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战之中,张飞遇郭汜,战不十合,一矛贯胸,将其挑杀。万余敌军或降或逃,无一人成建制撤出。
天明清点,斩首八千,俘虏六千,缴获粮草辎重无数。更令人振奋者,有三百西凉骑兵主动投诚,哭诉道:“吾等皆凉州百姓,非真愿助董贼为恶。今见刘使君仁德,愿效死力!”
刘备亲自接见,赐酒肉衣甲,赦其余众,仅囚其将领。降卒无不叩首泣谢。
捷报传开,诸侯再度震动。袁绍正在酸枣整军,闻之气得摔杯:“刘备小儿,竟敢独占大功!”然迫于形势,只得加快进军。
孙坚自荥阳挥师北上,连克数城,直逼洛阳东门。曹操亦率军渡河,进驻孟津,与刘备形成掎角之势。
而此时,长安城中,董卓暴怒如狂。得知李?败亡、郭汜身死,竟亲手斩杀两名报信士卒,吼道:“谁再言退兵之事,与此二人同罪!”
李儒跪谏:“主公,今洛阳虽失,然根基尚存。函谷有关,潼关有险,长安城高池深,足可固守。况天子在手,仍可号令四方。不如暂息雷霆之怒,整军备战,待诸侯内讧,再图反攻。”
董卓喘息良久,终点头应允。
然而,就在此时,一道密令自冀州发出??乐安公主以天子名义,正式下诏:
>“朕遭奸臣迫害,流离失所,赖宗亲刘备忠勇奋发,举义兵以清君侧。今特授刘备为**大汉左将军、领豫校尉、讨逆大都督**,总摄河南诸军事,节制关东十八路诸侯。凡抗命不遵者,视为叛逆,可专征伐。”
诏书由快马昼夜兼程送至刘备军中。当宣读完毕,三军齐呼万岁,声震原野。
刘备跪地受诏,泪流满面:“臣刘备,不负公主所托,不负天下所望!”
诸葛亮执扇而立,目光深远:“自此,主公不再是依附诸侯之一员,而是天下勤王之领袖。袁绍若不服,便是违诏;孙坚若迟疑,即是抗命。主公已立于大义之巅。”
数日后,刘备于洛阳废墟设坛祭天,焚香告地,正式接受节钺。坛前立碑,刻“还天下一个清明”六字,由蔡邕之子亲手书写,笔力遒劲,苍茫悲壮。
此后一月,局势剧变。
荆州刘表遣使送来粮十万斛、战马三千匹,并附书曰:“弟虽守土一方,然心向朝廷。愿奉兄长号令,共扶汉室。”
益州刘璋亦遣使结好,许诺若大军入蜀,必倾力相助。
青州管亥率黄巾旧部三万人归降,誓言洗心革面,效忠汉室。刘备亲往劳军,赦其过往,编为“义勇营”,由糜竺统辖。
就连江东严白虎听闻刘备仁名,亦遣弟送质子入营,求结盟约。
人才更是纷至沓来。
颍川陈群、司马懿父子虽暂未亲至,却遣使致意,称“待时而动”。
南阳庞统闻诸葛亮得遇明主,慨然叹曰:“凤栖良木,岂偶然哉?”遂收拾行囊,欲往投奔。
更有隐居隆中的崔州平、石韬等人,相继出山,愿为幕宾。
刘备大喜,问诸葛亮:“天下英豪,为何纷纷来归?”
诸葛亮笑道:“非因主公今日之位,而在主公昔日之行。伐薪于山野而不怨,居陋巷而怀天下。此等品格,最能动人。世人皆知,随主公者,不问出身,但求真心;立功者,必赏;犯法者,虽亲必罚。如此,何愁贤才不至?”
话音未落,忽报糜竺急来求见:“主公,大事不好!袁绍遣颜良、文丑引五万大军,已抵洛阳城外,声称要‘接管旧都’,请主公交出节钺印信,听其调度!”
帐中众人闻言皆怒。
张飞怒吼:“狗屁盟主!俺哥哥受天子诏,他算什么东西,敢来夺权?”
关羽冷哼:“若敢进城,某一刀劈了他!”
赵云按剑而起:“请主公下令,末将愿率军迎敌。”
唯诸葛亮不动声色,反而微笑:“袁本初终于按捺不住了。”
刘备沉声道:“我奉诏总领诸军,彼竟敢公然挑衅,是欺天子无人乎?”
诸葛亮轻摇羽扇:“主公勿怒。袁绍此举,看似跋扈,实则心虚。他惧主公声望日隆,恐失盟主之位,故以强凌弱,欲压主公一头。然其行事粗鄙,反露怯态。”
“那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