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和时间的管理
克服非理性的想法
我们的生命在本质上是不能遏止的盲目和冲动,如果你对此深感疑虑,不要紧,我曾经也对这个结论表示过怀疑,但是时间久了,你一定会如我一样在心灵深处发现一个“饥饿的意志”。通过长久的生活,你还能感受到,人世的追逐、焦虑和苦难都是由它而来的。从另一种角度来说,意志是人生苦难的源泉。而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内在都存在着一个“贪欲之我”,欲求是无休止的,满足是短暂的,缺憾却经常出现。这就导致大多数人的常态是非理性的,他们沉溺于欲求与挣扎,这构成了他们全部行为的本质,而你要做的就是克服它们。
压力管理的第一步,就是保持自己理智与情感的平衡。可是,我们如何才能保持理智与情感的平衡?
有四种因素会阻碍人们保持这种平衡:
第一,我们不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情绪;
第二,虽然我们常常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有时情绪急速波动,以致我们不由自主地受它支配;
第三,即使理智本身战胜了情感并左右我们的行为,我们仍不能把握好那部分情绪,不管我们怎样将其掩盖,或是否认它的存在,事后它还是会冒出来烦扰我们;
第四,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情绪的产生没有心理准备。
我们常常对于非理性的感情毫无察觉。在不知不觉中,人们就已经被不安、沮丧、恐惧或愤怒等情绪所左右,并影响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在你还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愤怒时,别人可能早就注意到你的颈部肌肉已经紧张起来,脸部开始涨红,说话声音也变了调。这时,你已经失去控制了。
对于别人的情绪,我们了解得就更少了。即使你试图掩盖自己的愤怒或恐惧,它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的行为:你说话的语调、坐姿、呼吸频率等。你也会下意识地注意到这些迹象,相应地也会觉得不安,开始担心或变得固执。如果双方都没有注意到自己或对方的情绪,就很难控制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那么双方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你必须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存在,承认感性会不由自主地占据主动地位的现实,然后才能做出最为合理的举措,采取正确的方式释放自己的压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当学会观察肢体所传达的感情信号。通过观察身体各部位的情况,能从中得到有关自己情绪的重要信息。比如,我的肠胃是不是感到不适?下巴的肌肉是否绷得很紧呢?还有,我是不是攥紧了双拳,还是使劲抓着什么东西了?我说话的声调提高了吗?
这些重要的动作不可忽视,因为它们多半传达着愤怒、沮丧或害怕的情绪。你要管住自己的行为,就必须注意到这些情绪。当然,仅仅注意到还不足以控制行为,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因为有时候,你可能意识到了,但没等自己做出理性的决定就已经贸然行事了。
心理学家认为,在发育的过程中,大脑最先产生本能和感性反应。随后,大脑才会变得越来越理性,并逐渐可以控制一些低层次的本能反应。但险恶环境可能直接引发感情和生理上的反应,导致理性思维出现“短路”。即使是稍有害怕或产生不信任感,也会让我们本能地有所行动,如一走了之。短期来看,这样做虽然保护了自己,但对理智地解决问题不利。
害怕遭到抛弃也会导致同样的冲动反应。如果妻子威胁要离开丈夫,丈夫可能会怒不可遏、孤注一掷,这种情绪显然无助于解决导致妻子威胁要离开他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不容侵犯的自尊心受到威胁,人们通常会感到不安、害怕和愤怒,这些情绪会成为理智解决问题的障碍。最后,有自卑倾向或担心失去自尊的人,通常会在争执中固执己见。因为他们害怕丢掉面子,最终却使结局变得更糟。
有时候,我们失败或犯错误时就不自觉地为情绪所左右,其目的是逃避责任。
从长远来看,如果你总是用非理性的情绪压制别人,那么只能制造麻烦,而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在压力下,你为什么缺乏自信?
许多人在放松的状态下口若悬河,自信满满,一旦面临压力,就手足无措,原形毕露。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在压力下的自卑是一种常态。因为压力过大,他们缺乏自信,并且找不到原因。
可以这么说,是人们在超压的状态下,自己把自己搞得没了自信,从而影响了自己的魅力。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而不是外界的压力或他人。
要解决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这几乎是唯一的方法。你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正面心理强化,同时避免对自己进行负面的引导。当你碰到困难时,一定不要放弃,坚持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很棒!”或者“我能做得更好!”等等,这有利于事情的改善。
重复一些强化信心的词语,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正面自我心理暗示,有助于不断提升自己的信心。
自信的形成,也与你在应对压力前的准备是否充分有关。从事某项活动前,如果你能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你在做事的过程中必然较为自信,从而有利于顺利地完成这件事情。一旦这项活动做得很成功,反过来又会增强你的整体自信心。
最后,给自己订立的目标要恰当合理。目标太低了,轻易地就能实现,对提高自信心没有多大帮助;如果目标太高了,不易达到,对自信心反而破坏更大。
恰当的目标是:用力跳起来的时候,伸手刚好能碰到。
突破对于“意义”的疑问
一个人不需要总是执着于做事的意义和自我的怀疑,进而放弃之前的决定,陷入总是半途而废的怪圈当中。也就是说,当我们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时,在亟须处理的细节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时,将眼睛盯着空洞的意义和最终价值,对解决问题和释放压力没有任何帮助。
对于时间的管理
通俗地说,时间管理就是我们运用相关的工具帮助自己有效地运用时间。除了要决定我们该做些什么事情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决定有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做的——至少当前的阶段不必将它提上日程。
需要澄清的是,时间管理并不是让你完全地去掌控自己的时间,而是降低其中的变动性和不可预测性。最重要的功能是通过事先的规划,作为一种对人生进度的提醒与指引,使自己可以在时间的利用方面做到最好。
时间管理是人生成功的关键,它使我们在忙碌中可以从容地调配时间与精力,规划未来,列出优先顺序,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再逐日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同时,在本质上,提升自我管理的水平。我们追求的目标并不是时间与事务的安排,而是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保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
拓展时间的宽度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无法延长时间的长度,但可以努力地拓展时间的宽度。比如,你不要固执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是可以将问题记下来,让我们的潜意识和时间去解决它们。这有点儿像踢足球,如果左路打不开,就去试试右路,如果右路还打不开,就去尝试中路突破。总之,在遇到障碍时,尽量不要钻牛角尖,而是拓展想象力,让有限的时间为我们释放更多的能量和智慧。
○避免无谓的争论
你必须知道,那些无谓的争论不仅影响情绪和人际关系,而且会浪费大量时间,到头来往往还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一个人说得越多,那么往往做得就越少。聪明人和那些优秀人物,在别人喋喋不休或争论得面红耳赤时,常常已经走出了很远的距离。
○树立成本观念