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02
5。我国幼儿园地位的演变
我国在1903年建立了第一所幼儿园,但是最初的幼儿园在学校系统与学制体系中是没有地位的。幼儿园在我国学校系统与学制中的地位是经过了较长时期的演变后才逐步确立的(参见表1-1、图1-10)。
三、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长江大海和高山深谷,刻画出大地的主要面貌;
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刻画出历史的主要脉络。
——引自中国台湾桂冠图书公司《当代思潮系列丛书·序》
在幼儿教育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人类关于幼儿教育的思考和认识不断地深化,形成了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许多幼儿教育家的思想宛如漫长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亮点,勾勒着人类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轨迹。下面就让我们初步了解几位中外著名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一)福禄贝尔(1782—1852)
福禄贝尔是德国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19世纪中叶,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而且创立了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体系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等。由于他的实践和理论建树,幼儿教育理论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幼儿园教育也成为教育中一个独立的领域。
来吧,让我们与儿童一起生活吧!
——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为此受到了许多批判。但他的思想和理论一百多年来传遍了世界各地,深刻地影响了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国的学前教育。在清末,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开始传入我国,对我国学前教育实际和理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在很多方面的确揭示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其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对现今幼儿教育实践仍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主要有:
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
福禄贝尔认为,人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了。人生而具有各种能力,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动机支配的,其自我活动是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这种自我活动是由幼儿的个人兴趣、愿望所引起的,而不是来自外界的刺激。教育的目的在于遵循自然法则去发展幼儿的天赋,保育者的任务是帮助幼儿除去阻碍生命发展的障碍,让其自我得到发展。教育者和父母要理解幼儿,不应束缚、压制儿童的天性,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唤起幼儿的创造性活动本能,帮助他们成长为能够主动地生活的人。
2。游戏理论
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其生活的要素,而“并非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它有高度的严肃性和深刻的意义。”“游戏是生命的镜子”,在游戏之镜中,揭示了自然和人的整个生命及万物的本质。幼儿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自发地表现出来,因此游戏是他们未来生活的胚芽。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是幼儿创造本能和活动本能得以发展的手段,也是他们理解自然与人类活动的桥梁。“游戏会产生喜悦、自由、满足以及内在的平安、和谐”,是幼儿“起于快乐而终于智慧的学习”,“能自动自发、用心认真地玩到累了为止的孩子,将来必是个健壮、坚韧、能够牺牲、奉献的人”。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幼儿通过玩具“可直觉到不可观的世界”。他制作的玩具取名为“恩物”,意为“神恩赐之物”,现在仍有很多幼儿园在使用。为了纪念福禄贝尔的贡献,人们在他的墓地为他建了一个纪念碑,纪念碑的造型仿照了“恩物”中的球体、圆柱体等。
图1-12恩物
3。协调原理
福禄贝尔说,人不是单独一人存在的,他是家族中的一员、社会的一员,也是民族的一员,是宇宙中的一分子。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能够得到真正的协调是最美好的事。
4。亲子教育
福禄贝尔重视幼儿的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要让孩子在爱中成长,首先就必须教育母亲,这或许是他年幼时没得到母爱的一种体验吧。然而,母亲仅仅凭借自己的天性和本能来教育幼儿是不够的,因此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福禄贝尔同时也非常重视父亲在教育幼儿中的作用。他倡导父亲担负起育儿的责任,“我们当父亲的应当着眼于履行我们父辈的义务所涉及的一切事情。”福禄贝尔一直致力于唤起父母的合乎理性的爱,希望他们不仅把育儿工作做得更正确、更完美、更深刻,还能够从中体会到“再也不可能从任何其他方面得到更多的欢乐和更多的享受了。”在福禄贝尔看来,学前教育的主体是家庭教育,幼儿园只是作为家庭教育的继续和扩张,是家庭教育的“补充”而不是“代替”。因此,他创办的幼儿园采取半日制,正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
(二)蒙台梭利(1870—1952)
我们必须帮助儿童自己去行动、自己去思考和自己去决定。这就是为精神服务的艺术。
——蒙台梭利
图1-13蒙台梭利
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的蒙台梭利原是一名精神病学的医生。她在研究和治疗智障儿童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她想:“如果能使这些儿童(指智障儿童)达到正常儿童所能达到的学业水准,那么,在正常儿童的教育中一定有什么可怕的错误。”她相信把自己的方法和经验用于正常儿童的教育一定会更有效,于是转向了正常幼儿的教育,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儿童之家”。在那里,蒙台梭利采用了特殊的教育方法,进行了举世闻名的教育实验,创造了教育的奇迹。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儿童的自由与自我学习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我们应该采用一种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方法,以帮助儿童战胜各种障碍。”因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所以“教育者的首要责任是唤醒生命并任其自由发展。”
她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幼儿“具有各种未被了解的能力”,“具有教自己的能力”,具有强烈探索环境和周围一切的本能,具有天生的“能吸收的心理”,这一特殊力量促使幼儿自发地、不知疲倦地从环境中“吸收”、学习并发展自我。因此,她视教育为唤醒和促进幼儿内在的神秘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和通过活动的自我学习,把“习惯性地为儿童服务”看成是一种窒息儿童的和压抑自发活动的危险行为。她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统一讲授。她说:“几千年来,儿童真正的建设性力量,即能动性,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而“我的教学法就是要培养和保护儿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2。有准备的环境是教育的关键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环境的作用。她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有准备的良好学习环境。
良好的环境具有以下特点:①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②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地生活;③一个生气勃勃的环境,儿童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地生活,精神饱满地自由活动;④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
3。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激励生命并助其自由发展的人。教师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了解儿童、热爱儿童、服务儿童。为此,教师必须成为观察者、环境的创设者、儿童自我学习的促进者与指导者。
蒙台梭利把观察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工作。她的临床医生经历使她确信,发现每个儿童行为上的细微区别是很重要的。她说:“在我的方法中,教师更多是作为观察者的角色,正因为此,教师必须懂得怎样去观察。”“如果教师不会观察,便不能教育儿童。”她希望每一个教师“亲自去实践,以获得这种能力”,把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像鹰眼一样敏锐,能够捕捉到儿童最隐秘的需要。蒙台梭利还认为,“对于儿童教育来说,其所要求的第一件事情是给儿童提供一个能使大自然赋予他的力量得到发展的环境。”“教师的任务不是讲授”,而是提供环境,以适应儿童天生的从环境中吸收一切的能力,促进儿童自由地学习。
4。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组织(anizationofwork)相结合
蒙台梭利认为,给予幼儿自由和教师对作业的组织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这里所说的作业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幼儿通过成功地掌握各项活动,便能从作业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作业活动通过提供各种教具,配之以精心设计的让儿童主动学习的方法,给了儿童发泄能量的机会,满足了他们自我学习与发展的可能性与需求。蒙台梭利认为,没有作业组织的自由将是毫无效益的;没有作业手段、被放任自流的幼儿也将一事无成。但是,她同时指出,绝不能“把武断任务强加给儿童”,“纪律必须通过自由而实现”。儿童是在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工作并坚持完成它,按自身的需要改变它;儿童锲而不舍地探索,并十分愉快地克服力所能及的障碍。”通过作业活动,“儿童的有序状态的行动变得更加协调和熟练。他们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经历了从起初混乱的活动向自发有序的活动的过渡。”在蒙台梭利看来,作业组织为幼儿的自发活动、自我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也正是蒙台梭利所倡导的自由与纪律和谐统一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