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原委及讨论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80~81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68]《“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原委及讨论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92~94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69]“邰先生所问已涉及方法范围,本席暂不解答,因为主席已宣布先讨论理论原则,然后在讨论方法步骤”,“我所谓的资本,乃中国本身生息长养辗转而来者;我所谓的引进新的生产技术系为培养新组织之资料而非办工厂等”,《“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原委及讨论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第92~95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70]《“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原委及讨论经过第二组提案》,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82~83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71]《“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原委及讨论经过第五组提案》,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89~91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72]《“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原委及讨论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80~81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73]郁瘦梅主要针对提案中第三(第一先决条件是减轻乡民的负担)、第四(一切苛捐杂税必须彻底清除)发起攻击,随后王湘岑亦给予助攻:“盖第四组第三项第四项两个问题,在从事民教工作的同人多已想到,但事实上有许多民教事业反而增加了人民负担。现在农村破产,民众现状已不能维持,实不堪再增税捐,我们从事乡村建设,当然不能增加人民负担”,实际上将第四组的提案具体化而已,估计是难以找到合适的批评地方,便虚晃一枪,“至于减轻人民负担,则涉及政治范围,我们实无此种力量”,草草鸣金收兵。《“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原委及讨论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92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74]会后,梁漱溟专门撰写《建设与崩溃——为乡村建设问题答庄崔古三先生》一文,对提案中所列的10条问题一一予以辩驳,并强调要防止乡村的崩溃,“非谈到乡村建设不可,抑且非大谈而特谈不可”。梁漱溟:《建设与崩溃——为乡村建设问题答庄崔古三先生》,载《乡村建设》,第3卷6期,1933。
[75]《“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原委及讨论经过提案原委》,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79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76]《卷首语》,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1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77]大会对该决议案专门做了如下说明:“本社此次大会,同人虽难于本案所包各项具体问题,尚未得归一意见,但一致认为‘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实今后社会教育之根本要旨。过去一切革新运动,所以未见成功者,盖以过去一切,始无外一种上层运动,而于下层民众无与。今后必须使大多数民众觉醒,献其心力,而后建设可期,民族复兴可致。而中国大多数的民众,固在乡村,此其一。中国旧日社会之组织结构,讫于今日,既已崩溃,而新者未立,一切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俱悬而未决,所谓革新运动之中心工作,实应为解决各种问题创建吾民族社会新组织结构之工作。而此问题之解决,新组织结构之建设,必肇端于乡村,此其二。总前后两义言之,民族复兴端赖社会教育,而社会教育端在以乡村建设为内容,夫然后可以完成其复兴民族之功。”《决议案特别类一、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27~28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78]《编后语》,载《社友通讯》,第2卷4、5期合刊,1933。
[79]唐现之:《由“谈不到建设”到谈到建设》,载《社友通讯》,第2卷4、5期合刊,1933。
[80]胡适之:《从农村救济谈到无为的政治》,载《独立评论》,第49号,1933。
[81]董渭川:《第二届年会之回溯》,载《社友通讯》,第2卷4、5期合刊,1933。
[82]《第十次理事会议记》,载《社友通讯》,第3卷5期,1934。
[83]古楳:《卅五年的回忆》,199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5。
[84]《社员消息古楳》,载《社友通讯》,3卷8期,1935。
[85]古楳:《对于本社第五届年会的期望》,载《社友通讯》复刊,第1卷1期,1947。
[86]《戚彬如畅谈北平民众教育计划》,载《北平晨报》,1933-09-07。
[87]《北平市第一社会教育区民众教育馆乡村实验区暂行组织规程及组织系统表》,J002-003-00091,1933,北京市档案馆藏。
[88]《社务报告呈请推行决议案》,载《社友通讯》,第3卷5期,1934。
[89]《本社第二届年会决议案之应声广西省教育厅覆函》,载《社友通讯》,第2卷7期,1934。
[90]文件计有:《河北省省县划分民众教育区办法》,《河北省各县设立民众教育馆办法》,《河北省各县民众教育馆各项事业施行细则》,《河北省各县推行民众学校实施方案》,详见《本社第二届年会决议案之应声河北省教育厅覆函》,载《社友通讯》,第2卷7期,1934。
[91]《本社第二届年会决议案之应声山西省教育厅覆函》,载《社友通讯》,第2卷7期,1934。
[92]《本社第二届年会决议案之应声河南省教育厅覆函》,载《社友通讯》,第2卷7期,1934。
[93]《民众教育馆馆长关于赴济南参加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的报告书记社会局的指令》,J002-003-00092,1933,北京市档案馆藏。
[94]许公鉴:《如何增进年会的效力》,载《社友通讯》,第3卷2期,1934。
[95]心斋:《本社第三届年会志略》,载《社教通讯》,第3卷4期,1934。
[96]《大会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三届年会报告》,7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4。
[97]表格说明:(1)校长包括学院及其他学校校长;(2)科长及科员包括教育部、厅局科长及科员;(3)馆长包括省县立民众教育馆、图书馆馆长、实验区主任;(4)干事包括社教机关及学术团体主任及干事。《本社第三届年会出席社员职务统计表》,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三届年会报告》,无锡,民生印书馆,1934。
[98]第三届年会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曾议定“会场及会员宿舍在河南大学”(6月14日开会,地址在河南大学,王海涵、郑竹虚等8人出席)。之后筹备会未再讨论会场问题,开会时却改定省立初级中学,背后原因有待进一步考察。
[99]标语如下:(1)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2)社会教育是乡村建设的唯一办法;(3)乡村建设是社会教育的康庄大道;(4)社会教育负有创造新教育的责任;(5)社会教育负有建设新社会的使命;(6)社会教育要注意中国新生产技能之引进;(7)社会教育要注意民众组织力量的培养;(8)惟有社会教育才能完成国民革命。《大会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三届年会报告》,25~26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4。
[100]《大会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三届年会报告》,12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4。
[101][美]大卫·科泽:《仪式、政治与权力》,王海洲译,87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102]《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三届年会在开封举行》,载《河南政治》,第4卷8期,1934。
[103]表格说明:(1)设施类1。该议案由三个提案合并而成,即高维昌为一组(主文:积极提倡教育电影以期增进社会教育效率案);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为主的张炯、高维昌、顾良杰、陈剑修、钟灵秀、郭连峰、彭百川为一组(主文:拟由本社与中国教育电影协会通力合作实施电影教育案);福建省立民众教育馆馆长谢大祉为一组(主文:积极利用电影教育以增进社教效益案)。(2)设施类3。该提案由沈世祺、丁明德(本社应请全国各社会教育机关一致实施新生活运动案)和吴县甪直民众教育馆谢巾粹(请通函各省市教育厅局转令所属各社教机关组织民众新生活表率队,劝导民众实行新生活案)两案合并而成。(3)设施类8。北平市第一社会教育区民众教育馆所提该案与“民众学校课程标准案”合并。(4)社务类1。该提案由庄泽宣提议,赵冕、陈礼江、傅葆琛、高阳连署。笔者整理自心斋:《本社第三届年会志略》,载《社友通讯》,第3卷4期,1934;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三届年会报告》,29~59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