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穿着一件素雅的白色家常锦缎袄裙,外罩一件淡青色比甲,乌发松松挽着,只簪了一支简洁的玉簪。
她眉宇间带着一丝长久等待的倦意,但那双眸子在看到贾若身影的瞬间,亮得惊人。
她扶着门框的手指微微用力,指节有些发白。
“母亲。。。。。。”
贾若喉头一哽,快走几步上前,撩起衣袍就要跪下。
“快起来!”
薛宝钗急忙伸手扶住儿子的手臂,阻止他行礼。
她抬起头,仔仔细细地看着贾若的脸。
"
D。。。。。。"
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一句带着无尽心疼和后怕的叹息。
“回来就好。。。。。。平安回来就好。。。。。。”
她强忍着泪意,努力维持着仪态,但那微微泛红的眼眶和眼中闪烁的水光,早已将母亲的心事表露无遗。
贾若鼻尖一酸,胸中积压的委屈、愤懑、疲惫,在这一刻几乎要决堤。
更重要的是,一股巨大的不甘心从他的心头涌出。
这样落魄的他,真的值得母亲如此的担心么?
阿桂悄然退后几步,垂手侍立,将空间留给了夫人和公子。
“去看看你父亲吧。”
庭院深处的暖阁东侧,一方临海的露台之上,风声低徊,海潮声隐隐。
露台一角,设着一张朴素的茶案,案上一盆苍劲虬曲的针松盆景,正沐浴在午后的微光里。
贾若的脚步在门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
那混杂着海风咸腥与草木清冽的气息,压不住他胸腔里擂鼓般的心跳和对即将到来的巨大惶恐。
母亲薛宝钗方才温言抚慰的余温尚在,却无法驱散他心底那沉甸甸的巨石。
神都的挫败,国会的变质、矿工的惨状、严家的跋扈、皇帝的懦弱与私心。。。。。。
这一切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勒得他几乎窒息。
而最让他无地自容的,是这一切的起点。
正是贾环当年亲手为他铺就的那条路。
是贾环的隐退,给了他施展抱负的空间。
是贾环打下的基础,让《宪章》和国会有了诞生的土壤。
如今,一切都变了,千疮百孔,面容狰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