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园教师所需要的语文素养主要包含哪些 > 第一课 语言的源起与语言丛林中的汉语世界(第2页)

第一课 语言的源起与语言丛林中的汉语世界(第2页)

对于有史以来的语言,人类在这一点已经形成共识:人类先创造了口头语言,进而出现了书面语言,作为书面语言载体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但是,如前所述,包括语言学界和哲学界,人类对于语言还存在许多不同的理解:首先是对于语言的概念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往往是各家说各话;其次对于语言的产生还存在诸多的不同理解。与前者相对应的是:到底什么形态的符号系统才算是人类的语言,与后者相伴生的问题是动物有没有语言。而矛盾似乎可以聚焦到一点:态势语言到底算不算语言?

这一问题的出现,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对于语言概念的理解不同,概念的内涵不一致了,外延自然不同,就像投入水中的石块不同,漾起的涟漪自然有别一样。

我们知道,一个事物的成熟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语言也一定如此。我们对于态势语言持如下的态度:第一,态势语言客观存在,而且它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还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既然我们认为语言的根本特点是它的系统符号性,而态势语言在一定范围的人群中具有这样的性质,就应该承认它作为语言的本质。第三,不同类型的语言对应着不同形式的思维,我们承认动作性思维的存在,那么也就应该允许与之对应的态势语言的露面。

三、态势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口语是内心经验的符号,文字是口语的符号。”人类最早出现的语言到底是态势语言还是口头语言,今天没有任何证据。证据的留存与发现是需要许多条件的。人类的早期自然是生存第一,不可能存在这样的条件和远见。如果做些大胆的揣测,也许二者的时间要差不多,因为早期的人类出现相互交流的需要,又是在那样一个手段相对贫乏的阶段,自然是有哪些手段都要派上用场。想一想蜜蜂在发现蜜源后的八字舞,想一想蚂蚁发现食物后的触须相触,大体可以推断人类早期的交流,态势和动作发挥过什么样的作用。何况,我们的表情、目光、手势和身姿又是如此丰富,哪怕是在口头和书面语言如此强势的今天,态势语言也和书面语言一起共同占据着视觉系统的“频道”,甚至在信息的获得上比书面语言更为直接。

虽然态势语言也零星地出现在动物身上,比如猴子的目光与表情,但在动物世界,它还远远没有系统化。态势语言必然是经历了一代代的发展演化,最后渐渐形成了人类所独有的符号系统。当然,生活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均有自己独特的符号系统。于是,在美国表示满意的OK手势到了巴西却带有了不屑和污辱的意思。

同时,应该看到的是,态势语言虽然在生活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更多是基于生物性的积淀而少了人性中性灵的基因,在表意与传情中也受到诸多的限制,它的作用更多地是由人的内心向外部世界的自然流露,一般没有经过思维的加工。可以说,态势语言是感觉阶段的语言,是语言的最初形态。

继而出现的语言形式是口头语言。口头语言简称口语。它的产生一方面是基于现实生活与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的进化,尤其是直立行走解放了手,对于世界的丰富感知促进了大脑的进化,喉部也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当有些事情单纯用手势等态势语言无法表达时,伴随喉部的耸动,来自呼吸器官的颤动而发出的声音逐渐固定下来,这些口头的声音形态又渐渐与一定的意义彼此对应,口头语言就逐渐完成了自己的定型。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怀特在《文化科学》一书里说:“全部人类的行为起源于符号的使用。正是语言符号才使我们的类人猿祖先转变为人,并成为人类。仅仅由于符号的使用,人类的全部文化才得以流传不绝。”哲学家笛卡尔则在《方法论》中这样表述:“人无论怎样愚鲁和笨拙,他总具有把不同词联系在一起的能力……另一方面,动物无论怎样完善,也总缺乏这种能力。”

语音形态的语言有着态势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早期人类的狩猎等生产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声音随风而逝,人类文明的留存和记录还无从实现,文化与文明的承继还只是在人的生命机体自身缓慢地完成着。但总是有些重要的事情或者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着,而这些事情于人而言,又是不容忘记的。于是,结绳记事等方式便在生活中派上了用场,可是单一的绳结能够表达的记忆毕竟有限,于是随着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绘画成了更为有效的方式。虽然,人人都有一双手,但不是每个人都是画家,画得像与不像就很成问题了,而画画似乎也来得太慢而且麻烦,因此就必然需要一种更为简洁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还要与人充满节律的语音匹配,于是比图画更简易的文字后来就跃然纸上了。

四、语言丛林中的汉语世界

人类文明的历史灿若星河,从大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世界上萌发了几个文明发祥地——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由于生活、生产环境的不同和种族类型的差异,几大文明一方面表现出同属于人类的共性,另一方面又各自充满了独特的个性。从历史看,其他几大文明虽然彼此之间都有过或长或短的相融历史,但都相继断裂,文明的种子淹没于历史的尘埃。只有古代中国文明繁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绵延五千年,至今生生不息。

几大文明自然也都产生了语言,而且成为最重要的力量推进着人类智慧的进步。如今,人类还在使用的语言大约有5000种,不过这5000种语言中大多数语言使用的人数很少,其中使用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只有117种,使用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只有17种。

按照现代语言学的缔造者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所有的语言作为符号都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能指是能够被人们通过某种方式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所指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能指和所指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能指和所指联系到一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关系。而社会约定一旦形成,就不能随意改变。语言符号的能指是语音,而所指是语义,于是语言本质上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整个20世纪系统论的思想影响至深,系统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它必须由多个基本单位组成;二是这些基本单位之间必须相互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索绪尔认为任何人类的语言都按照聚合和组合关系构成层级分明、排列有序的人类语言总系统。人类语言总系统下的第一个层级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类型。它要按照语言的基本单位——词的语音层面的结构形式进行划分。这样,人类的语言总系统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以汉语为代表的单音节、孤立型语言和以英语为代表的多音节、屈折型语言,它们处于现代人类语言根本对立的两极,而以日语为代表的粘着型语言则处于过渡地段。如果按照句子的结构给人类的语言分类,则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除了上述的三种类型外,还要加上北美某些印第安语为代表的编插型语言。

汉语在人类的语言丛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当今世界使用汉语的人口超过11亿,以汉语为主要代表语言的汉藏语系是世界第二大语系;另一方面,汉语是人类三大基本语言类型之一——单音节、孤立型的代表,先与作为多音节、屈折型语言代表的梵语双峰对峙,后与其现代的语言代表英语齐头比肩。过去,曾有人认为单音节孤立型语言位于语言的初级阶段,是一种落后的语言。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这一偏见正在不断地得到纠正。而且,从今天的实际地位和影响力看,汉语虽然还无法与英语并驾齐驱,但其潜力正随着国家的复兴而日益彰显。“国运强,则语言兴”,一种语言的世界影响和命运,经常是以这个国家的科技与文化进步程度为前提。

汉语是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活和创造结出的果实,是一代代华夏儿女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无论是从语言的产生角度,还是汉语具体的形态而言,她都是汉族人民生活的浓缩。可以这样说,正是华夏民族独特的山川、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奠基于其上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汉语的风格。

从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三个角度分析语言,是语言认知的基本方法。以下我们也从这样三个方面简单介绍汉语的特点。

别有洞天的汉语之音

法国作家都德在他的著名小说《最后一课》中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其实从纯客观的角度分析,汉语才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轻灵时叮咚如泉,沉郁时坚定如岩,轻灵与深厚同在。是什么样的特点成就了汉语的音韵之美呢?

从语音上看,汉语有两个特点。

一是汉语是声调语言。在汉语的语音中,音高作用非常明显,它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都起到了区别音节的作用。比如“妈”“麻”“马”“骂”四个音节声母都是[m],四个韵母都是[a],但是因为音高的不同而成为了四个音节。这种音高的变化还可以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

语音学中,一般把音高分成五个高度,随着音高在一个音节中时间上表现出的高低升降的变化,我们就可以用五度标调法来表示音节的声调。依据这样的标准给普通话中的四百多个音节进行分类,则可以分出阴平、阳平、上(读降升调)声和去声四个调类,分别依次对应着高平调(55)、中升调(35)、降升调(214)和全降调(51)四种调值。四个声调大约各占了四分之一,同时还有轻声,这样就实现了汉语的抑扬顿挫、强弱相生。

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声调,但在表达的语流中,由于邻近音节声调的相互影响,又会产生变调的现象,这样的动静情态下的姿态不一,变化婀娜,终于成就了汉语语音的灵动之美。

以下我们简单介绍上声变调和“一、不”的变调的规律。

上声变调的基本情形是:在双音节词语中,上声前面的非上声要变成半上(调值是21),如“北京”,上声前面的上声要读成阳平(调值是34或者35),如“展览”;在三音节词语中,则要先区分词语的单双格和双单格,双单格的三个音节调值分别为35+35+214,如“展览馆”,单双格的词语三个音节的调值则分别为21+35+214,如“纸老虎”。“一、不”的变调则可以大体分为四种情况:(1)单念或者在词尾时,读原调:“一”读阴平,如“唯一”,“不”读去声,如“不行”;(2)后接去声,二者均变为阳平,如“一定”和“不对”;(3)后接非去声,二者均要变为去声,如“一言为定”和“不约而同”;(4)二者夹在中间读轻声,如“走一走”和“好不好”。

二是汉语音节分明,构造方法简易并且规律性强。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