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理<利
1。软刀子的刀锋
从1631年8月10日至9月12日,皇太极的满蒙联军,包围大凌河城已经一个月有余。
在这一个月中,祖大寿有两个选择:一是突围,二是待援。在援兵迟迟不到、城里粮草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祖大寿组织了四次突围,均未成功。
皇太极给各旗下的是死令,谁防地,谁负责;谁放走一人,杀谁十人。在这种情况下,后金军凭借修好的工事,拼死阻击突围的明军。明军很难突围。
锦州方面很快得到大凌河城被后金重兵包围的消息。大学士、辽东督师孙承宗并未坐视祖大寿被困不管,先后派出四支援军营救。这次,皇太极运用的战术就是“围城打援,集中优势兵力逐次消灭锦、宁的精锐部队,为将来图谋中原奠定基础”。皇太极在锦州、大凌河城中间的交通要道上,埋伏大批人马,准备随时消灭支援大凌河的明军。
最激烈的是第四次,发生在9月24日。
这一次,由明太仆寺监军道张春、山海关总兵钟纬、团练总兵吴襄带队,率领副将张洪谟、杨华征、薛大湖、张吉甫、满库、祖大乐、王之敬、赵国志、刘应国、金国臣、张邦才、于永寿,参将姜新、祖邦林、于应选、穆禄、桑阿尔寨、海三代、王宏化等马步兵3万人,支援大凌河城。
明军出了锦州,在小凌河安营扎寨。为防止后金军偷袭,张春、吴襄等人,命令士兵挖沟排炮,布置车盾,把军营布置得非常严整。
皇太极早就派人密切注意锦州驻军的动向。明军一出锦州城,皇太极就得到了消息,便亲自带人侦察。他围着明军营盘转了一圈,也找不到理想的攻击点。如果后金军强攻,损失一定不小。
皇太极决定,在明军奔赴大凌河城的路上,打他个措手不及,一举将这股明军彻底歼灭。
皇太极回营之后,连夜安排代善、莽古尔泰、德格类、阿济格、多铎、硕托等人,率领2万精兵,在离大凌河城15里的地方设伏。
明军见后金军半路设伏,行进中的马步兵立即合营,周围架好大小型火炮,鸟枪口一致对外,以静制动。
后金军以战车作掩护,慢慢逼近明军。
皇太极命令八旗护军与蒙古军分开列队,引诱明军出击,以避免遭到火炮袭击。可是,明军依仗的就是这些火炮,根本不敢和后金军拼刀马功夫,依然选择以静制动。
皇太极见明军龟缩不战,便令弓箭手先是一阵乱射,随后带领两翼骑兵冲过去。
明军的大炮就此开火。一时间,炮声、厮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天。在广渠门外,八旗左翼军领教过明军大炮的威力,不敢上前,跟在右翼军的后面,因而降低了后金军的冲击力。
此刻,佟养性率领的后金炮团,在明军的东面,对准明军开始开炮、射火箭。也凑巧,又刮起东风,火借风势,席卷了明军阵地。
明军龟缩一团,先是后金骑兵冲击,后遭大火席卷,明军各营乱作一团,已经无心恋战,于是扔下武器,纷纷向锦州方向逃窜。
皇太极早已派人在去锦州的路上埋伏。那些如惊弓之鸟的明军,遇到后金的伏兵,毫无抵抗之力,全部被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