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抵可分为四个阶段 > 善于观察儿童是名师最重要的基本功(第1页)

善于观察儿童是名师最重要的基本功(第1页)

善于观察儿童是名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刘占兰

观察儿童对一名幼教工作者尤其是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早已被认同。观察能让我们觉察幼儿的需求、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设计更适宜的发展目标和教育活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当幼儿教师成为了省市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成为了名师,我想她应该比一般教师更善于观察儿童,这是他们最重要的基本功。然而,当我和名师们一起学习和研究时,尤其是在第二阶段开展专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们往往关注较多的是自己怎么做的,反思的是自己这样做是否适宜;当问到幼儿有什么反映时,教师往往印象就不深了,有时能说出幼儿的总体情况或某些情况,却说不清楚具体儿童的具体反映。教师表示特别想观察儿童,但并不懂得如何观察儿童。

事实上,老师们在观察儿童方面普遍存在着问题与困惑。在2008年年底我们曾进行过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收集到的有关幼儿教师观察儿童的现状的数据表明:教师观察儿童的行为总体上不多,而在伴随记录的观察、做伴式观察和一般巡视这三类观察行为中,伴随记录的观察行为极少,仅占0。4%;教师只在幼儿身边陪伴的做伴式观察多些,约占32%,教师对儿童的一般性巡视最多,约占68%。对教师的访谈还发现,教师都反映其文案工作比较多,但所写的内容涉及观察儿童的并不多。有大约38%的教师一个月都没有写过一次观察记录;有大约56%的教师一个月都没有写一篇有关幼儿成长的档案记录。尽管也有些教师为幼儿建立了成长档案,但里面仅仅是存放一些幼儿的作品或活动时的照片而已,既不能反映幼儿发展的阶段性水平,更不能反映幼儿发展的过程。

根据经验与实证调查,经过与名师组的老师们讨论,我们共同决定工作室在第三阶段的活动重点是学习和研究如何观察幼儿。我请老师们为孩子们写观察记录,从而关注到一个个具体真实的个体儿童,让老师们真正“看见”儿童。于是,在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当我和老师们再次聚集到一起时,老师们开始告诉我一个个有关孩子的变化过程,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生动的故事。

一、学习作品取样方法,开展系统观察记录与评价

作品取样系统是近年来在国际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幼儿学习评价方法,其代表作为《作品取样系统——教室里的真实性评价》[1]和《作品取样系统——3~6岁儿童发展指引》[2]两本书。工作室带领老师们学习这两本著作,指导老师们运用作品取样的方法学习观察、理解、分析、判断和指导儿童,深化第二阶段——研究儿童发展、学习领域、教育促进三位一体的专题研究。

研究分为六个基本步骤:

步骤一:确定研究领域

以五大领域为专题研究的逻辑起点,每位教师确定1~2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

步骤二:确定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幼儿特点与各领域特点,确定适宜的发展目标与表现指标。例如,社会领域中“合作”这一发展目标(即核心功能分项)可以通过4个“表现指标”来进行观测。

发展目标与表现指标

参照这种思路,老师们根据自己选定的领域,确定“核心功能分项”和“表现指标”。

步骤三:确定收集儿童学习与发展资料的方法——观察与记录

老师们学习理解并尝试采用以下具有极强客观性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与记录的相关关键性问题

步骤四:建立儿童学习与发展资料储存系统

老师们尝试着通过观察选定的3~5名幼儿,为他们建立起学习与发展档案——作品取样系统;将档案变成教室文化的一部分,完全融入每日的工作中。

为幼儿建立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设计和准备作品档案夹袋。

2。持续性地收集幼儿的所有作品,签注日期,加上评语和批注,放入作品档案夹袋中。

3。研究选择典型作品——代表幼儿的一般表现和水平(每周1次),并与幼儿讨论,听取幼儿的意见,选择幼儿喜欢的、有难度的作品。教师要为选定的作品加上批注:谁选的?为什么选?

步骤五:教育促进活动、策略与行为

根据对幼儿的观察与判断,采取适宜的教育促进方式。如:

1。组织各种适宜的活动。

2。提供各种材料的支持。

3。适时的促进策略。

4。鼓励幼儿选择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

步骤六:回顾与评价

最后,老师要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行回顾与评价,具体工作包括: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