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朱棣的圣旨一下,把周世昌的土地分配给老百姓,更是引起了极大的热情。
皇帝说话算话,知府说话管用。
如此一来,举报的更加积极。的凡此前抵制的士绅,若主动交出隱田、上报隱户,便从轻发落若仍敢顽抗,便直接派衙役与锦衣卫上门查抄,证据確凿后当即锁拿。
短短一月间,常州府下辖五县的积弊被彻底撕开。
刘员外隱瞒的一千八百亩良田被全数查出,李栋樑通过“诡寄”手段掛在佃户名下的六百亩漕运田產浮出水面,就连世代书香的张举人,也被查出包庇五十余户隱户、偷逃赋税百两。
前后共有十七名士绅因情节严重被抓入狱,其余士绅见状,纷纷主动到府衙报备隱田、补缴赋税,再无人敢存侥倖之心。
待清查收尾,李如林拿著统计册页向王强稟报时,声音里满是振奋:“大人!咱们这一月共清出隱田两万三千余亩,找回隱户四百余户!这些隱田已按洪武旧制,一半分予流民耕种,一半充作官田;隱户也重新登记入黄册,免除他们前三年半数赋税,百姓们都说是遇到了青天大老爷!”
王强接过册页,看著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紧绷的脸上终於露出一丝笑意,他起身走到窗边,望著府衙外熙熙攘攘的百姓,唇角也是露出有了笑容。
此前因士绅占田而流离失所的流民,如今已领到新的地契,正忙著筹备春耕;曾被隱户问题困扰的里甲,也重新恢復了秩序。
“好!”
王强转过身,语气坚定,“清查只是第一步,按律处置才是关键。这些被抓的土绅,有的强占民田、有的逼良为奴、有的偷逃赋税,桩桩件件都违了《大明律》,更坏了洪武朝的规矩。咱们不能只抓不办,得奏请陛下,按洪武旧制来处置,才能真正震慑住天下的蛀虫!”
说罢,王强当即召来文书,亲自口述奏摺內容。
开篇先稟明朝廷常州府清查隱田隱户的成果,列明清出的田亩、隱户数量及分配处置情况;接著细数被抓十七名士绅的罪状,附上阵仗、佃户供词及洪武旧册对照证据;最后恳请朱棣:“依洪武朝《大明律》及《大浩》旧例,对涉案士绅严惩不贷,以做效尤,復我大明朗朗乾坤”。
奏摺写就,王强亲自核对无误,盖上常州府知府大印,即刻派快马送往应天。
科举的读书人想要贏,他们这些胥吏更加的想要贏。
毕竞,科举出来了,家庭条件都还算是可以,就算是家庭条件不行,当了官,也能积攒不少。
他们不行,一旦输了,就是彻底输了。
没有退路。
快马日夜兼程,三日后便抵达南京。
御书房朱棣看到奏摺的时候也是暗暗吃了一惊。
“清出隱田两万三千余亩、隱户四百余户!”朱棣自言自语:“一个常州府就是如此,这天底下其他的州府又是如何?“
建文才干了两年,局面竞是糜烂到了这个程度。
朱棣都要怀疑,这还是大明么。
看到王强恳请“按洪武旧制处置”,朱棣拍案叫好:“好一个王强!不仅能查出积弊,还敢坚持按太祖高皇帝的心思办事,比那些只会空谈仁义的文官强多了!”
徐牧凑上前看了奏摺,也頷首道:“陛下,王强此举正是抓住了要害。建文朝弊政的根源,便是背离了洪武朝“严惩贪腐、均平田赋的规矩,如今王强要按洪武旧制处置,既是肃清常州府的积弊,也是向天下传递陛下要恢復洪武旧规的信號!”
顿了顿,他笑著开口道:“那些观望的士绅、抵制新政的文官,见陛下支持王强,定会收敛气焰。“
朱棣深以为然,拿起硃笔,在奏摺上批覆:“常州府清查有功,王强赏银百两、绸缎十匹。涉案士绅依《大明律》及洪武旧制处置,无需姑息。另,著户部、刑部各派官员赴常州府,协助处置后续事宜,確保隱田分拨、隱户安置落实到位。”
批覆下达的同时,朱棣还特意让纪纲將常州府的清查成果与处置决定,在应天官场暗中通报。
他也想要看看,这些科举文官集团会是什么反应,胥吏出身的官员不仅能做事,还能做得比科举文官更彻底。
消息传回常州府,王强拿著朱棣的批覆,心中更添底气。
他即刻升堂,对被抓的十七名士绅宣读处置结果:强占民田者,田归原主、
本人流放三千里;偷逃赋税者,补缴三倍罚金、杖责六十;包庇隱户者,革去功名、罚没半数家產。
处置令一出,常州府的士绅再无异议,百姓更是拍手称快。
而对於士绅和科举文官集团来说,他们就是感觉毛骨悚然了。
一个幽灵,一个叫朱元璋的幽灵正在大明的天上看著他们。
回来了,都回来了!
太祖高皇帝的铁腕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