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剧照:浮士德造型与光效
浮士德为了拯救人民,路口召唤魔鬼,并与之签约。影片采用多次曝光的特技摄影,浮士德站立路口的镜头与费里茨·朗《大都会》制造机器人的光环特效相同,表明在20世纪20年代表现主义的特技摄影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魔鬼引诱浮士德追求享受,他们一起在空中飞翔,这是影片具有诗意的抒情场面。为了显示飞行的高度,影片用秃鹰的剪影做空镜头。影片是在摄影棚内拍摄,摄影师用俯拍的移动镜头拍摄石膏模型制成的城市和山谷,以假乱真,场面气氛协调。
《浮士德》剧照:与魔鬼飞翔
茂瑙的浮士德在人生追求上显然不如歌德的浮士德。他是一个追求个人享受的人物。影片以浮士德追求葛丽卿并始乱终弃为主要故事情节。爱情这段戏明显地和影片前半部分神奇诡秘的审美趣味不同,比较平庸。
五、文艺爱情片:《日出》
《日出》(Sunrise,1927)是美国福克斯影片公司重金礼聘茂瑙到好莱坞拍的文艺爱情片,卡尔·梅耶编剧。影片获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珍妮特·盖诺)、最佳摄影两项金像奖及一项特别奖———艺术质量奖。
1。剧情简介
《日出》描写一个年轻的农夫爱上了城市女人,在她的迷惑下决定将妻子淹死,然后把农场卖掉,搬到城里跟城市女人住在一起。农夫谋害妻子下不了手,并被妻子发现。两人通过一段充满酸甜苦辣的旅行,重燃爱情,认识到夫妻感情的可贵。
2。正邪二元对立的模式
茂瑙将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和室内剧电影的拍摄技巧引入好莱坞商业故事片,使这部影片在构图、光影、叠印、主观镜头、移动镜头等方面获得巨大成功。正邪二元对立的模式置于人物内心,表现人的欲望与悔恨、越界与回归的情感。
故事开端以月光下抒情的田园景色表现农夫与城市女人谋划淹死农夫妻子。影片采用长镜头、摇晃镜头、对比镜头、幻想镜头表现农夫的欲望和内心善与恶的挣扎。
《日出》剧照:内心冲突幻觉
影片有好莱坞追踪戏的情节线,但它的追踪不是格里菲斯正与邪的警匪追踪或营救追踪,而是做错事情的悔恨与回归的追踪。妻子发现丈夫有谋害自己的企图,逃离木船,丈夫一直追踪到城里,希望得到妻子的宽恕。这段追踪戏巧妙地把故事情节从农村引向城市,成为从农村到城市情节过渡的转折段落。
《日出》剧照:追踪忏悔
夫妻到教堂目睹结婚仪式,成为丈夫洗涤灵魂罪恶的一场戏。它隐喻这对农民夫妇重新结婚,顺理成章引出下面照“结婚照”的戏。游乐场跳舞是夫妻和好,城市游的**,充满轻松快乐的谐趣。它是农夫最初对城市想象的具体化,也是丈夫假意对妻子说要带她去城里玩的实现。
夫妻月夜返回遇上风暴,妻子在河里失踪,它是对丈夫回归家庭情感的一个考验和检验,形成影片的第二次**。影片的结局是典型的好莱坞大团圆结构,妻子在丈夫绝望的时刻被村民救回,是“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的变体,表现了片名“日出”的意义。
3。细节对比与呼应
影片的结构既单纯又精致,只有一条情节线。影片开端关于谋害妻子的情节成为故事发展的伏笔,形成段落结构的前后照应。谋害妻子的芦苇最后用于救妻子。欺骗妻子出门的谎言成为夫妻的城市旅游。幻想的城市娱乐成为夫妻的现实享受。情人舞蹈变为夫妻跳舞。影片的每一个细节基本上都有对比和呼应。月夜前后对比照应,芦苇前后对比照应,害妻与救妻的前后对比,幻想城市与体验城市对比,情人之舞与夫妻跳舞对比。
《日出》剧照:细节前后对比
六、小结
茂瑙对电影艺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作品从形式上和表达上都大胆创新,为早期电影在艺术上的发展拓宽了视野。风格化和表现主义的几何构图、表达情绪的光线运用、突破性的镜头表意等为电影美学体系的建立打下牢固的基础。正与邪的二元对立模式、最终光明的团圆结局、深入剖析角色内心等叙事元素深刻影响了好莱坞日后的主流商业电影制作。吸血鬼、浮士德、答尔丢夫等电影形象流传至今。
思考题
1。西方文化艺术对茂瑙电影有哪些影响?
2。茂瑙的移动镜头和主观镜头特点是什么?
3。茂瑙表现主义、室内剧电影代表作有哪些特点?
4。分析《最卑贱的人》的特点。
5。茂瑙对电影艺术有哪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