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社会地位
【头脑风暴】
一年一度的幼儿师范学校招生工作即将开始了。张红是一名应届初中毕业生,听其他同学说,上幼儿师范学校可好玩了,能学唱歌、舞蹈、绘画,还能学钢琴呢,这对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文化学习成绩平平的张红来说极具吸引力,她与爸爸妈妈商量,想报考幼儿师范学校。爸爸持反对意见说:“读哪个学校不好呀,要去当个娃娃头,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一个高级保姆。”妈妈态度则不同,她认为一个女孩子当幼儿教师就不错,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工作又轻松,没什么压力,带着孩子玩玩就行了,再说现在国家又这么重视幼儿教育,幼儿园还急缺教师,将来幼师毕业了,就业形势好,不愁找不着工作。
幼儿园教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职业?它又有哪些职业特点?幼儿教师应有的社会地位又是怎样的呢?
一、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
幼儿园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指导幼儿开展各项活动,并且照顾他们的饮食、睡眠、餐点,促进他们在身体、品德、认知和行为习惯及审美方面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和其他职业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1。劳动对象的主动性
在幼儿教师的劳动中,幼儿是劳动的对象。幼儿是一个有意识的人,一个主动发展的人。在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教育过程中,幼儿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幼儿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而是通过自身内部作用来主动选择和接纳外部的影响,形成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发展自己的思想感情。
劳动对象所具有的主动性使幼儿教师的劳动比较复杂,幼儿教师必须了解幼儿,针对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激起幼儿主动活动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把教育工作建立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之上,向幼儿施加适当的教育影响,并需考虑幼儿的反馈,调节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这样才能使劳动取得较好的效果。
2。劳动对象的幼稚性
幼儿教师的劳动对象不仅具有主动性,而且具有幼稚性。幼儿教师劳动的对象是3~6、7岁的儿童。他们慢慢在长大,刚能独立地行动,刚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思想感情,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知识经验还很少,许多事物还是第一次认识,许多行动还是第一次尝试,他们用属于自己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充满着天真、幼稚。
因此,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才能很好地引导幼儿从原有的水平向前发展。由于教育对象的幼稚性,幼儿第一次获得的印象是比较深刻的,幼儿的可塑性是比较大的,幼儿对教师信赖的程度很大,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1。劳动任务的全面性
幼儿教师劳动任务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向幼儿进行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几方面的教育,使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为入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对幼儿特别重要,教师对幼儿的保护、保育、照料他们的生活是幼儿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并在这一过程中向幼儿进行教育,保教结合是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重点。
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要全面负责幼儿的整个活动,不仅要照料幼儿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要指导他们进行身体锻炼,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还要指导他们开展游戏,上课、劳动、散步等各项活动,促进他们在智力、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可以说,幼儿教师承担着母亲、教师和朋友的职责。幼儿教师劳动任务的全面性,还表现在关心本班的全体幼儿,又针对他们不同的个性,关心和引导他们,使集体中的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劳动任务的细致性
幼儿教师的劳动任务是非常细致的。幼儿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差,教师要细致地照料他们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的知识、智能都是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从而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和求知欲而发展起来的。幼儿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是在教师的具体示范、反复说明和提醒下逐步培养起来的。幼儿的身体健康情况以及情绪方面微小的变化,也都是在教师细心的观察下被发现,而获得及时处理,可见幼儿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
(三)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1。教学内容的创造性
幼儿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的幼儿,入园前经历着不同的抚养和教育,他们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差别很大,幼教机构又有多种类型,因此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因时因地制宜。
由于劳动对象的差异以及劳动条件的不同,教师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开展教育工作,这种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教师要根据班级和每个幼儿的特点,考虑本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季节条件,要创造性地制定本班的教育活动计划,要选择和设计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在一日的教育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比如晨间活动要提供什么新的游戏材料,怎样增加早操的运动量,怎样吸引幼儿多活动,怎样引导他们开展其他游戏,怎样对他们进行个别教育工作。
此外还有一些随时出现的事,比如天突然下雨,或者幼儿园门口停了一辆救火车等,教师都需要机智及时地处理和解决,许多幼儿教师在自己创造性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2。劳动手段的创造性
当前幼儿教育正处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劳动都需要一定的手段,使用一定的工具,以作用于劳动对象。教师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教师的劳动手段带有很大的主体性的特点,同时教师的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随着教育这种实践活动的发展,教育过程中的手段越来越具有独立性,脱离教育者而存在。但在这同时还应该看到,教师在使用这种独立于教育者而存在的教育手段时,还必须经过一个主体化的过程,也就是首先要教育者自己去掌握它们,比如教师要掌握理解消化教材、教科书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手段与教育对象发生相互作用。这种主体化的过程与劳动者对劳动工具、手段的掌握在性质上有所不同。劳动者可以操纵和使用某种工具,但劳动者主体的智能水平并不一定要达到在劳动工具中所物化了的水平。而教师对教材等的使用却不然,教师必须把凝集在教材中的智能,甚至情感和世界观等完全转化为主体的智能、情感和世界观,甚至还要求超过它们的范围和水平,这样才有可能在劳动过程中使用他的劳动手段。
幼儿教师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对幼儿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幼儿教师应有较完美的个性、一定的教育技能和素养,广泛的知识,而且又是绘画、音乐、文学的多面手,才能充分发挥身教的作用。
二、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当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她的角色定位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等各类法律法规文件都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提出了要求和任务。幼儿教师是履行幼儿园保教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是以幼儿为教育对象,以幼儿教育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由于幼儿的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正处在从不成熟迈向初步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承担起幼儿的养护者、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者、幼儿学习的支持者等多种角色。此外,幼儿教师还要成为家长的合作者。
1。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
幼儿是发展中的个体,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情绪情感上具有很强的依恋心理。幼儿的心理行为特点,要求幼儿教师不只作为教学工作者,还是幼儿生活的养护者。“养护”不仅指对幼儿生理、生活上的照料,而且包含着对其良好情绪情感、健康人格、个性品质、社会性品质与行为等多方面心理发展予以积极的关注与呵护。作为养护者,教师需要给予幼儿以鼓励、支持、宽容、理解、尊重。“养护者”关键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幼儿权利的保障者。幼儿具有主动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幼儿的发展过程是其“内在潜力”得以不断展示的过程。因而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幼儿“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主的发展。幼儿教师应努力成为幼儿权利实现的保障者。二是为幼儿发展创设适宜的气氛与环境。适宜的气氛与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与“内部潜能”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职责是给幼儿提供适宜的“有准备的环境”,这种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如创造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提供有吸引力的、美的、适用的设备和用具等,而且还包括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而言更为重要的精神环境,如允许幼儿独立地活动,自然地表现;是幼儿能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积极的社会性行为。幼儿教师应成为这一“有准备的环境”的创设者、维护者与管理者,使这个环境舒适、温馨、安全、有序。
2。幼儿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者
幼儿园是幼儿最早接触的家庭以外的社会环境,教师是幼儿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体验社会角色和彼此情感,初步学习适应社会生活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