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原则 > 五家长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第2页)

五家长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第2页)

第一,稳定和健康的情绪。家长的情绪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也会影响到教育子女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家长心情舒畅、情绪愉快,可以给家庭创造一个祥和、欢乐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感到亲切、愉快,乐于完成家长交给的任务,各种学习活动也会更加积极和专注。相反,如果家长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将自己在工作中不顺心的事和不满的情绪带回到家中,把孩子当作发泄对象,就会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紧张、恐惧和戒备状态中。作为家长,一定要善于用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情感,避免大起大落、喜怒无常。

第二,坚强的意志。一个好家长做任何有益的事情,都应该有决心、有毅力,勇于战胜困难,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使孩子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没有辛勤的付出,就没有成功后的喜悦。同样,这种坚强的意志,也应该表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教育子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前儿童正处在人生的启蒙阶段,模仿性强、辨别力弱,可塑性强、自制力弱,作为学前儿童的家长,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第三,不断地完善性格。家长应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性格。性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并非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只要自己意识到了,并且坚持长期努力,也能改造不良的性格,形成自信、坚忍、果断、有成就动机的现代人性格特征,提高和发展教育孩子的能力,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父母的自信心、坚韧不拔的精神、成就感可以为孩子提供样板。

(四)家长失误的、不恰当的语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那些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的语言主要是指:

一是说专横话。许多家长常常忘记自己曾经的童年,忘了自己在那个年龄也曾做过不少错事。他们主观地认为,孩子应该什么都懂。所以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不是从教育规律和儿童心理特点出发,耐心地教育孩子,而是只知严厉斥责,甚至惩罚。家长专横斥责,自己气得半死,而孩子却还不一定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形成胆小、畏惧、压抑、内向、反抗、倔强等性格。

二是说模糊话。家长有时真的是“高估”了儿童的理解能力,说话时是非不清,让孩子弄不清父母是在数落自己还是在夸自己。比如,带着孩子出去可能会遇见熟人、亲友,家长常会以逗孩子的口吻夸赞几句:“这孩子多聪明,就是有点瘦,你们多给他营养嘛。”而家长往往这样说:“我们这孩子挑食,这不吃那不吃,真拿他没办法。”然后爱抚地摸摸孩子的头。这句话本身给你的感觉是模棱两可,其中不乏对孩子挑食现象存在着肯定、赞许和暗示的意思,起的是反向强化作用。孩子并不懂,误以为家长在表扬自己,于是继续挑食、偏食。

三是说糊涂话。比如,有的家长在与别人说话时,指着自己的孩子介绍说:“这是我家的小皇帝。”家长在说这种话的时候,可能自己也不明白究竟想表达什么,这样的话说多了,天长日久,会使孩子逐渐形成任性、粗野、不讲道理、懒惰、好吃讲穿等不良习性。

四是说反话。比如,当孩子做了错事,有的家长不是正面地指出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对着孩子大叫“看看你,多能干呀”“瞧瞧你做的好事”等。儿童年幼,经验极少,听不懂父母说的反话,因此必须正面讲道理。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全面的。虽然我们不能说家庭和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成长起决定作用,但是其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所以,要保证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要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就必须从家长应当提高哪些教育素质这个层面来分析相关的问题。这是我们下一节要讨论的问题。

相关资料

影响孩子前程的五类父母

保护型

这类父母对孩子十分不放心,事先考虑得周周全全,总担心自己微小的疏忽会对孩子造成损伤。

虽然这类父母一切都为孩子着想,但孩子却不见得领情,因为他们会感到压抑、受拘束、没有自由呼吸的空间。

如果您是这类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请注意将您看管孩子的尺度再放宽一些,让孩子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许他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但是切记,这是顺利的起点,如果不让他自己动手,就永远没有自立的一天。

娇纵型

这类父母对孩子十分溺爱放纵,不论孩子怎么做,都认为是对的,而且从不严厉批评。

这类父母大多是年龄很大以后才生育,也可能是生育过程异常艰苦,盼望孩子出世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当真正拥有时,就毫不吝啬自己的感情,对孩子百般放纵。

这类父母培养的孩子看似幸福,实则相反,他们缺乏容忍力和自制力,经常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而且不爱自己动手,长大以后他会变得好吃懒做,生活自理能力差。

这种父母应该注意严厉管教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弃恶扬善。这个转变过程要把握好度,循序渐进地改变。

支配型

这类父母奉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准则,认为孩子必须遵守家长制订的规矩,不能有丝毫的反抗。

这种高压教育方法使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怀,从心底里厌恶。他们特别希望能与父母进行沟通。父母应该适当考虑孩子的要求,并放手让他自己去做,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并且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

放任型

这类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而且内心也希望给孩子一个自己生活的空间,因此对孩子自己的事情一般让孩子独立做主,从不过分干涉。

但是由于接触时间少,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想法、情绪等,容易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疏于照料,自己不受重视。

父母在宽容孩子的同时,是否也应给予他适当的指导及约束?因为孩子毕竟很小,没有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需要父母做积极、正确的指引。

理想型

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父母是集中以上几种类型优点的好父母,这种类型的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想法,也认可他的情绪与行为,并能经常性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填平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这样的亲子关系会十分协调,孩子也能独立自主地生活,而且与小朋友交往时,往往表现出有主见、有组织能力等优点。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