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园园长指导 > 第一 家长工作一点通(第3页)

第一 家长工作一点通(第3页)

亲子活动是幼儿和家长都十分喜欢的活动形式。通过亲子活动不仅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更能够在活动中看到孩子的发展,从而更加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现在的亲子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运动会中的亲子游戏,联欢会中的亲子表演,节日庆祝活动中的亲子美食制作,环保教育中的亲子环保制作等。总之,亲子活动让家长越来越了解幼儿园,更有效地促进了家园共育。

如:每年的亲子运动会,无论小班、中班、大班都会设计符合幼儿能力水平的亲子游戏活动。通过亲子运动会,家长不仅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更感受到了教师的用心,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每次运动会结束后都纷纷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以此来表达对幼儿园活动的认可和对教师的感谢。

案例5运动会感想

“宝宝,你们真棒!真精神!爸爸妈妈们快来给我们鼓掌吧!”2014年10月17日,在明媚的阳光里,在飒爽的秋风里,期盼已久的棒宝宝运动会终于再次火热开幕了。孩子们和老师、家长欢聚一堂,共同度过了开心快乐的一天。

“合力运伤员”是我和崔锦雯参加的第一个运动项目。摆好“担架”,放好“伤员”,我和崔锦雯扮演的“救生员”争分夺秒地出发了。“运伤员”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轻松地跨过“小竹排”后,我们来到了这次任务最大的障碍“梅花桩”——倒扣的小碗。走在前面的崔锦雯小心翼翼地迈出自己的小脚,我在后面一边掌握住平衡,一边小声地鼓励:“宝贝,别怕!一步步地来。”平时胆子就有点小的崔锦雯开始还有点犹豫,听到我的鼓励后,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一步、两步、三步……三个“梅花桩”终于过完了。这时往四周一瞧,糟糕!我们已经落后了!赶紧追!我们撒开大步,紧追过去。不过遗憾的是,我们还是最后一个到达终点。崔锦雯的情绪一时有点低落,我急忙给她打气:“宝贝,没事!失败是成功之母!”每次崔锦雯遇到挫折,我总拿这句话鼓励她。片刻的沉默之后,崔锦雯重新振作起来。竞技比赛,除了胜负,我们更应该教给孩子的是如何正确地对待胜负。有时候,挫折也是一种成长,不是吗?

“两人三足”是我和崔锦雯参加的第二个运动项目。相比前面的“合力运伤员”,这个项目对协作性的要求更高。为了赢得比赛,我们前一天晚上专门在家里进行了练习。“我们一起先迈绑着的这条腿,妈妈步子小一些,宝贝步子大一些。”一上场,我就给崔锦雯重复了一遍要领。比赛开始后,我们一边喊口号统一步调,一边拼命地往前迈步。我和崔锦雯的两条腿组成的“第三条腿”和各自的一条腿配合得非常默契,当然速度也是最快的。这次,我们第一个达到了终点。“胜利啦!我们是第一名!”看着崔锦雯开心的样子,我忍不住抱住她一起欢呼起来。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配合,更重要的是,昨晚的练习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未来的日子,这个道理或许将给崔锦雯带来更大的成功。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转眼间,运动会就要结束了,但欢乐中互动、运动中成长的主题却不会结束。在今天运动会上学到的东西将成为崔锦雯成长中的重要一课!感谢幼儿园老师们精心的组织和细心的安排,让这一天既精彩又难忘!

五、悉心解答重方法

俗话说,“越是看不到的,越神秘”。对家长来说同样如此,由于无法进行实时的交流沟通,又看不到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所以只要孩子回家后出现情绪问题,家长就会产生孩子在幼儿园受委屈,孩子得不到老师关注的想法。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急于解释,而是先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分析家长的想法,然后再向家长说明事情的原委,既要理解家长的情绪,也要真诚地表达出这样做的目的,并给予家长化解孩子不良情绪的方法建议,让家长了解要站在孩子发展的角度去帮助孩子。

家长的疑问困惑可能涉及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家长会直接询问教师,有些家长会向孩子或身边的家长了解,有些家长会直接找领导反馈。无论家长采取哪种方式解决,当教师了解到家长的想法时,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及时给予解决,当天能够解决的不要拖到第二天解决,能够面谈解决的,不打电话说明,普遍家长都存在疑惑的要集体说明,避免由于问题搁置深化矛盾。其实,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大家所做的一切初衷都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相信只要让家长能清楚了解教师的意图,一定能理解他们的做法。

如:一位教师计划用奖励MM豆的方式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但由于个别孩子因为没有得到奖励而情绪低落,对此家长表示十分不满,并在班级微信圈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情绪。对此,教师并没有回避,而是向家长详细地解释说明,最终赢得了家长理解。

案例6由MM豆引发的风波

班中开展数学竞赛,用MM豆作为奖励,但这种方式同时挫伤了没有得到MM豆小朋友的自尊心,对此班中的家长在微信群中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话题一出引发了许多家长的共鸣。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我想老师的不回复、不回答,会引起家长们的质疑和恐慌。换位思考,从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我是家长,最迫切得到的回复是什么呢?最后,在分析了小朋友在班中的表现及近期老师与小朋友家长的互动后我给出了如下的回复。

写给我敬爱的家长朋友们!这两天看到大家谈到关于数学竞赛的问题,首先非常感谢大家能把我当成家里人,毫无保留地讲出心里的感受,在这里感谢大家对我们的信任。然后跟大家谈谈我们的数学课,知道大家对宝贝们的数学学习很重视,所以在接班的时候我们决定一定要利用各种形式保护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保证数学活动的质量。活动过程中,我们以竞赛和奖励的方式激励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可能这次的奖品巧克力对孩子们的**力实在太大了,所以才出现大家提到的孩子们为没有得到而难过,想通过努力去得到的现象。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希望我们一起对宝贝进行引导,让宝贝知道,老师和爸爸妈妈已经看到他们的努力,并为他们的努力而骄傲。当然,为了保护宝贝们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我们也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表扬和奖励,让宝贝们在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再次感谢大家的直言不讳,我们会更加完善教育策略,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咱们的宝贝一定能够快乐成长!

针对此事,刚才还掀起不小的波澜,照理说家长们会出现不同的反馈。但是我的回复出发后,许多家长都站出来为老师说话,站在老师的角度分析问题。通过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逐一分析孩子的表现与在家的教育策略,大家开始理解老师,并在接下来的家园共育活动中积极表现。看似矛盾的一件事却又成为家长与老师关系缓和的转折点。

六、深入交流共发展

以交流为目的的家长工作指的是教师与家长针对某个问题的交流或教师组织的家长之间经验的相互分享。前者有明确的主题,交流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后者可以是结合某个主题的交流,也可以是各种育儿知识的交流,交流的目的是经验共享。

交流内容的来源可以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幼儿问题,也可以是在与家长交谈中了解到的家长感兴趣的话题或教育中的困惑,还可以是家长好的育儿经验。为了让交流内容更有价值,在交流之前,教师可通过调查的方式,了解家长的实际需求,结合内容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并给家长充分的准备时间,从而保证交流的质量。

案例7做个“有心人”

有一次,都书林的妈妈小心翼翼地问我:“老师,都书林在幼儿园午睡情况怎么样?”我不假思索地说:“都书林午睡很乖的。”他妈妈点点头就走了。

分析与反思:这件事情过后,我和班里的老师讲起都书林妈妈的问话,大家都觉得其中肯定有原因。

下午接孩子时,我请她先带孩子玩一会儿,等家长把孩子都接走了,我们再聊。在交谈中,我才知道,他妈妈早上问我话的真正用意是担心孩子午睡时不脱衣服裤子,我及时向她说明了我们老师午睡时对孩子的保育工作,并请她以后有什么事,尽管直说,老师和家长的愿望是一样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启示:这件事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一些家长由于不了解幼儿园中的有些做法而产生误解,他们常常以委婉的方式提出来。如果老师此时不做个“有心人”,听不出话中的潜台词,只从表面上理解问题,不但得不到家长的认可,还会引起家长的误解。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不光要注意语气和语言的委婉,还要“多个心眼”,听懂家长的潜台词,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科学通知共教育

告知家长信息为目的的沟通以张贴通知,发放通知条、离园时说明、短信通知、电话通知为主。

(一)活动安排通知

班级、幼儿园需要召开家长会或组织活动前都要通知家长相关信息。通知要说明具体时间、地点以及主要内容。如果需要家长参与或配合,要向家长说明家长配合的意义及具体的配合方式等,使家长了解活动情况。无论是班级活动还是幼儿园活动的通知都要简要说明活动的价值,最好从孩子的角度进行表述。

案例8活动通知

通知

各位家长:下周我们班要开展玩具主题活动。请下周一带上以下物品:玩具图片及各种类型的实物玩具。谢谢您的配合!

如果您是家长,当看到这样的一条信息后会有什么感受?是否愿意积极配合班中的教学任务?可以说这是一条命令式的信息,虽然语句通顺简练,但传递给家长的话语没有感情、没有温度。布置任务的方式过于直接,没有在情感上铺垫与家长共育的情感基础。

从新信息的内容来看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没有说明任务发出的目的。幼儿在园接受教育最终都是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分解到每一次活动教师对家长每一个大大小小的任务布置都应该是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但这条信息中没有让家长明确此次收集物品的目的,幼儿在收集后的发展目标,所以给家长的感觉就是配合老师完成工作。2。信息内容中只是告知了家长应该做什么,作为教师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或即将做哪些家长也不清楚,家长有可能就会有这样的感觉:老师就是一个发号施令者,有了事情就会让家长干,都让家长做了老师倒是省事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即使是一条短短的文字信息都会传递出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情感,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的家园合作效果。了解到的文字信息的重要性后,那么上面的信息可以怎样调整呢?

请您帮忙

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下周我们将要开展玩具主题活动,我们将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收集图片、制作幻灯片、准备课程所需要的物品等,希望您能和孩子在家收集相关资料同时把孩子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以便让孩子们一起探究,了解更多与玩具相关的知识。相信有各位的支持与努力,孩子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谢谢大家!

我们看到这条信息时的心情会不会好一些呢?会不会有更多的意愿参与到孩子们的主题活动中?这条信息规避了上面我们分析的问题,清晰描述了家长配合活动的目的——大家分享以便让孩子们一起探究,了解更多与玩具相关的知识;活动中教师的准备——我们将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收集图片、制作幻灯片、准备课程所需要的物品等。这样的简单说明让家长了解到教师、家长在为孩子的发展做什么?该怎样相互配合?这就是家园共育的过程。

以上两条信息通过文字的增减达到了不同的效果,将家长配合变被动为主动。从文字呈现的口吻来看都是以教师口吻说出,想一想在我们的文字传递中还可以使用什么样的口吻呢?教师、家长、幼儿三方都在以不同的角色完成着相同教育目标——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在信息发布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口吻。

温馨提示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