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建立朋友、伙伴式的咨访关系;
⑤注意尊重、关怀、同情、宽容、理解、鼓励和支持。
人本主义治疗目标在于人性的实现和人格的改变。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设身处地的理解,坦诚交流和无条件积极关注。交朋友小组也是罗杰斯创建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法,即利用团体的力量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变不良行为的一种形式。
3。人本主义的治疗理论与戒毒
罗杰斯的当事人中心疗法创立以后,很快在犯罪矫治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尽管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吸毒的问题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与论述,但是在戒毒矫治实践中运用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及人本主义的治疗方法帮助戒毒人员重塑信心,彻底戒除毒瘾,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1)以人为本是戒毒方针政策在法律上的体现,《戒毒条例》明确规定戒毒工作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科学戒毒、关怀救助、综合矫治”。
(2)以人为本把场所安全的重心从民警对戒毒人员的管理转向戒毒人员的自我约束与自我潜能的实现上,改变了传统的抓戒毒场所安全的模式。
(3)以人为本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矫治模式。戒毒场所传统的教育矫治模式沿用的是社会灌输式的教育,虽然设有5门课程140课时,但在许多戒毒所流于形式。
(4)以人为本触及戒毒人员心理的灵魂,通过戒毒人员与心理治疗师(民警)一对一的沟通,重启其人性善的潜能,能够为根除毒瘾,彻底戒毒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认知心理学理论与戒毒
1。认知心理学概述
认知心理学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新流派,它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之后迅速发展。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出版,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认知心理学作为一个流派立足于心理学界。随着工业社会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有关人的认知因素的研究课题日益受到重视,同时计算机科学、传播通信学、控制论、神经科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使得认知心理学兴起、壮大,直至70年代以后,成为美国和整个西方心理学的主流,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据核心地位。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泛指一切以认知过程为对象的心理研究。它可以分为三种状态:一是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亦称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二是行为主义盛行时期仍然坚持意识现象,特别是认知过程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又称心灵主义认知心理学;三是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又称现代认知心理学。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专指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目前认知心理学未有一个公认确切的定义。一般而言,可以认为它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把人看成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认为人脑的工作原则和计算机的工作原则,即信息加工原则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在计算机和人脑之间进行对比。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及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性作用,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力求通过揭示人们如何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机制,以探究人类认知活动的规律。
2。认知心理学与吸毒的关系
在认知心理学的几个分支中,皮亚杰的道德和认知发展理论与犯罪学的联系最紧密。运用该理论研究吸毒,会发现吸毒是由其道德发展水平低造成的。由于道德发展水平低,对社会道德规范的理解有偏差,对个人认为的道德控制较弱,因而会产生违反道德准则或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
这一理论倡导者皮亚杰将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联系起来,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和公正阶段。根据该理论的分析,吸毒人员特别是青少年吸毒的道德发展可能停留或未达到相应的水平。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科尔伯格认为人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对于错误的道德问题有不同的判断理由,吸毒者的道德发展可能不同于守法者的道德发展。科尔伯格的六个道德发展阶段分别如下:
(1)仅是为了遵守权威和避免惩罚。
(2)是为了自己负重,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让别人为自己负责。
(3)是要成为好人,有好的动机,关心他人,站在他人的立场着想。
(4)维护社会规范,为人类和社会的利益而效力。
(5)是以社会大众共同认知的规范而承认个人的权利。
(6)是要适用于全人类的原则、正义和平等原则,以及对人格的尊重等原则责任。
(1)(2)阶段称为前传统阶段,10岁左右,这一阶段他们会想:假使我吸毒,我不被抓到的可能性如何?(3)(4)阶段为传统阶段,15岁左右。这一阶段他们会想到:吸毒是犯法的,因此,无论如何我不能吸毒。(5)(6)阶段为后传统阶段,20岁左右,这一阶段他们会想:一个人固然需要在法律范围内生活,但某些共同的道德原则,如对人权的尊重,对人格尊严的敬重却超越这些法律。
科尔伯格根据每个人道德发展阶段不同将人作不同的归类,结果与他的同事发现,犯罪者或吸毒者的道德发展远低于具有相同社会背景的非犯罪者。大部分非犯罪者的道路约为(3)或(4)阶段,但大部分犯罪者的道德发展约为(1)或(2)阶段,因此,遵循法律只为了避免惩罚或只为了自我利益着想的人比那些认为法律可使全社会受益或尊重他人权利者,更有可能从事犯罪行为。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吸毒行为由发展水平较低的道德状况引起的,对于达到较高层次道德水平的人来说,良好道德品质可以使他们避免进行发展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是预防发展的主要手段。
3。认知心理与戒毒
认知心理学关于心理治疗的方法称为认知治疗法。认知治疗法是指经解说与指导的再教育方式,纠正治疗对象原有的对人、对事的错误思想观念,帮助其重组认知结构,使治疗对象收到“觉今是昨非”的效果。认知治疗强调认知过程在决定行为中的主要作用,认为人的一切有目的的行为和一般情绪都有认知发动和维持,认知上的歪曲与局限,则导致情绪紊乱以适应不良。因为治疗病态的行为和情绪关键在于矫正错误的认知过程即由此形成的错误观点。认知疗法有三个基本假设:第一,行为和情绪是通过认知过程发展起来的;第二,在学习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治疗程序,能有效地影响认知过程;第三,心理医生应当作为一个“诊断家”和“教育家”,发现适应不良的思想或认识过程,并且通过安排一定的学习来改造他们。
错误的认知,既是吸毒的重要原因,也是吸毒心理中需要矫治的重要内容,认知心理学关于心理矫治的理论及认知疗法的具体方法对吸毒心理矫治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