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刘师培学谱简编02
《六儒颂》(有序),署名刘光汉;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二十;又见《遗书》之《左盦集》卷八。
9月29日,在《醒狮》第1期发表《醒后之中国》,署名无畏。
9、10月间,应陈独秀之邀经镇江赴安徽芜湖,在安徽公学、皖江中学任教,化名“金少甫”。
安徽公学由李光炯等人创办,在校教师有陈独秀、谢无量、陶成章、柏文蔚等人,是安徽革命运动的策源地。皖江中学则由革命党人张通典所主持。刘师培在课堂上宣传反清革命,并以当地光复会负责人的身份在学生中发展新会员,安徽公学的学生参加者甚多,他曾托人一次就向上海蔡元培报送载有一百余名新会员姓名的名册;他还组织名为“黄氏学校”的秘密团体,介绍李光炯、柏文蔚等人加入,专门从事暗杀活动。[59]
10月18日,在《国粹学报》第9期上发表《扬州前哲画像记》、《孙兰传》等文。
《扬州前哲画像记》,署名刘光汉;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二十。
《孙兰传》,署名刘光汉;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十八。
11月16日,在《国粹学报》第10期上发表《两汉学术发微论》、《王艮传》等文和若干诗、随笔等。
《两汉学术发微论》(未完),连载于本期和第11、12期《国粹学报》,出版时间从本日至1906年1月14日,署名刘光汉;收入《遗书》。
《王艮传》,署名刘光汉;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十八。
诗《鸳鸯湖放棹歌》、《焦山放船至金山》(用苏东坡金山放船至焦山韵),署名刘光汉;收入《遗书》之《左盦诗录》卷四《左盦诗别录》。
《读书随笔》署名刘光汉,子目为《易言不生不灭之理》、《山海经不可疑》;收入《遗书》。
12月16日,在《国粹学报》第11期上发表《群经大义相通论》、《文说》、《全祖望传》、《梁于涘传》等文和若干随笔。
《群经大义相通论》,连载于本期和第12、13、14、16、18、31期《国粹学报》,出版时间从本日至1907年7月29日,署名刘光汉(第31期署名刘师培);收入《遗书》。
《文说》(未完),连载于本期和第12、13、14、15期《国粹学报》,出版时间从本日至1906年4月13日,署名刘光汉;收入《遗书》。
《全祖望传》、《梁于涘传》,署名刘光汉;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十八。
《读书随笔》,署名刘光汉,子目为《西域道路古今不同》、《阳明格物说不能无失》、《墨子节葬篇发微》、《王制篇言地理中多精言》;收入《遗书》。
冬,曾来往于芜湖上海,时任同盟会执行部庶务的黄兴和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的蔡元培动员其加入同盟会,“并以皖省革命事相嘱”。[60]
本年所作诗文还有《颜李二先生传》、《真州看山记》、《拟茂先情诗》、《古政原论》、《中国文学教科书》第一册。
《颜李二先生传》,发表于1906年1月14日出版的《国粹学报》第12期,署名刘光汉;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十八,目录下标“前七年”即1905年。
《真州看山记》(集古人杂记),发表于1906年1月14日出版的《国粹学报》第12期,署名刘光汉;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二十,目录下标“前七年”即1905年。
《拟茂先情诗》(二首),收入《遗书》之《左盦诗录》卷二《左盦诗》,标题下标“乙巳”即1905年。
《古政原论》,发表于1906年3月25日至6月22日出版的《政艺通报》丙午第4至10号,署名刘光汉;收入《遗书》,总目下标“前七年”即1905年。钱玄同在总目后记中指出:“此书登在前六年丙午之《政艺通报》,而又为《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一册中之一部分,盖刘君因历史第一册中言古政各课可作为专文,故用‘裁篇别出’之法,另题此名。今循其意,亦认此书为专著之一种。”[61]
《中国文学教科书》第一册,上海国学保存会原印本,第一册序例发表于1906年7月6日出版的《政艺通报》丙午第11号,署名刘光汉;收入《遗书》,总目下标“前七年”即1905年。
本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清廷决定自明年起废止科举;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孙中山撰发刊词,揭示三民主义。
章太炎在狱中研习佛理。
梁启超编成《节本明儒学案》、《德育鉴》、《越南亡国史》等书。
王国维汇集历年所著文章及古今体诗,编为《静庵文集》。
孙诒让著成《名原》二卷。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年) 23岁
1月14日,在《国粹学报》第12期上发表若干诗和跋文。
诗《夜月》(集杜)、《读楚词》(集杜)、《燕雁代飞歌》(集杜)、《拟杜工部赠李十二白二十韵》(用原韵集杜句),署名刘光汉;收入《遗书》之《左盦诗录》卷四《左盦诗别录》。
跋文有《跋张皋闻吴兴施氏族谱序及答陈扶雅书》、《跋沈小宛义塾附祀先儒议》、《跋毛生甫书凌子昇礼论后》;收入《遗书》之《左盦题跋》。
2月8日,在《政艺通报》丙午第1号上发表《宪法解》,署名刘光汉;又见1906年3月14日出版的《广益丛报》第99号;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七。
2月13日,在《国粹学报》第13期上发表《典礼为一切政治学术之总称考》、《戴震传》、《节孝君陈母传》等文和诗《谒冶山顾亭林先生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