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者认为这是“记忆的审判”
,反对者则警告:这种强制共感可能演变为新型思想控制。
联合国被迫成立“记忆伦理委员会”
,专门审议此类问题。
苏璃受邀出席首场听证会。
她没有穿制服,也没有带讲稿,只是静静走上台,打开一枚小型投影仪。
画面中,是那个曾在银行自首的劫匪,如今已在监狱中成为心理辅导员,帮助其他囚犯面对内心阴影。
接着是那位梦见妹妹的杀人犯,他每月都会去妹妹墓前读一本书,尽管她从未学会阅读。
“你们说这是侵犯隐私?”
苏璃的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可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敢面对,他又怎能真正自由?
记忆不是武器,是我们最后的良心。
你们可以摧毁树木,烧毁花朵,但只要还有人愿意为一句迟到的‘对不起’流泪,这片土地就不会彻底死去。”
全场寂静。
许久,有人鼓掌,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最终,掌声如潮水般席卷整个大厅。
***
一年后,第一艘载人飞船从星壤卫星发射升空。
乘客不是宇航员,而是十名记忆之子。
他们将前往猎户座β星附近的一处流浪记忆群,那里聚集着数万年前某场星际战争中消散的意识碎片。
任务目标:唤醒、整合、带回。
飞船命名为“萤火一号”
。
起飞当日,全球直播。
当火箭刺破云层时,地球上所有忆生花在同一瞬间绽放,花瓣朝向天空,如同千万双手在挥手送别。
苏璃站在南冰原,仰头望着那道划破天际的光痕,手中握着一张全新的明信片。
她没有写字,只是将它轻轻放在风中。
风接过它,卷着它飞向星门,飞向那座悬浮城市,飞向所有等待被记住的名字。
她知道,林小萤不会再回来了。
但她也清楚,从此以后,每一次有人想起一段旧时光,每一次有人为陌生人的苦难落泪,每一次有人在黑暗中轻声说“我懂你”
??
那就是她在回应。
风又起了。
带着歌,带着光,带着亿万未曾说出的话语。
它穿过时间,越过生死,拂过每一个仍愿记住的灵魂。
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那只无形的手再次提笔,在明信片背面写下新的句子:
>“亲爱的,
>你看,我们都学会了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