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后一句话,孩子从未送出的那封信,爱人临终前没能说完的告白……这些话本该抵达,却被风带走、被雪掩埋、被岁月吞没。
我们只是想办法,让它们重新落地。”
老周点点头,点了支烟,又掐灭。
“有时候我在想,也许真正的永生,不是活多久,而是你的声音还能被人听见。”
回到乌鲁木齐后,团队立即启动“古丽娜尔追踪计划”
。
通过民政档案交叉比对、户籍系统筛查及伊犁地区支教教师网络协助,三个月内锁定了三位可能人选。
其中一人在霍城县一所乡村小学任教,教授维吾尔语与音乐课程,曾多次组织学生录制“给远方亲人的歌谣”
,并主动向当地文化馆捐赠民间童谣录音资料。
小宇决定亲自前往。
进入伊犁河谷那天,春意正浓。
杏花如云般绽放在山坡上,溪水欢快奔流。
他们在一所简陋却整洁的校舍前停下,操场上十几个孩子正围成一圈拍手唱歌,旋律竟是改编版的《半个月亮爬上来》,歌词变成了:
>“阿娜尔妈妈走得很远,
>她变成星星照我看,
>我每天练琴你不孤单,
>总有一天你会听见……”
教室门口站着一位身穿浅蓝长裙的女子,约莫三十多岁,眉眼温润,手中抱着一架小型手风琴。
当她转身看到小宇手中的录音设备时,整个人怔住了。
“你是……来送声音的吗?”
她问,声音轻得像风吹过树叶。
小宇点头,从包里取出DJS-001的复刻磁带,放入一台复古录音机中。
按下播放键,丈夫低沉而深情的声音缓缓流淌出来:
>“阿娜尔,今天风特别大……但我还是想让你听见我说话。
你要好好吃饭,按时吃药,别总熬夜缝衣服……等我回去,给你带一盒南方的桂花糖。
你喜欢甜的。”
女子的手开始颤抖,眼泪无声滑落。
她蹲下身,将耳朵贴近喇叭,仿佛怕漏掉任何一个音节。
当录音结束,背景中那两声微弱的心跳响起时,她突然伸手按住机器,哽咽道:“这是我爸爸……我听过这段录音,在奶奶家的老柜子里。
她说,这是我妈妈一生都在等的声音。”
她叫古丽娜尔,确为阿娜尔之女。
从小被告知母亲死于车祸,直到十八岁生日那天,养母才拿出这盘磁带,告诉她真相:她的母亲没有死,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活了很久??活在风里,活在雪中,活在一盘不肯腐烂的录音里。
“我学音乐,就是为了重现她的世界。”
古丽娜尔擦去泪水,“我知道她听不见完整的旋律,所以我把每一句思念都编进节奏里,用强弱、长短、高低去表达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