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民航概论重要知识点 > 第六 飞机的主要系统(第3页)

第六 飞机的主要系统(第3页)

带小孩的乘客,应先自己戴上氧气面罩,再为小孩戴上。

四、客舱设备及救生设施

(一)客舱设备

客舱是旅客在旅行中活动的空间,客舱的舒适和安全程度对旅客选择承运人有极大影响,因此航空公司对客舱设备的选择和客舱布置要进行周密的安排,飞机制造商会按航空公司的要求安排客舱布局。

客舱布局通常指客舱内座椅的安排,有时还包括厨房、厕所、舱门等的安排。

根据座椅不同,可将客舱分为头等舱、公务舱(商务舱)、经济舱(普通舱)三个等级。只有一种舱位等级的叫做一级客舱布局,通常为全经济舱;有两种舱位等级的叫做二级客舱布局,通常为头等舱和经济舱;同理,三级客舱布局包括头等舱、公务舱和经济舱三种完整的舱位等级。不同的舱位等级,座椅的宽度和间距不同,如波音767客机的标准布局中,头等舱每排只有4个座位,排间距为38英寸(1厘米=0。3937英寸);公务舱每排6个座位,排间距为34英寸;经济舱每排7个座位,排间距为32英寸。不同航空公司在布局上有所不同,有的航空公司为了多载客,希望把排间距尽量缩小;有的航空公司为了吸引乘客、提高公司影响力,把客舱做得尽量豪华,如新加坡航空公司甚至把空客A-380头等舱布置成了包厢,座椅放平后就是一张床(见图2-133)。为保证旅客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撤离飞机,国际民航组织规定座位排间距最小不得低于29英寸。同一架飞机,如果头等舱、公务舱座位布置得多,载客量就将减少,布置成全经济舱,载客量就会增加。如空客A-380客机,标准的三级客舱布局可载客555人,如果采用全经济舱的一级客舱布局,载客量可达861人。大型飞机可采用三级客舱布局,中型飞机一般采用头等舱、经济舱两级客舱布局,小型飞机常采用一级客舱布局(见图2-134、图2-135)。

图2-133新航A-380头等舱

图2-134阿航A-380经济舱

图2-135中国商飞C919经济舱

客舱内的厨房和厕所通常是按座位数配置的,一般60~70个座位配置一个厨房,40~50个座位配置一个厕所。厨房配置有电加热设备(通常是烤箱、微波炉等)和食物储存装置,还具备饮用水的供水和排水通道(见图2-136)。飞机上的厨房设施不可能非常完备,只能提供对地面准备好的食物进行简单热处理(见图2-137)。客舱中的厕所一般配置有抽水马桶、面盆和通风设施(见图2-138)。机身后部备有水箱,提供饮用水和循环使用水,经加压后供厨房和厕所使用。有的飞机使用过的废水经排水管道直接排出机外,为防止在高空低温环境里排水管结冰造成堵塞,排水管口设有加热装置。目前,大部分客机备有污水箱,废水回收到污水箱而不是直接排出机外,废水经化学处理后可循环使用,如洗手用过的水可以用于冲马桶等。

图2-136飞机厨房

图2-137飞行中的餐食

图2-138客舱中的卫生间

(二)客机上的救生设施

尽管航空运输是目前最安全的交通运输方式,但客机上仍然要配备一些救生设施,以便在万一出现飞行事故的情况下,使乘员安全、迅速撤离飞机。

提起飞机上的救生设施,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降落伞。降落伞仅仅在航空运输初期在民用飞机上装备过,在使用中发现几乎没有效果,原因是降落伞必须在一定的高度和速度之下张开才能保证安全,对跳伞人员的要求也很高,未经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成功地将降落伞打开,即使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在没有地面保障、不知道地面情况的前提下跳伞,也无法成功实施跳伞。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用客机都不再配备降落伞。

小故事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救援活动中,5月14日11时47分,15名空降兵从地震灾区上空4999米的高空奋不顾身地跳下,为救援部队传回了灾区的第一手资料,为指挥救援提供了准确的决策依据。战士们平时训练的跳伞高度是800~1000米,而这次是将近5000米的高度。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志、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下从5000米高度实施伞降,在世界军事航空史上前所未有(见图2-139)。

图2-139汶川伞降

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李振波、王君伟、于亚宾、刘志宝、殷远、郭龙帅、李亚军、赵海东、赵四方、雷志胜、刘文辉、王磊、任涛、李玉山、向海波。

民用客机上的救生设施,主要用于飞机迫降成功后,让乘员安全、迅速地撤离飞机。主要包括应急撤离通道、紧急出口、紧急撤离设施等。

小贴士

为避免鞋上的尖锐部分划破滑梯,从充气滑梯撤离时需要脱鞋。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制定的标准,要求客机必须保证在紧急情况下所有乘员90秒内全部撤离。为达到这一标准,在设计时都为客舱留有一定宽度的通道,离通道最远的座位和通道最多只能相隔两个座位,因此客舱内两侧靠窗的座位最多只允许设计3排,宽体客机中间部分座位最多只能设计5排。为确保畅通,安全通道内不得堆放任何物品,客舱内也预先划分了撤离分区,为每个分区到紧急出口划分了专用的撤离路线,并在“乘客须知”中注明。除了正常的登机门和厨房服务门之外,客舱内还根据座位数量设置了若干应急出口,每个撤离分区都对应相应的应急出口,在紧急情况下乘务人员或坐在出口旁的旅客可打开出口,所有乘员可从对应的出口迅速撤离飞机。

图2-140应急出口和充气滑梯

许多客机出口离地高度都在2米以上,必须有相应的撤离设施才能保证人员能够安全撤离。在登机门、应急出口处都设有充气撤离滑梯,在紧急情况下打开后会自动充气,乘客可通过滑梯安全滑到地面(见图2-140)。

为了保证迫降到水上时乘员的安全,客舱内还配备了救生衣和救生筏(见图2-141、图2-142)。救生衣是充气漂浮设备,为橘红色,便于搜救人员发现,一般位于座椅下方,紧急情况时,拿出穿上,离开飞机后拉动下面的充气拉手会自动充气。救生筏也是橘红色,配有桨、锚等设施,根据撤离的人数有不同的规格,最大的可载48人,最小的只能载10人左右。

图2-141救生衣

图2-142救生筏

为使人员顺利撤离飞机,飞机上还配有救生斧、救生索、防护头盔、护目镜、照明灯、扩音器等救生设施。撤离飞机后,为方便搜救人员搜救,配有应急定位发射机、便携式定位发射机、海水染色剂等救生用品。另外,飞机上还为乘客配备一定数量的压缩食品、海水淡化剂、急救药箱等,以备撤离飞机后的不时之需。

相关链接

降落伞是常用的航空救生工具,主要由透气的柔性织物制成并可折叠包装在伞包或伞箱内,工作时相对于空气运动,充气展开,使下落中的人或物体减速、稳定的一种气动力减速器,被广泛用于军用飞机乘员救生、空降和体育运动。

为确保降落伞能顺利开伞,包装时必须将伞衣、伞绳整齐叠成长条,伞绳呈“S”形排列装入伞包,在“S”形弯折处用橡皮绳固定,伞衣也呈“S”形折叠好置于伞绳之上(见图2-143)。固定好伞衣、伞绳后,将伞包好,伞包扣眼用钢索穿过锁好,伞包外有橡皮绳,用于在抽掉钢索后将伞包拉开,露出内部的伞衣和伞绳。伞绳连接背带系统,伞衣顶部连接引导伞。引导伞是一具雨伞大小的小伞,装于主伞伞包外,下端连接主伞伞衣顶部和主伞伞包上的钢索。主伞包装好后,将引导伞装入伞包外部的引导伞袋中,用钢索穿过扣眼锁好并挂上橡皮绳,此钢索连接拉环,降落伞才包装完毕(见图2-144)。

图2-143叠伞

图2-144降落伞包

跳伞时,跳伞人员在脱离飞机尾流、速度稳定后,在保持平衡的状态下拉动拉环,引导伞袋解锁后在橡皮绳的作用下打开,引导伞飞出张开。由于人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有相对运动,引导伞将产生较大的阻力,利用这个阻力将主伞伞包钢索拉开,再牵引排列整齐的主伞伞衣、伞绳脱离伞包,在伞衣、伞绳完全拉直后,相对气流从下方冲入,将降落伞完全展开。

图2-145降落伞

伞衣有强度限制,在速度很大时张开,会被强大的气流冲破,因此在飞行速度较大时,跳伞后须张开四肢,让身体在气流作用下减速,只能在速度稳定在规定值以下才能开伞,人体四肢张开自由下落的稳定速度约为50米秒(时速180千米)。在开伞过程中,必须保持身体平稳,如果身体在转动,伞衣拉出时可能会缠绕在人体上而不能张开。开伞后在伞衣的阻力下减速,最后匀速下降,速度约为6米秒,为抵御着陆时的冲击力,必须双脚放平,两腿用上力,两脚以全脚掌同时接地(见图2-145)。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