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由德格类贝勒统摄,英俄尔岱、觉罗萨壁翰为承政,巴思翰为蒙古承政,吴守进为汉承政,其下设参政8员,布丹为启心郎。
工部,由阿巴泰贝勒统摄,孟阿图、康喀赖为承政,囊努克为蒙古承政,祝世胤为汉承政,其下设满洲参政2员,蒙古参政2员,汉参政2员,苗硕浑为满洲启心郎,罗绣锦、马鸣佩为汉启心郎。
礼部,由萨哈粼贝勒统摄,巴都礼、吉孙为承政,布彦代为蒙古承政,金玉和为汉承政,其下设参政8员,穆充格为启心郎。
各部的办事笔帖式,也就是文员、秘书,按各部的工作性质及需要,酌情补授,名额不受限制。
皇太极设立的六部,与明政府的六部比较而言,就是一个草台班子,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尽管六部负责人依然是以前参政议政的贝勒,但他们现在的权力,不再像以前那样,由努尔哈赤时代所规定的制度赋予,而是由现任大汗皇太极赏赐。
六部部门领导,由皇太极任命。所任命的贝勒,就必须对皇太极负责,并随时接受皇太极的监督。这样一来,后金政府的权力,已经变相地集中在皇太极的手里。
设置六部的主要倡导者宁完我,为皇太极实现大权独揽,立下首功一件,因此宁完我也就成了皇太极身边的红人。
从六部的一把手来看,除工部的阿巴泰,属于没心没肺、无党无派人士外,其他5人,都是皇太极的心腹或亲信,特别是3大重要权力部门,吏、兵、户3部,几乎和皇太极自己掌控一样。
在六部统摄中,吏部一把手多尔衮,是后金圈子里这几年晋升速度最快的人。
1626年8月,多尔衮在皇太极即位时,还仅仅是拥有15个牛录的闲散贝勒。
1628年3月,多尔衮接替哥哥阿济格之职,成为正白旗的主旗贝勒。
1631年7月,多尔衮成为后金政府六部之首吏部的一把手。
为什么说多尔衮晋升速度最快呢?因为多尔衮和四大贝勒有逼母殉葬的深仇大恨,四大贝勒都是多尔衮的仇人。而且,在皇太极即位时,多尔衮还是个孩子,寸功未立,和皇太极的“五大金刚”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从多方面看,多尔衮在后金圈子里根本没有前途可言。他与其他少壮派贝勒相比,只有劣势,没有优势。
但是,多尔衮和皇太极,却是后金圈子里个人目标最明确的人。皇太极一心想成为真正的皇帝,多尔衮一心想成为后金圈子里的二把手。多尔衮在看清皇太极的需要、自己的需要之后,便把他的目标放在皇太极的目标之中,在帮助皇太极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他也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多尔衮为了实现他的个人目标,制定了名为“尊汗抑王”的发展计划。
多尔衮的“尊汗抑王”计划,分为“尊汗”和“抑王”两大部分。“尊汗”,就是时时、处处维护皇太极的利益、立场,为满足皇太极的需要,可以作任何牺牲。“抑王”,就是抑制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巧妙利用3人之间的矛盾、弱点和失误,在保护好自己的情况下,给予坚决、彻底的打击。
皇太极为了实现他的目标,自然四处招募打手。他经过种种考察、验证后发现,多尔衮是能帮他实现个人目标的理想人选,便毫不吝啬地提拔多尔衮。
人是活出来的,事是做出来的,和基础无关。
前途是明确计划和坚决执行的结果,与出身、本事、能力有关,也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