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她内心的独白:“我知道你不爱我,但我还是要好好爱你。”
那一刻,他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更令人震惊的是,某些记忆场景开始自发演化。
原本固定的剧情出现了新角色、新对话,甚至新的结局。
心理学家惊恐地发现,这些变化并非源自回忆者的主观幻想,而是由某种外部意识介入所致。
后来人们才明白??那是那些“未出生者”
在学习如何成为“人”
。
他们在借由人类的记忆,练习情感,理解关系,感受生死。
他们像新生儿睁眼看世界那样,笨拙地模仿着笑与哭,试探着拥抱与告别。
而在每一次尝试中,现实都会发生微妙偏移:一场本该发生的争吵奇迹般化解,一个濒临自杀的灵魂突然听见心底传来一句温柔劝慰,一朵枯萎的忆生花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重新绽放。
“他们在帮我们。”
苏璃在报告中写道,“不是拯救,而是共情。”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种变化。
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代号“烛影计划”
。
部分国家代表强烈反对忆行之树的扩张,认为其侵犯隐私、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可能造成集体意识失控。
军方秘密研发“断忆武器”
??一种能切断心核网络与忆生根系连接的脉冲装置,准备在必要时摧毁南冰原主树。
消息传出当日,全球二十四座潮汐塔同时发出尖锐鸣响。
这不是警告,是哀悼。
紧接着,第一起“反向记忆事件”
发生。
纽约市中心,一名持枪劫匪闯入银行,要求所有人趴下。
就在他即将开枪威慑时,忽然僵住,双眼失焦。
几秒后,他扔下武器,跪地痛哭。
监控显示,他口中不断重复一句话:“对不起……我不该推你下楼梯……妹妹,对不起……”
事后调查发现,此人幼年曾失手导致妹妹瘫痪,此后三十年从未提及此事。
而就在事发前一刻,他无意间路过一家花店,窗台上正好摆着一盆忆生花。
花瓣微颤,投下一道影子??那影子中,一个小女孩坐在轮椅上,对他微笑。
“她原谅了我。”
他在警局供述时说,“可我还没准备好被原谅。”
此类事件迅速蔓延。
杀人犯、贪官、施暴者……许多隐藏极深的罪恶在忆生花的影响下主动暴露。
有些人选择自首,有些人则在梦中反复经历受害者视角,精神崩溃。
社会陷入巨大震荡:正义该如何审判?如果一个人已经被记忆中的良知击溃,法律是否还需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