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研组研究成果交流一个学期一次。交流时间一般为学期中和学期末。也可以结合教研组的阶段性研究需要,确定具体的交流时间。
(3)科研部门结合各教研组(包括课题组、工作室等各类具有研究性质的组织)的教研计划和阶段性任务,在与各教研组长沟通的基础上,明确可以进行成果交流的教研组和初步的交流形式及时间。
(4)园区保教主任与园区进行交流活动的教研组组长进行沟通,具体确定交流的形式和时间,完成研究成果交流方案。
(5)教研组研究成果交流活动正式进行前一个月,由科研部门牵头组织保教部门、总务部门、骨干教师代表或外聘专家、家长代表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6)园区根据研究成果交流方案,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研究成果的展示、观摩、交流等活动。
(7)参加研究成果交流的园区教研组长负责成果交流活动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并按要求统一上交归档。
(8)研究成果交流活动不仅限于园内,可以扩大至全区、全市、全国,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范围。
(9)幼儿园宣传部门负责研究成果交流活动的宣传工作。
(六)教研质量评价制度
1。评价的意义和目的
监督和落实教研计划,推动教研带动日常教学,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提高教师队伍教研水平,发挥教研推动幼儿园保教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作用。
2。教研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
教研质量评价坚持客观、全面、公正、公平的原则,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教研质量评价的对象和主体
教研质量评价的对象为各教研组开展的各类教研活动、课题研究活动、工作室活动等。
教研质量评价的主体是以科研部门为牵头人,各部门负责人、教研组长、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参加的评价小组。个别活动可以考虑由幼儿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活动。
4。教研质量评价的内容及标准
(1)教研活动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
(2)教研活动方案内容完整,书写规范,思路清晰。
(3)教研过程组织流畅,环节设计合理,层次清楚。
(4)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多样,能够围绕核心问题创设相应的情境,能起到引领作用。
(5)教研活动有效果,参与者有收获。
(6)教研过程性资料齐全、规范。
(七)科研档案管理
(1)每个课题由课题教研组长负责课题研究中的各种文字档案的管理(计划、与实施内容相关的数据统计表、调查表、会议记录表、相关课题文本材料)。
(2)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材料每学期进行一次整理,待课题结题时规整上交并复印留作备份资料。
(3)档案资料信息员负责课题图片、照片、录像档案的管理。
四、应保存的记录
教科研活动档案材料;课题管理专项档案材料;在教科研研究中教师获奖、发表或交流的论文、总结;上报的所有与教科研有关的材料。
五、附件
(1)园本教研流程图。
(2)课题研究管理流程图。
(3)问题引领式园本教研活动流程及内容一览表。
(4)教师参与教研工作考核标准。
(5)劲松第一幼儿园先进教研组评选办法。
(6)教研组长聘任方案。
附件1园本教研流程图
园本教研流程图
附件2课题研究管理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