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老年人沟通技巧课程标准 > 任务一 认识机构养老(第2页)

任务一 认识机构养老(第2页)

大部分进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能在养老机构中排解孤独的心情,这些老年人一方面与子女们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不愿意与子女们同住、或者没有条件与子女们同住,而自己独自生活也倍感孤独与寂寞。进入养老机构,还可以碰见与自己志趣相投的老人成为朋友。另一方面,与其他老人同住一室,老人之间还可以相互照料,相互依靠。比如,其中一位老人生病了或者跌倒了,另一位老人还可以帮着呼叫护理人员、医生等。就算个人单住的老人在养老机构中生病或跌倒也能在短时间里被机构工作人员发现。而在家独居的老人如果病了、跌倒了十天半月可能都没有人知道。因此在养老机构中不论是老人的生活品质还是安全角度,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课堂互动

课堂分组。六人一组,小组里一人扮演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一人扮演老人,四人扮演老人家属。

情景:老人入住两年了,入住时生活自理,费用为1800元月,现在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部分帮助,养老机构需要在老人和家属增加了特殊护理费后才能为其提供相应的特殊服务,每月增加680元。这时候,老人和家属不愿意增加费用,认为该养老机构收费太高,他们承担不起,但是又不愿意出院。

互动。同学们轮流扮演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老人和老人家属。应用相应的知识与老人和家属算算养老成本账,让老人和家属理解养老机构收费的合理性。

拓展阅读

辛院长和他的150位父母养老院的故事

北京市民政局最新统计,截止到2006年年底,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20万人,而北京市的养老机构仅有332家,其中民办养老机构109家,床位总共3万多张,远远低于社会需求,市场缺口极大。

“王大妈,今天是几姑爷看您来啦?”“张大爷,天凉了,多加件衣服。”辛文一边握着王大妈的手拉家常,一边又亲切地提醒从身边走过的张大爷。午后秋日的阳光下,三三两两的老人正在院里悠闲地散步。虽然辛文和这里的150位老人非亲非故,但他却把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悉心照料,虽然老人们也有儿有女,但老人们却喜欢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辛文,北京嘉德老年公寓的院长。2005年,辛文和爱人王岩投资400万元,兴建了嘉德老年公寓,自2006年4月开业至今,已累计投入780万元。

“我们是严格按照民政部门的要求,各项证照、手续齐全,尽管国家明文给予民办养老机构的许多优惠政策尚未到位,但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努力工作,倾尽心血,甚至变卖了住房,筹资办院,为100多位老人的晚年生活营造了一个幸福、温馨的家。”讲起兴办养老院的艰辛经历,王岩显得有些激动和无奈。“这是替千万家尽孝心的事情,希望国家有关职能部门能真正落实相关政策,呼吁民政部门监督、协调民办养老机构在土地使用上遇到的难题。”辛文一脸真诚又显急切地对记者说。

安家

易光珍,63岁,武汉交通管理学院教师。1997年,老伴去世后,远在北京工作的儿子每月飞回武汉看望她。长此以往,易老师觉得“这不是个事儿”,既耽误儿子的工作、生活,自己也难以从苦闷孤独的生活阴影中摆脱出来。2002年,易老师决定换个环境,来到北京。“儿子专门给我安排了房间,甚至打算请保姆照顾我。但我不想打乱他们小两口的生活。”在嘉德老年公寓一套平房小院的新房内,易老师对记者娓娓道来。

在充满喜气的新房内,记者看到:洁白的墙壁、漂亮的吊灯、崭新的双人床、梳妆台、衣柜、彩电、电脑、沙发、卫生间,一应俱全,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家庭气息。来到北京,找到生活中新伴侣的易老师把家安在了嘉德。“在这住,人多、好玩、身边全是老人、没有代沟、相互尊重,护理员和我们像一家人一样亲,院长每天和我们在一起嘘寒问暖,如同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我们过得挺开心!”易老师的老伴厉先生笑着对记者说。辛文告诉记者,类似易老师这样的养老家庭在嘉德老年公寓有6家,有老两口拿着拆迁款在这儿安了新家,也有老两口不愿连累子女,在这儿找到了新空间。总之,他们觉得住这儿舒心、省心、划算。

解忧

“我实在没法了,白天黑夜伺候不说,老爷子瘫痪在床,变得十分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我好说,可还有媳妇、孩子呢,不是说我不孝顺,您说,时间长了,难弄!”说起当初,送老人入住嘉德老年公寓前的日子,张先生一脸无奈,“现在好了,老人住这儿,在院方精心调理下,不但病情好转,连脾气也变好了,见了人也有说有笑了,我精神上也解放了。”张先生轻松的话语中更多的是感谢:“辛院长他们几位领导对养老院的工作抓得可紧了,每项服务都有考核标准,包括几天理一次发,一天帮老人洗一次脚、擦一次身等。护理员的服务也主动热情,饭菜可口有营养。尤其这里是平房,有院,环境好,老人出入方便,轮椅可以直接推到床前。偶尔老爷子回家,住不了两天,就闹着要回嘉德。”

辛文、王岩夫妇告诉记者,嘉德老年公寓现住有150位老人,半自理和80岁以上的老人占一多半,住这儿的老人他们的家庭背后都有一个各不相同的故事,但我们对他们都一视同仁,平等看待。

呼声

北京市昌平区爱地老人颐养中心主任谷全文:希望政府职能部门对养老服务行业管理不能局限于制定政策和发布政策,应该对这些政策的有效落实也要负起责任。

北京市大兴区泰福春老年公寓院长崔艳玲:希望养老院老人的医保问题早日解决、养老机构的合同范本早日出台、十一部委出台的有关优惠政策早日实现。

北京市昌平区歇甲田园风光养老院院长闻亿:国家对社会办养老院土地使用有明文优惠政策,但往往难以落实,使民办养老院难以持续发展。国有养老院可以得到财政拨款补贴,民办养老院和他们不在同一起跑线,缺乏竞争力。

(http:yanglao。wanxia。indexinfocaf6d2f0-68a2-11df-ba03-001e0b4ba2d2。html)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