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儒道百科 > 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随风(第1页)

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随风(第1页)

片刻后,王晨微微耸了耸肩,像是抖落一身疲惫,握着霜凝破风剑的手缓缓发力,拖着长剑在城砖上划过。

“嗤啦??”剑刃与砖石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伴随着这道声音,一道细密的冰霜顺着剑痕蔓延开来。

。。。

马蹄踏雪,渐行渐远。启声坐在颠簸的车厢中,手中摩挲着那枚新铃“仍言”,铜身微凉,却仿佛蕴着一丝温热的脉动。她将耳朵贴近铃壁,闭目凝神,竟听见极远处传来一声细若游丝的回应??不是响在耳边,而是自心底浮起,像是一句久被压抑的话终于找到了出口。

她睁开眼,窗外已入南荒边境。天地骤然开阔,山势如刀削斧劈,黑岩嶙峋,草木稀疏,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铁锈般的腥气。驿道两旁立着残破的祭坛,石柱倾颓,彩羽散落泥中,原本应悬挂咒幡的位置空荡荡的,唯有风穿过孔洞时发出呜咽般的低鸣。

“已经三十七日无婴啼。”车夫低声说,声音干涩得如同枯枝相磨,“巫祝们说,孩子生下来就懂‘静默之理’,可那是死理,不是活道。”

启声掀帘望去,远处村落炊烟稀薄,人影寥落。几个孩童蹲在溪边玩水,动作整齐划一,脸上毫无笑意。他们不笑,也不闹,甚至连争抢石子都井然有序,仿佛早已被某种无形之力规训过灵魂。

她在一座名为“哑峒”的村寨外下车。寨门上悬着一面铜鼓,本该是召集族人、通神驱邪之用,如今却蒙尘积垢,裂痕蜿蜒如蛛网。一名老妪拄杖迎出,目光浑浊,嘴唇开合数次,终未发声。她抬起手,在空中画了一个圆,又指了指天心,再指向自己喉咙,最后轻轻摇头。

这是南荒古语的手势:**“天封喉,神不语。”**

启声点头致意,从布囊中取出那片北地带来的蛇蜕鳞片,轻轻放在寨门前的石台上。这是她学会的第一个跨域沟通之礼??以旧皮换新声。片刻后,一只瘦小的手从门缝探出,迅速抓走了鳞片,又塞回一张折叠的棕叶。

她展开一看,竟是用炭笔描摹的一幅图:一群婴儿仰面而卧,双眼大睁,口中伸出无数细线,直连天上一团灰雾。那些线并非血肉,而是由一个个倒写的字串联而成??“不”、“否”、“止”、“闭”。

她心头一震。这不是失声,是言语被提前截断。有人或有物,在生命初启之时便植入了“反言根”,让语言尚未萌发便已枯萎。

当夜,她宿于寨中唯一尚存灯火的小屋。屋主是个中年男子,曾是巫祝学徒,如今只能靠手势与人交流。他写下一排字:“三年前,来了个穿白袍的女人,说要‘净化语源’。她喝了我们的圣泉,然后……我们就开始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启声猛地抬头:“白袍?什么模样?”

男子迟疑片刻,画出一个轮廓:长发垂肩,眉心一点朱砂痣,左手戴一枚骨ring,刻着扭曲的符文。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

那是她母亲年轻时的模样。

但她母亲早在二十年前就死于伪言母体的吞噬仪式,尸骨无存,仅余半卷残经。而这描述,分明是借用了她的记忆投影??又是它,在模仿,在渗透,在用最温柔的方式完成最彻底的封锁。

她彻夜未眠,取出《未来书》残页铺于案上。这本由初代语师以心血凝成的预言典籍,向来只显现片段文字,且随观者心境流转。今夜,当她指尖轻抚纸面,墨迹缓缓浮现:

>**“言之始,在哭;言之终,在忘。

>若有子不啼,则万语归虚。

>唯废音可破寂,唯痴语能通神。

>待彼‘仍言’响彻南荒,方知沉默亦为言之一种。”**

她盯着最后一句良久,忽然明白??真正的沉默,并非无声,而是**被设计过的静止**。就像齿轮卡死前的那一瞬停顿,看似安宁,实则酝酿崩塌。

次日清晨,她走进村中废弃的祭场。这里曾是举行“初语礼”的圣地,新生儿在此由巫祝赐名,第一声呼唤将决定其一生言语气质。如今石台龟裂,香炉倾覆,唯有中央一口深井尚存,井口覆盖青石,上刻四个古篆:“禁声之渊”。

她命人移开石板。井下漆黑一片,无水,却有风自深处徐徐吹出,带着腐旧书卷的气息。她取出愿言铃,垂绳入井,轻轻一摇。

叮??

铃声下沉,久久不返。正当众人以为音信全无时,井底忽然传出回响,却是千万个声音叠在一起,齐声低语:

**“你说完了吗?”**

正是西市废井中浮现的那句话,只是这一次,语气不再试探,而是充满讥诮与疲惫,仿佛质问整个世界的拖延。

启声面色不变,反而笑了。她解下腰间“仍言”铃,双铃并执,左右各持一端,再度摇动。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