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有心计的人晋升最快
皇太极一再更改各种政体制度,圈子里的大部分满族人,依然不明白皇太极的意图。他们依然把思维停留在“八王共治”的政体模式里,一切还按照“八王共治”时代的惯性思路思考问题。
但是从明朝投降过来的汉官,到后金圈子里谋生的汉人,却深谙官场的潜规则,熟悉窝里斗的套路。这些人已经看出皇太极要抛弃八王共理共治体制,采取迂回策略集中君权,搞一把手专政。
宁完我、高鸿中、范文程等人,跟后金圈子里的满人想法不一样,他们特别希望皇太极搞独裁统治。在后金圈子里,一旦皇太极成为绝对领导,他们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的前途,要比八王共治时代好得多。
皇太极的确想成为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的一把手。他对自己的名誉大汗身份早已深恶痛绝。
皇太极怎么也忘不了,在他第一次率八旗军征讨北京时,代善、莽古尔泰中途要退兵,为此他们像训孙子一样,逼迫他这位大汗服从的情景。皇太极只要想到此事,就会火冒三丈。因此,他下决心要做掉所有阻止他大权独揽、朝纲专断的人,不论是谁。
现在,皇太极已经是后金圈子里最具实力的人,但是,他仍然受“八王共治”政体管理模式的制约。为此,他非常苦恼。
一把手需要什么,圈子里自然会有人提供什么。
宁完我对皇太极给予他的赏识、重用和提拔,心存感激,他一直在寻找机会报答皇太极的知遇之恩。
宁完我确实有才华,对于治理国家有高于常人的见解。而且他这个人心直口快,只要是对后金圈子发展有益,对皇太极管理圈子有帮助,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宁完我这个人,虽然有才华,但也有传统文人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一旦领导对他赏识重用,他就忘乎所以,不拿自己当外人。
宁完我联合高鸿中、范文程等人,公开上疏提出,随着后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发展,旧有的管理模式和机构,已经成为后金迈向大国、强国地位的羁绊。后金政府要想和明政府抗衡,改革政体制度,降低无谓的内耗已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模仿明政府的管理模式,结合后金实际情况,成立具有后金特色的六部管理机构,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皇太极对于宁完我等人建议设置六部的目的,心里自然非常清楚。一旦后金政府设立六部衙门,无疑为逐渐颠覆大贝勒联合执政、八旗固山额真共同参政议政的传统制度,为他实现一把手负责制、大权独揽奠定基础。
阿敏被囚,济尔哈朗接班后,皇太极在后金圈子里,可以说达到了一呼百应。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他想干什么,几乎没有人能够阻止。
因此皇太极召开了贝勒级别以上的干部扩大会议。在会上,他拿出宁完我等人提出的政体改革、设置六部机构的草案,让诸贝勒讨论,最后该草案顺利通过并实施。
六部,分吏、兵、刑、户、工、礼部。
每部由大汗提名的贝勒统摄,根据各部的不同情况,下设若干承政、参政和启心郎。每部统摄的贝勒,直接归大汗领导;所属承政、参政和启心郎,由该部统摄贝勒领导。
吏部,由多尔衮贝勒统摄,图格尔为承政,满朱习礼为蒙古承政,李延庚为汉承政,其下设8名参政,索尼为启心郎。
兵部,由岳托贝勒统摄,纳穆泰、叶克书为承政,苏纳为蒙古承政,金砺为汉承政,其下设参政8员,祁成格为启心郎。
刑部,由济尔哈朗贝勒统摄,车格尔、索海为承政,多尔济为蒙古承政,高鸿中、孟乔芳为汉承政,其下设参政8员,额尔格图为启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