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民航的发展历程
一、民航的初创时期(1919—1937年)
早在1914年1月1日,美国就在佛罗里达州的圣彼得堡开辟了世界上第一条定期民用航线,将刚发明十个年头的飞机用于民用领域。这条定期航线航程只有35千米,所用的飞机也只能搭载一名旅客,飞机此时也仅仅是在飞艇作为航空运输主力的时代的一支小小插曲,还算不上民航的开始。
也就在这一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飞机因其独特的性能很快就被应用到战争中,参战国大量制造并使用飞机,4年战争期间,共制造了十多万架飞机。战争的需要让刚刚准备起步的民用航空事业中断下来,但却让飞机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使飞机制造技术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战争结束后,遗留下来大量的飞机和机场,这些数量庞大的飞机、机场推动着飞机进入民航运输的舞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航空较发达的欧洲各国政府的支持下,民用航空在欧洲开始起步。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法国政府草拟了一份《航空公约》,这份公约被写进了《巴黎和约》,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有38个国家签署了这份公约,后来该公约被称作《巴黎公约》,是世界上第一部国际间的航空法。有了《巴黎公约》,民用航空的起步阶段就有了法律的约束和受到法律的保障了。
1919年年初,德国在欧洲国家中首先开辟了国内航线从事民航运输,同年8月,英、法两国也开通了定期航线,随后欧洲的一些航空公司自发联合,组建了旨在促进国际航空运输发展和方便乘客的非政府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并很快在欧洲建立起了联系各国的航空网,真正意义上的民用航空从这一年才算开始。
随后,民用航空航线网络迅速从欧洲扩展到了北美、亚洲、非洲,最后发展到全球各地,中国也于1920年5月8日开通了北京和天津之间的第一条国内航线。然而这段时期的民航运输,几乎都是亏本,靠政府和其他机构的补贴维持着,其政治和军事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直到美国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1935年制造的DC-3飞机的出现才扭转这一局面,使飞机通过航空运输也能赚钱,DC-3飞机也因此获得了“第一种能赚钱的飞机”的美名(见图1-20)。1937年巨型飞艇“兴登堡”号失事,使飞艇退出了航空运输舞台,市场份额让飞机独揽,促进了DC-3运输机的推广。
相关链接
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由其创始人唐纳德?维尔斯?道格拉斯创建于1921年7月。1924年4月6日,道格拉斯公司设计的双翼机首次环球飞行取得成功,同年9月28日,该型号飞机再次环球飞行取得成功,使道格拉斯本人和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名声大噪。
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最著名的产品为DC-3运输机,该型飞机是在航空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飞机。该机型于1935年推出,可运载30名旅客,航程达到3420千米,并首次在飞机上配置了厨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DC-3型运输机又衍生出了军用型C-47运输机,先后共生产了一万多架,担负过的任务数不胜数,全球各地的机场都留下过它的身影。苏联大名鼎鼎的DC-2飞机也是它的仿制品。
1967年,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过分扩展DC-8、DC-9运输机和A-4“天鹰”攻击机,导致了公司资金链和产品质量发生问题,最终不得不与麦克唐纳飞行器公司合并为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简称麦道公司。1996年12月15日,仅次于波音和空客、在世界民用航空器制造业中排名第三的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收购,极大地增强了波音公司的竞争力,也改变了民用航空器制造领域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民航的大发展时期(1945—1958年)
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也极大地促动了航空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在这次战争中,出现了喷气式发动机,喷气推进技术将飞机的速度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战争结束后,这些技术应用到民航,使民用航空进入了恢复和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民用航空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际航空迅速发展,1944年54个国家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芝加哥公约》,这个公约成为现在国际航空法的基础。根据公约的规定,在1947年成立了国际民航组织(IionalCivilAviatianization,ICAO),从此在世界范围内有了统一的民用航空管理和协调机构,各个国家随即建立起自己的民航管理机构,代表政府参加这一国际组织,民用航空从此成了有统一规章制度的世界范围的行业。到2000年,全世界共有185个国家参加了这一组织,我国也是国际民航组织成立伊始的成员国之一。
第二,机场和航路网等基础设施大量兴建,使民用航空由过去的点线结构向面上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全球范围的航空网。
第三,直升机进入民航服务,民航又多了一种航空器,为民航开辟了新的领域。
第四,喷气式民用飞机进入了实用阶段,为民航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喷气式飞机是在1939年由德国首次制造成功,紧接着英、美和苏联也制造出了自己的喷气式飞机,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喷气式飞机未得到使用,直到后来的朝鲜战场上,喷气式战斗机才大放异彩。而第一架民用喷气式飞机是1950年投入使用的英国“子爵”号(见图1-21),但“子爵”使用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以前的活塞发动机相比,除了发动机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之外,仍然采用螺旋桨驱动,速度和高度的提高不大,喷气式推进技术的优越性并未得到充分展示,因此未能开启喷气式时代。1952年,英国又将安装四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彗星”号(见图1-22)客机投入使用,在随后两年内出现了3次空中解体,使喷气式客机的推广受挫,但喷气式飞机的优越性已经逐渐显示出来。1956年,苏联的“图-104”也投入航线运营,仍然未能开启民航的喷气式时代。
真正使民用航空进入喷气式时代的飞机是1958年投入使用的波音707客机(见图1-23)和次年投入使用的道格拉斯公司的DC-8客机(见图1-24)。但这两种飞机对它们的制造者却起到了完全不同的作用,波音707将波音公司推上了世界民用航空器制造业的头把交椅,DC-8却将道格拉斯航空器公司逼上了穷途末路,9年之后因资金和质量问题,公司不得不与麦克唐纳公司合并。
相关链接
波音707客机是美国波音公司于1957年在原空中加油机KC-135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1958年交付使用,直至1991年关闭生产线,波音707共获得1010架订单,中国民航也曾购买10架该型飞机,后来我国还曾仿制过波音707,称为“运十”(见图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