取得平等地位,并尽量做到与幼儿心理同步,充分发挥教师与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1。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承担着对幼儿传授知识和经验的重担,幼儿作为受教育者,接受着从教师那里传授来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师,在向幼儿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及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和能力的同时,还应将自己对教学的深入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和热忱的工作态度,随着教学内容一道带给幼儿,以拨动、引导、激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对每门学科的共鸣,而且能进一步陶冶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可以影响到幼儿的一生。
(2)保育者与被保育者的关系。
幼儿教师在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同时要关注幼儿一日生活的护理以及卫生、清洁、消毒等工作。保教结合,保为先,教在后。在确保幼儿身体和生命的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教育才有实际意义。
(3)长幼关系。
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应当热爱孩子,接近孩子,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因为这是做好幼教工作最基本的前提,是幼教艺术的基础,也是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热爱孩子。”幼儿都有一颗敏锐的心灵,能够辨别教师对他们的情感和态度。教师只有把爱心献给孩子,孩子才能积极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获得愉快与满足。教师也因此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另外教师还应该理解幼儿的喜、怒、哀、乐,尊重孩子的愿望,这是形成良好师幼关系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